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过程实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解答地理综合题可分五步:第一步:分析设问,获取问题;第二步:建立模板,理清思路;第三步:细读图文,获取信息;第四步:调取知识,思考联系;第五步:组织语言,条理清晰。
【关键词】 地理综合题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35-01
高考地理综合题一般是以人地关系為主线,以区域为载体,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情境,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过程是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过程。
解答地理综合题的前提是熟悉区域地理,熟练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以2017全国卷Ⅲ第37题第2小题为例来探究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
(2017全国卷Ⅲ第36题)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图)。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该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生物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我国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为载体,考查学生执果索因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根据地图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设问,获取问题
设问中主题词为“自然条件”,指出了答题的方向为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态等自然条件;“白斑狗鱼生长繁殖”“额尔齐斯河流域”为限定词;“分析”为指令词,指出了答题的方式,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因果关系。分值为8分,指示答题要点的个数,一般是一个要点2分或3分,8分就至少要有4个要点。
第二步:建立模板,理清思路
建立模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用程序化推理方法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过程。根据第一步的分析建立自然条件答题模板如下:
第三步:细读图文,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介绍的是区域和情境,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肉食性”“16℃以下”“冷水水域”“水质清澈、水草丛生”,从这些关键信息中得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是“水温低”“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水域。把这些信息填入“特模一”中。文字材料第二段“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从这段文字中提取出信息“额尔齐斯河与白斑狗鱼分布区亚洲北部冷水水域是相连的”。
地图材料的阅读方法:首先读图名,它表示地图要表示的核心内容,是地图的“眼”。其次阅读地图四周的经纬度、图例等信息,根据经纬度准确定位地理区域,图例是开启地图信息的钥匙。第三,分析地图主体的特征,分布规律等。从经纬度位置得出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在图中河流支流发源处等高线密集,数值较大,得出地形为高山,在河流干流处等高线稀疏,得出干流地势起伏较小。把分析得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填入“特模二”中。
第四步:调取知识,思考联系
获取准确的信息后,要回归课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求学生能灵活调取知识储备,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特模二”与“特模一”之间的联系。这一步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五步:组织语言,条理清晰
综合题试题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答题注意以下几点:一、规范用语,回归教材,用书面语回答;二、依据分值组织答案,有条理,分点(分段)答,重要的明显的要点先答;三、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四、在指定试卷区域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从语言组织来看可以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全面性,综合性,也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和综合表现水平。
结论
这种解题方法的优点是:通过建立模板,调取知识点,建立相关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通过细读图文材料,充分获取材料中的信息,提高地理阅读能力;答题要点在模板中清楚详细显示出来,条理清晰,答题中因漏点而失分的情况减少。这种方法也有不足:经常使用可能导致学生习惯性思维,碰到所有综合题都想建立答题模板;基础较差的学生费时多,解题速度慢。这种方法适用时段为高三一轮复习或高一高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阶段。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 地理综合题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35-01
高考地理综合题一般是以人地关系為主线,以区域为载体,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情境,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过程是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过程。
解答地理综合题的前提是熟悉区域地理,熟练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以2017全国卷Ⅲ第37题第2小题为例来探究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
(2017全国卷Ⅲ第36题)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图)。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该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生物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我国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为载体,考查学生执果索因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根据地图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设问,获取问题
设问中主题词为“自然条件”,指出了答题的方向为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态等自然条件;“白斑狗鱼生长繁殖”“额尔齐斯河流域”为限定词;“分析”为指令词,指出了答题的方式,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因果关系。分值为8分,指示答题要点的个数,一般是一个要点2分或3分,8分就至少要有4个要点。
第二步:建立模板,理清思路
建立模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用程序化推理方法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过程。根据第一步的分析建立自然条件答题模板如下:
第三步:细读图文,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介绍的是区域和情境,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肉食性”“16℃以下”“冷水水域”“水质清澈、水草丛生”,从这些关键信息中得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是“水温低”“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水域。把这些信息填入“特模一”中。文字材料第二段“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从这段文字中提取出信息“额尔齐斯河与白斑狗鱼分布区亚洲北部冷水水域是相连的”。
地图材料的阅读方法:首先读图名,它表示地图要表示的核心内容,是地图的“眼”。其次阅读地图四周的经纬度、图例等信息,根据经纬度准确定位地理区域,图例是开启地图信息的钥匙。第三,分析地图主体的特征,分布规律等。从经纬度位置得出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在图中河流支流发源处等高线密集,数值较大,得出地形为高山,在河流干流处等高线稀疏,得出干流地势起伏较小。把分析得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填入“特模二”中。
第四步:调取知识,思考联系
获取准确的信息后,要回归课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求学生能灵活调取知识储备,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特模二”与“特模一”之间的联系。这一步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五步:组织语言,条理清晰
综合题试题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答题注意以下几点:一、规范用语,回归教材,用书面语回答;二、依据分值组织答案,有条理,分点(分段)答,重要的明显的要点先答;三、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四、在指定试卷区域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从语言组织来看可以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全面性,综合性,也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和综合表现水平。
结论
这种解题方法的优点是:通过建立模板,调取知识点,建立相关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通过细读图文材料,充分获取材料中的信息,提高地理阅读能力;答题要点在模板中清楚详细显示出来,条理清晰,答题中因漏点而失分的情况减少。这种方法也有不足:经常使用可能导致学生习惯性思维,碰到所有综合题都想建立答题模板;基础较差的学生费时多,解题速度慢。这种方法适用时段为高三一轮复习或高一高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阶段。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