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一门较为重要的科学。初中地理相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具有简易并贴近生活的特性。因此,地理教学要遵循对生活有用的理念,重视学科与生活的相关性,避免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偏离。本文将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入手,对具体的地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地理教學不仅需要借助书本上勾勒出的地图画卷和蕴含丰富知识的文字,还可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借助有趣又易懂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使课程变得有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地理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一、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得地理教学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教学多是课堂讲授,缺乏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亟需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为所用。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全面的教育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包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义务教育中地理科目的课程性质包括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其中生活性符合本文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初衷。将地理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可以使得地理知识变得生动立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结合课本知识将所处地位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向学生讲述清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在地区是哪种气候,是高原还是平地,是四季都有还是四季如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个人学习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地理的教学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学生内心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对这一学科知识的迷茫,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认识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为主体,探究为宗旨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并且是具有潜力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的去思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物,民以食为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知道食物的来源,怎样种植,教师在讲授不同地区种植植物的方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进行思考,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进行补充,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感悟,与周围环境是否有直接联系,地理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换了地方那么农作物是否还会跟以前一样生长,土壤对于农作物是否有影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对问题有疑惑适时解答,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实际,做到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经验却是鲜活的,动静结合能够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丰富的讲解,很难理解的透彻。书上地图的绘制和理论的讲解并不十分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教材理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现实中的事物来创新教学目标,将内容变得丰富详细。例如在讲述地形的不同及其对各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时,结合本地区的地形,描述本地区地形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本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气候被影响了,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将会为之改变,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地形带来一系列变化对自身的生活有何影响,将生活经验带入到课堂中去,尽可能的将图片展示出来,再根据图片对地形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教学而发散,将自身感受带入到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中去,跟随教师的节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教师共同学习。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态度,有问必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认真分析,自主独立的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生活化地理教育教学不单以传授课程为目的,还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教育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不理解生活化的含义,对生活化这一概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上只会生硬照搬,盲目的去跟进教学,课堂内容不新颖缺少活力。学生在此教学背景下不能够正确的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导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地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先明白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将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课程当中去,营造丰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带入其中。地理相较于其他科目带有抽象性,较为虚拟。学生在学习时若没有更为丰富的知识拓展,会较难理解课程知识。地理教师应正视这一问题,在课上教育不能假大空,要切合实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举例子,以生活为主题,让举的实例渗透到生活当中去。
(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的反思
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现在的教师还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的去提高自己,感受生活和教学的差异性,平衡现实生活和教学的关系,提高教学水平,带着充足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和处理教材,以便在课堂上以更加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初中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去发现并深入了解知识的生活内涵,并在课堂上可以讲述更多更丰富的课堂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四、结语
地理并不同于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也不同于逻辑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地理源于生活,并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所以将地理科目生活化是必要的。教师要承担起一份艰巨的责任,在切合实际,联系现实的教育教学基础上把地理这一科目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增长生活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顺德, 黄凤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 2019, 000(035):161.
[2]曲淑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J]. 信息周刊, 2018, 000(017):1-1.
[3]孙璐. 探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智慧, 2020, 000(009):53.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地理教學不仅需要借助书本上勾勒出的地图画卷和蕴含丰富知识的文字,还可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借助有趣又易懂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使课程变得有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地理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一、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得地理教学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教学多是课堂讲授,缺乏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亟需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为所用。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全面的教育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包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义务教育中地理科目的课程性质包括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其中生活性符合本文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初衷。将地理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可以使得地理知识变得生动立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结合课本知识将所处地位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向学生讲述清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在地区是哪种气候,是高原还是平地,是四季都有还是四季如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个人学习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地理的教学走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学生内心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对这一学科知识的迷茫,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认识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为主体,探究为宗旨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并且是具有潜力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的去思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物,民以食为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知道食物的来源,怎样种植,教师在讲授不同地区种植植物的方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进行思考,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进行补充,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感悟,与周围环境是否有直接联系,地理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换了地方那么农作物是否还会跟以前一样生长,土壤对于农作物是否有影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对问题有疑惑适时解答,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实际,做到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经验却是鲜活的,动静结合能够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丰富的讲解,很难理解的透彻。书上地图的绘制和理论的讲解并不十分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教材理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现实中的事物来创新教学目标,将内容变得丰富详细。例如在讲述地形的不同及其对各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时,结合本地区的地形,描述本地区地形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本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气候被影响了,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将会为之改变,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地形带来一系列变化对自身的生活有何影响,将生活经验带入到课堂中去,尽可能的将图片展示出来,再根据图片对地形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教学而发散,将自身感受带入到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中去,跟随教师的节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教师共同学习。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态度,有问必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认真分析,自主独立的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生活化地理教育教学不单以传授课程为目的,还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教育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不理解生活化的含义,对生活化这一概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上只会生硬照搬,盲目的去跟进教学,课堂内容不新颖缺少活力。学生在此教学背景下不能够正确的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导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地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先明白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将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课程当中去,营造丰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带入其中。地理相较于其他科目带有抽象性,较为虚拟。学生在学习时若没有更为丰富的知识拓展,会较难理解课程知识。地理教师应正视这一问题,在课上教育不能假大空,要切合实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举例子,以生活为主题,让举的实例渗透到生活当中去。
(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的反思
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现在的教师还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的去提高自己,感受生活和教学的差异性,平衡现实生活和教学的关系,提高教学水平,带着充足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和处理教材,以便在课堂上以更加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初中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去发现并深入了解知识的生活内涵,并在课堂上可以讲述更多更丰富的课堂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四、结语
地理并不同于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也不同于逻辑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地理源于生活,并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所以将地理科目生活化是必要的。教师要承担起一份艰巨的责任,在切合实际,联系现实的教育教学基础上把地理这一科目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增长生活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顺德, 黄凤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 2019, 000(035):161.
[2]曲淑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J]. 信息周刊, 2018, 000(017):1-1.
[3]孙璐. 探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智慧, 2020, 000(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