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多元化以及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复杂以至于日益匮乏,对生命的认识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渐渐忽视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就连教育也不关注人本身的生命状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和事件频频发生,就这些足以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古今中外的生命哲学及传统文化中不难寻觅人类对生命的深刻认識。
【关键词】东西方 生命哲学 认识 树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70-02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其厚重而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是关乎人生和生命的问题,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深邃的生命教育内涵,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塑造了一拨又一拨的热爱生命、意志坚强、乐于奉献、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而且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的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生命及生命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展开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在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思想家,对于人的生命及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和主张亦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以儒家、道家、佛教这三家思想进行阐述。
1.1儒家思想中的生命观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是“仁”,在“仁”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而衍生出的“孝道”、“悌道”、“舍生取义”等人生、生命哲学思想。从某种意义说,儒学其实可以看成是关注人的学问。《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中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告诉了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地作践、伤害,更何况自残、自杀这类残酷之事,我们必须珍惜、爱护父母给的生命,这是行孝的起码要求,这也印证了“百善孝为先”。那些自残、自杀之人是不孝的自私之人,有孝心的人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而让父母伤心之事,更不会轻易自残、自杀。
“仁”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孝道上,还表现在对同辈、亲戚、朋友及其他人的友善上,即“悌道”。孔子在《孝经》广要道第十二提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弟子规》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些孝悌文化告诉了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和睦友爱的关系,人生中拥有友爱的关心和帮助,就会少一分孤独,少一些自残、自杀。
“仁”的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强调树立“仁义”的人生信仰,生命的最高价值即在于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有了人生理想和信仰时,就会克服眼前所有的困难和逆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生命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1.2 道家思想中的生命观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不要过于刻意,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无论历史和派别发生怎样的变化,道家始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那就是生命关怀,即生命与人类及自然和谐以生生不息。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熟多?”老子的话也说明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尊重生命的思想,庄子在《让王》中用十五个寓言故事阐述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庄子对于那些为了名利、虚荣、外物而折损生命的行为和人深感同情和惋惜。
1.3 佛教思想中的生命观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大皆空,虽是唯心主义,但他强调修身养性,顿悟成佛是人之生命的最终目标。佛教从创立到现在两千多年,一直教化人们行善。个体生命真正能做到“心静如止水”的境界去思考和顿悟人生、红尘,那将会没有了名利的困扰、利益的争斗、尘世的烦扰,这样就可以使心灵得到净化,个体生命也变得更加自信、坚强、从容,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抛弃现实给人生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佛教还强调众生平等,“人人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此话就是对平等的对待人生命的最好的诠释,佛教首戒就是不杀生,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这就告诉了人类不能鄙视、敌视、残害其他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2.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西方对生命问题的关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生命哲学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生命哲学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解释知识,揭示历史,揭示生命的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它是在A.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和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H.斯宾塞的生命进化学说,以及法国M.J.居约的生命道德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
2.1西方古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提出:“生命和谐”这一思想。苏格拉底也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未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等理论。他认为只有善于不断反思的人,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才会有更加充实的生命和完美的人生,才能去追寻和获得生命的最大意义和最高价值。
2.2西方近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后从笛卡尔到卢梭,他们强调尊重人的个性。之后卢梭也强调要自然地对待人的生命,并能学会保护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为此卢梭还写了教育名著《爱弥尔》,此书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3西方现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命哲学出现了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尼彩和狄尔泰等人认为生命的价值、意志、情感、知觉、思想和生命本能冲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尼彩强调:“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自主是生命的作用方式,自我是生命的表现方式。”[1]而狄尔泰则认为生命的哲学的研究应该把物质和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研究。 20世纪兴起的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重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焦点。
3.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对现实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来解放全人类,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境界的整体升华,而不只是在内心体验中寻求的精神超越和心理安慰。马克思在实践中审视生命活动,让每一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正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的人的生命境界,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共产主义。
3.1 生命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由此说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前提,又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得以体现也只有通过社会才能真正的体现,个体生命应该投身到社会具体的工作和事物中,努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不断地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不断地学习和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道德情操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伟大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开来,离开社会集体的个人将会孤立无援,而且也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
3.2 “我為人人”的生命价值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我为人人”的生命准则, 它诠释了生命在于奉献,也诠释了人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这就是奉献。每一个个体生命生活在社会中其实都在默默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和贡献着,个体生命往往只认识到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自己,其实人们的行动上在不知不觉的奉献着,只是思想上还未提升提升到“奉献”这一层次。“我为人人”这一生命价值观一直主导和影响着世界人民。我国的毛泽东把“我为人人”这一生命价值更直接、更精准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些生命哲学思想无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观,也为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要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除了以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为导向外,还要吸收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生命价值的积极的方面;而对于西方生命哲学思想也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利用,现代生命哲学应该中西合璧,去构建适应现代人的生命哲学体系,这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完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8.
【关键词】东西方 生命哲学 认识 树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70-02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其厚重而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是关乎人生和生命的问题,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深邃的生命教育内涵,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塑造了一拨又一拨的热爱生命、意志坚强、乐于奉献、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而且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的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生命及生命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展开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在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思想家,对于人的生命及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和主张亦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以儒家、道家、佛教这三家思想进行阐述。
1.1儒家思想中的生命观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是“仁”,在“仁”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而衍生出的“孝道”、“悌道”、“舍生取义”等人生、生命哲学思想。从某种意义说,儒学其实可以看成是关注人的学问。《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中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告诉了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地作践、伤害,更何况自残、自杀这类残酷之事,我们必须珍惜、爱护父母给的生命,这是行孝的起码要求,这也印证了“百善孝为先”。那些自残、自杀之人是不孝的自私之人,有孝心的人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而让父母伤心之事,更不会轻易自残、自杀。
“仁”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孝道上,还表现在对同辈、亲戚、朋友及其他人的友善上,即“悌道”。孔子在《孝经》广要道第十二提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弟子规》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些孝悌文化告诉了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和睦友爱的关系,人生中拥有友爱的关心和帮助,就会少一分孤独,少一些自残、自杀。
“仁”的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强调树立“仁义”的人生信仰,生命的最高价值即在于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有了人生理想和信仰时,就会克服眼前所有的困难和逆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生命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1.2 道家思想中的生命观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不要过于刻意,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无论历史和派别发生怎样的变化,道家始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那就是生命关怀,即生命与人类及自然和谐以生生不息。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熟多?”老子的话也说明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尊重生命的思想,庄子在《让王》中用十五个寓言故事阐述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庄子对于那些为了名利、虚荣、外物而折损生命的行为和人深感同情和惋惜。
1.3 佛教思想中的生命观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大皆空,虽是唯心主义,但他强调修身养性,顿悟成佛是人之生命的最终目标。佛教从创立到现在两千多年,一直教化人们行善。个体生命真正能做到“心静如止水”的境界去思考和顿悟人生、红尘,那将会没有了名利的困扰、利益的争斗、尘世的烦扰,这样就可以使心灵得到净化,个体生命也变得更加自信、坚强、从容,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抛弃现实给人生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佛教还强调众生平等,“人人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此话就是对平等的对待人生命的最好的诠释,佛教首戒就是不杀生,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这就告诉了人类不能鄙视、敌视、残害其他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2.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西方对生命问题的关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生命哲学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于20世纪的哲学流派。生命哲学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解释知识,揭示历史,揭示生命的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它是在A.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和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H.斯宾塞的生命进化学说,以及法国M.J.居约的生命道德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
2.1西方古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提出:“生命和谐”这一思想。苏格拉底也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未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等理论。他认为只有善于不断反思的人,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才会有更加充实的生命和完美的人生,才能去追寻和获得生命的最大意义和最高价值。
2.2西方近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后从笛卡尔到卢梭,他们强调尊重人的个性。之后卢梭也强调要自然地对待人的生命,并能学会保护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为此卢梭还写了教育名著《爱弥尔》,此书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3西方现代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命哲学出现了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尼彩和狄尔泰等人认为生命的价值、意志、情感、知觉、思想和生命本能冲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尼彩强调:“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自主是生命的作用方式,自我是生命的表现方式。”[1]而狄尔泰则认为生命的哲学的研究应该把物质和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研究。 20世纪兴起的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重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焦点。
3.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对现实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来解放全人类,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境界的整体升华,而不只是在内心体验中寻求的精神超越和心理安慰。马克思在实践中审视生命活动,让每一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正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的人的生命境界,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共产主义。
3.1 生命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由此说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前提,又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得以体现也只有通过社会才能真正的体现,个体生命应该投身到社会具体的工作和事物中,努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不断地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不断地学习和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道德情操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伟大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开来,离开社会集体的个人将会孤立无援,而且也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
3.2 “我為人人”的生命价值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我为人人”的生命准则, 它诠释了生命在于奉献,也诠释了人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这就是奉献。每一个个体生命生活在社会中其实都在默默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和贡献着,个体生命往往只认识到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自己,其实人们的行动上在不知不觉的奉献着,只是思想上还未提升提升到“奉献”这一层次。“我为人人”这一生命价值观一直主导和影响着世界人民。我国的毛泽东把“我为人人”这一生命价值更直接、更精准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些生命哲学思想无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观,也为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要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除了以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为导向外,还要吸收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生命价值的积极的方面;而对于西方生命哲学思想也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利用,现代生命哲学应该中西合璧,去构建适应现代人的生命哲学体系,这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完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