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的提升。而小学语文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自身的语文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295
引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跟随社会、时代的进步,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的探索,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1、信息化语文教学应用的意义
(1)提升语文教学的参与度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语文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抽象。而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未知的事物仅从文字来描述,自身无法形成画面,自然就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降低。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借助视频、文字、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学生易于理解,兴趣也受到了激发,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1]。
(2)丰富学生的语文学识
一直以来,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对教材关注度很高,整个教学也是以教材知识点为主。然而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丰富的学识作为支持。教师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网络资源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化应用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在语文的教学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有限,教材中很多描述的事物和场景,学生自身没有经历过,学生的想象力有限,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文章的字、词、意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对文字有一定的理解,体会不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学效率低。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技术,凸显语文文章中的画面感,让学生在教学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增强学生对自然景物美感的体验。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陈述。学生在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更能沉浸在文章的画面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2]。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观潮》一文中,教师借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一首诗,就可以知道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能够借助本单元的内容,去描述大自然的美。对于许多学生来讲,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到过。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文字的解读,学生受限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力,无法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描述的大潮起伏在大脑中形成画面。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对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在网上进行搜集,之后播放出来。学生在观赏完钱塘江大潮的真实场景后,就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将画面和文章文字内容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新构建大潮起伏的画面,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认识更为深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去过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并且分享出自己的感受。
(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阅读量是有限的。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使教学有效性提升,就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培养出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才能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并在观察中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3]。
例如,在三年级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中,学生对于文章中鸟的描述有所学习。但如果语文的教学仅仅停留到此,那么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观察鸟的,学生自己也无法形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不会有自己的感悟。而教师正是基于此,借助网络资源,对本单元的文章阅读进行扩充,如《特别的猫》、《宝牙母象》、《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牧羊豹》等文章,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体会和总结出了这些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长时间如此教学,学生多次感受,自然会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还会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利用微课技术,拓宽语文学习形式
语文学习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没有普遍使用前,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预习资源只有课本和一些教育辅助类的资源,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效率低。而在微课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如课前学生自主观看老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这既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动力,也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上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微课内容是让学生直观感知金华的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并能直观了解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在微课视频制作完毕后,教师将做好的视频发送给学生,使得学生被灵动多变的视频吸引注意力,增强自主预习的动力,以便学生透过微课抓取关键信息,提高预习的效果。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能够迅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快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可见,教师使用微课技术拓宽了语文学习形式,并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借助信息化技术促使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完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应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和理念,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促使语文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小丹.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3):94-95.
[2]吴智英.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2):53-54.
[3]刘玉玲. 以导学为基点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07):120-121.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295
引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跟随社会、时代的进步,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的探索,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1、信息化语文教学应用的意义
(1)提升语文教学的参与度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语文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抽象。而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未知的事物仅从文字来描述,自身无法形成画面,自然就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降低。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借助视频、文字、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学生易于理解,兴趣也受到了激发,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1]。
(2)丰富学生的语文学识
一直以来,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对教材关注度很高,整个教学也是以教材知识点为主。然而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丰富的学识作为支持。教师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网络资源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化应用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在语文的教学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有限,教材中很多描述的事物和场景,学生自身没有经历过,学生的想象力有限,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文章的字、词、意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对文字有一定的理解,体会不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学效率低。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技术,凸显语文文章中的画面感,让学生在教学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增强学生对自然景物美感的体验。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陈述。学生在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更能沉浸在文章的画面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2]。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观潮》一文中,教师借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一首诗,就可以知道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能够借助本单元的内容,去描述大自然的美。对于许多学生来讲,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到过。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文字的解读,学生受限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力,无法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描述的大潮起伏在大脑中形成画面。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对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在网上进行搜集,之后播放出来。学生在观赏完钱塘江大潮的真实场景后,就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将画面和文章文字内容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新构建大潮起伏的画面,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认识更为深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去过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并且分享出自己的感受。
(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阅读量是有限的。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使教学有效性提升,就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培养出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才能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并在观察中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3]。
例如,在三年级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中,学生对于文章中鸟的描述有所学习。但如果语文的教学仅仅停留到此,那么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观察鸟的,学生自己也无法形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不会有自己的感悟。而教师正是基于此,借助网络资源,对本单元的文章阅读进行扩充,如《特别的猫》、《宝牙母象》、《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牧羊豹》等文章,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体会和总结出了这些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长时间如此教学,学生多次感受,自然会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还会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利用微课技术,拓宽语文学习形式
语文学习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没有普遍使用前,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预习资源只有课本和一些教育辅助类的资源,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效率低。而在微课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如课前学生自主观看老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这既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动力,也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上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微课内容是让学生直观感知金华的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并能直观了解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在微课视频制作完毕后,教师将做好的视频发送给学生,使得学生被灵动多变的视频吸引注意力,增强自主预习的动力,以便学生透过微课抓取关键信息,提高预习的效果。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能够迅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快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可见,教师使用微课技术拓宽了语文学习形式,并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借助信息化技术促使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完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应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和理念,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促使语文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小丹.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3):94-95.
[2]吴智英.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2):53-54.
[3]刘玉玲. 以导学为基点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07):120-121.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