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密切关注现实,立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重视思辨析理,才能使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并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在立意和论证过程中必须有反思意识和质疑的态度,必须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必须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即事以穷理,肌劈且理解是立论出新的不二法门。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论出新;发散思考;热点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阐明其理由。可见立论就是提出论点,并运用论据加以论证。对于“新”的要求,《考试说明》相关表述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除了“有个性色彩”和“想象”之外,其余都可以看作是对立论出新的阐释,可概括为“三新一独”。“三新”分别从主旨、内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一独”主要是指通过巧妙的、縝密甚至非常规的推理来论证。主旨出新涉及审题、立意;内容出新涉及论据的选择;结构和推理出新涉及论证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运用。下面分别解说。
一、多角度解读,审题出新意
立论出新首先是立意出新。多角度立意是材料作文的特点。一般而言,任何材料都存在多角度立意的可能,多角度解读,才能准中选优,在立意方面达到出新。
1.如何确定角度?一篇材料往往涉及多个对象,那些作用比较突出的对象,就暗示着立意的角度。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此外,针对问题或现象,由果溯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去确定论点,也是确定立意角度的方法。
2.如何使立意出新?出新的标准要符合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准确、鲜明、新颖、深刻;第二,关注自身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 的材料储备;第三,要联系社会现实,有感而发,突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学会发散思考,立意出新意
议论文要深度思考,发别人所未发才能有新意。对“材料”的深度解读,是立论出新的前提。学习运用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方法解读材料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这样才能有意识地避开多数人容易采用的或被人忽视的角度,这样思考分析问题就能另辟蹊径,提出不人云亦云的观点。立意求新常用的方法有:
1.反弹琵琶,批判意识。有批判才有创新,反弹琵琶实质是批判精神的表现。考生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意识,要勇于直面现实,直面成见,激浊扬清,抨击邪恶,反思痼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立论出新。多读思辨性评论如杂文之类的文章有助于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2.纵向挖掘,横向拓展。运用发散思维,多点辐射,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见解,舍弃平常的,保留深刻的。
三、关注热点话题,选材出新意
关注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从现实和时代的角度提炼观点,有助于发现新的角度,使文章有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新鲜的材料,指反映时代特点,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或者在运用上还不具有普遍性的材料。新鲜才能有吸引力,新鲜才能反映出考生视野和关注现实的时代意识。首先,要避免新熟人;其次,要注意不要一味求新鲜而忽视了典型性,具体包括新出现的人事,社会热点、亮点,体现生活变化的材料,虽然不是新出现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比如名人不为人知的细节,拓展旧料的某一侧面,化旧为新,挖掘旧材料别人尚未发现的新内涵。
四、善于逻辑分析,论证出新意
立论出新就要做到论证有层次,讲逻辑,重分析,力避观点加例子、堆砌事例、角度单一的“平面”论证。出新体现在论证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演绎、归纳、比较、批驳等多种手段,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要善于分析说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引证、喻证、类比论证、归谬论证、假设论证等逻辑形式严密地推理,使论证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体现出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立论出新就是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或发现别人看错的。这就需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此时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思想武器分析问题就尤为重要。
破立结合,通过“破”达到“立”,而不是一味地正面论证,更能全面地增强论证力量,也是立论出新的好方法。
五、善于化用素材,“妙招”出新意
1.组合剪接法。就是把多个论据压缩在一段之中,形成论据密集之势,达到说理的目的。可以同类论据排比形式组合,可以相反论据对比映衬组合,可以一详例带出数个略例的点面组合,可以按时间空间关系组合,还可以按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组合。2.旧例新用法。组合剪接法就是旧例新用的一种形式,此外比较常用的有将旧例丰满和改变角度、发掘旧例新内涵等方法。3.一材多用法。运用上文提到的多角度立意的方法,通过由表及里、另辟蹊径、由实到虚等途径,就能对材料的内涵做多维的解读,达到一料多用的目的。4.化用课本素材、古诗词等。包括挖掘与课文及相关的素材。所谓“化用”就是指除了直接引用外,要善于迁移和暗用加以渗透。通过化用典故和改造素材的移花接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六、重视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夯实立论出根基
要敢于和善于从书本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怀疑的精神去分析问题,用批判的眼和手去阅读和写作,不断地开展质疑和批判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强化了议论文的析理力度。以思辨性阅读为抓手,通过阅读,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应该是对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合理定位。主要有以下途径:阅读以文化眼光观照人物、历史、思想、典籍等内容的思辨性文章,以杂文等为先;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者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阅读万字左右的长文章,要摒弃浅阅读,尤其要改变不读整本的书和不读长文章这两个弊端;阅读史学、哲学随笔。
总之,密切关注现实,立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重视思辨析理,才能使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并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在立意和论证过程中必须有反思意识和质疑的态度,必须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必须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即事以穷理,肌劈且理解是立论出新的不二法门。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论出新;发散思考;热点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阐明其理由。可见立论就是提出论点,并运用论据加以论证。对于“新”的要求,《考试说明》相关表述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除了“有个性色彩”和“想象”之外,其余都可以看作是对立论出新的阐释,可概括为“三新一独”。“三新”分别从主旨、内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一独”主要是指通过巧妙的、縝密甚至非常规的推理来论证。主旨出新涉及审题、立意;内容出新涉及论据的选择;结构和推理出新涉及论证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运用。下面分别解说。
一、多角度解读,审题出新意
立论出新首先是立意出新。多角度立意是材料作文的特点。一般而言,任何材料都存在多角度立意的可能,多角度解读,才能准中选优,在立意方面达到出新。
1.如何确定角度?一篇材料往往涉及多个对象,那些作用比较突出的对象,就暗示着立意的角度。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此外,针对问题或现象,由果溯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去确定论点,也是确定立意角度的方法。
2.如何使立意出新?出新的标准要符合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准确、鲜明、新颖、深刻;第二,关注自身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 的材料储备;第三,要联系社会现实,有感而发,突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学会发散思考,立意出新意
议论文要深度思考,发别人所未发才能有新意。对“材料”的深度解读,是立论出新的前提。学习运用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方法解读材料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这样才能有意识地避开多数人容易采用的或被人忽视的角度,这样思考分析问题就能另辟蹊径,提出不人云亦云的观点。立意求新常用的方法有:
1.反弹琵琶,批判意识。有批判才有创新,反弹琵琶实质是批判精神的表现。考生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意识,要勇于直面现实,直面成见,激浊扬清,抨击邪恶,反思痼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立论出新。多读思辨性评论如杂文之类的文章有助于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2.纵向挖掘,横向拓展。运用发散思维,多点辐射,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见解,舍弃平常的,保留深刻的。
三、关注热点话题,选材出新意
关注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从现实和时代的角度提炼观点,有助于发现新的角度,使文章有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新鲜的材料,指反映时代特点,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或者在运用上还不具有普遍性的材料。新鲜才能有吸引力,新鲜才能反映出考生视野和关注现实的时代意识。首先,要避免新熟人;其次,要注意不要一味求新鲜而忽视了典型性,具体包括新出现的人事,社会热点、亮点,体现生活变化的材料,虽然不是新出现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比如名人不为人知的细节,拓展旧料的某一侧面,化旧为新,挖掘旧材料别人尚未发现的新内涵。
四、善于逻辑分析,论证出新意
立论出新就要做到论证有层次,讲逻辑,重分析,力避观点加例子、堆砌事例、角度单一的“平面”论证。出新体现在论证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演绎、归纳、比较、批驳等多种手段,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要善于分析说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引证、喻证、类比论证、归谬论证、假设论证等逻辑形式严密地推理,使论证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体现出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立论出新就是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或发现别人看错的。这就需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此时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思想武器分析问题就尤为重要。
破立结合,通过“破”达到“立”,而不是一味地正面论证,更能全面地增强论证力量,也是立论出新的好方法。
五、善于化用素材,“妙招”出新意
1.组合剪接法。就是把多个论据压缩在一段之中,形成论据密集之势,达到说理的目的。可以同类论据排比形式组合,可以相反论据对比映衬组合,可以一详例带出数个略例的点面组合,可以按时间空间关系组合,还可以按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组合。2.旧例新用法。组合剪接法就是旧例新用的一种形式,此外比较常用的有将旧例丰满和改变角度、发掘旧例新内涵等方法。3.一材多用法。运用上文提到的多角度立意的方法,通过由表及里、另辟蹊径、由实到虚等途径,就能对材料的内涵做多维的解读,达到一料多用的目的。4.化用课本素材、古诗词等。包括挖掘与课文及相关的素材。所谓“化用”就是指除了直接引用外,要善于迁移和暗用加以渗透。通过化用典故和改造素材的移花接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六、重视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夯实立论出根基
要敢于和善于从书本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怀疑的精神去分析问题,用批判的眼和手去阅读和写作,不断地开展质疑和批判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强化了议论文的析理力度。以思辨性阅读为抓手,通过阅读,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应该是对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合理定位。主要有以下途径:阅读以文化眼光观照人物、历史、思想、典籍等内容的思辨性文章,以杂文等为先;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者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阅读万字左右的长文章,要摒弃浅阅读,尤其要改变不读整本的书和不读长文章这两个弊端;阅读史学、哲学随笔。
总之,密切关注现实,立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重视思辨析理,才能使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并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在立意和论证过程中必须有反思意识和质疑的态度,必须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必须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即事以穷理,肌劈且理解是立论出新的不二法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