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妙问激发思维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6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培养。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美国著名教育家特内,根据当今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创立了布鲁姆一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将教学提问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笔者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应用于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牵筋式提问。这种提问法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通过提问,把课文的“筋”牵出来,把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拎出来,促使学生注意,并引导学生思考。
  
  [教例]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顿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并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进行详略得当写作的写法。根据教学目标,可提出如下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3)一般写人都是正面刻画,本文为什么写背影?
  
  (4)文中哪一部分激起了你的感情波澜?
  
  2、揭疑式提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会“有疑”,因而领略不到文章的妙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疑”,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例]《孔乙己》一文中有“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约”与“的确”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同一句话里?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就会使学生发觉其中蕴含的深意。
  
  3、转弯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富于启发性,往往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效果。
  
  [教例]笔者在讲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一部作品中作者对谁的着墨最多谁就是主人公。《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中写乔安西最多,因此乔安西就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4、辐散式提问。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派生出许多小问题,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小问题解决了,那么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例]教《童区寄传》时,为使学生弄清区寄的性格特征,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小问题:
  
  (1)比较赏析区寄两次脱身的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区寄怎样的形象?
  
  (2)在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一方面是劣势?他利用了自己的哪些特点及强盗的哪些弱点战胜了对手?
  
  (3)文章是通过哪些人物描写刻画区寄的?
  当然,辐散式提问需突出重点,从课文的全局考虑,不可漫无边际地提问。
  
  5、创造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进行再造想象,或者编织插叙,或者续补情节,或者改写人物等等,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例]笔者在教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一文时提问:假设你是李小屹,几天后,你又给“雪人”写了一张贺卡,你会写些什么呢?
  
  6、比较式提问。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例]教杜牧的《山行》时笔者这样提问:有一种版本认为《山行》的第二句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哪一种更好?
  古人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启疑开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编辑:沈丽琼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7(B)—0020—02    语文阅读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见仁见智”的个体体验活动,不能成为千人一面、千人一词的标准化活动,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显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39—01    很多学生觉得思想政治学起来太枯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1.课堂导入要生动有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故事的开头。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生活实际;趣味性;目的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34—0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什么,进而实现教学情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励机制;情   境激励法;操作激励法;   悬念激励法;评价激励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49—0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
期刊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52-01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远比单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重要得多。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预设;   动态生成;矛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46—02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那种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所折服,也会为有的教师不能释放学习者的智慧火花而让课堂拘于陈式而感到遗憾。新课程教材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期刊
[关键词]美术教学;熏陶;作业;活动;创新;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47-01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种族乃至阶级,甚至是不同的性别个体,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重在熏陶
期刊
[关键词]体育教学;专项选修课;概念;前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53-01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今天,从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普通高中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可以克服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的缺陷,能够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的意识,有效
期刊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58-01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为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有人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政治教师及班主任的任务,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关系不大,与信息技术教师更是不沾边。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
期刊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色调;美感;特点: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50-02    色调是绘画色彩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反映一幅绘画作品最基本色彩面貌的主要途径。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色调运用的好坏无疑是决定作品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外优秀风景画家已经反复印证了这一点。从柯罗画笔下蒙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