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授知识的目的不再像以前一样以学生取得高分数为主,而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思维力、创造力、观察力等)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激发其潜能,为以后走向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这里我们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论述,首先探讨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从几个方面对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弊端;思维能力;培养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恒久不变的命题。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学习是持续不变的过程,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思想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做好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是一项艰巨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同时也关系着语文教学效果的成败[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的弊
(一)教师对于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认识浅薄。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影响深远。很多教师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通过试卷衡量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忽略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不仅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也为学生以后在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垫辅作用。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字、句子的掌握能力,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以后的创造、创新提供条件。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式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大力宣传,各个院校也积极响应,总起来说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了很大进步。但新课改仍不彻底,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方式仍然坚持原来的灌输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出题,学生取得高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知识的领悟力,长期下去,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也会抑制其探索力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合适的思维能力培养计划。课堂教学是一项按照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计划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明确要求,教师要系统地培养学生改写、缩写文字的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提取教材中的重要信息转换成自己表达方式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题材与教学标准,制定相关的学生思维力培养计划,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这一学期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把握与总结,制定出合适的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案[2]。例如,在初中语文《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根据规定的教学标准及目标构思出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计划。在课文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的描写作者都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起,让学生自己表达对文章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训练学生的思维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学习写类似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迁移能力,以此让学生的思维最大化扩展。
(二)结合语文教材特点,教授学生思维方法。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想: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很快会被忘掉,甚至用不到。然而在课堂上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随着时空地变化,一直都会对他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向我们表明了思想、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中有观察法、联系与想象、分类比较等多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采用这些方法,加强这些方式的锻炼,让学生的思维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本文以观察和想象法为例作一下分析。
观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业解惑,也要多方面培养他们观察和洞察社会的能力,让他们从观察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学生的认真观察才能获取知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顺序或对比观察来发现文章的主体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进而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与思维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秋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于何其芳文章的讲解后,让学生阅读美国诗人的《秋景》,然后对比观察两者对秋天描写的不同之处,分析两人处于不同国度环境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提高。
联系和想象是大脑思维中的高级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语文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3]。比如,在讲解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亲人的背影,与课文的内容和情景相联系比较,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和感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大脑空间,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仅达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对于思维力的培养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诗文名句导课中教师可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可以以孟郊的《游子吟》为引语,立即便唤起学生一种亲情回味,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去;教师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疑问,创造悬念,诱导学生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计算机开始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一媒体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把一些教学内容配上图像、声音设计成课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些诗词曲赋大多意境很美,而老师的讲解大多是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与感受,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素材制作成幻灯片课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试听感知,加深了其思维活动,有利于思维力的提高。
(四)调控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心理学方面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合作,教与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处,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每一位同学,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言语和巧妙的方式,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自由、平等、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导学生对问题地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也可以时不时组织一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朗读接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利一个一个的去分段朗读一篇文章,然后指出朗读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活动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讨论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祖国明天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打破传统中一些陈旧方式、观念,促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施行。语文知识浩瀚丰富,教师在授与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刻板的学习变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其潜能。教学中一些新方法、新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为学生以后的成长、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美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4(7):16.
[2]杨雨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散文百家旬刊,2016(9):136-13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弊端;思维能力;培养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恒久不变的命题。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学习是持续不变的过程,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思想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做好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是一项艰巨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同时也关系着语文教学效果的成败[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的弊
(一)教师对于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认识浅薄。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影响深远。很多教师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通过试卷衡量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忽略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不仅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也为学生以后在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垫辅作用。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字、句子的掌握能力,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以后的创造、创新提供条件。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式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大力宣传,各个院校也积极响应,总起来说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了很大进步。但新课改仍不彻底,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方式仍然坚持原来的灌输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出题,学生取得高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知识的领悟力,长期下去,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也会抑制其探索力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合适的思维能力培养计划。课堂教学是一项按照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计划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明确要求,教师要系统地培养学生改写、缩写文字的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提取教材中的重要信息转换成自己表达方式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题材与教学标准,制定相关的学生思维力培养计划,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这一学期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把握与总结,制定出合适的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案[2]。例如,在初中语文《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根据规定的教学标准及目标构思出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计划。在课文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的描写作者都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起,让学生自己表达对文章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训练学生的思维组织、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学习写类似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迁移能力,以此让学生的思维最大化扩展。
(二)结合语文教材特点,教授学生思维方法。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想: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很快会被忘掉,甚至用不到。然而在课堂上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随着时空地变化,一直都会对他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向我们表明了思想、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中有观察法、联系与想象、分类比较等多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采用这些方法,加强这些方式的锻炼,让学生的思维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本文以观察和想象法为例作一下分析。
观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业解惑,也要多方面培养他们观察和洞察社会的能力,让他们从观察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学生的认真观察才能获取知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顺序或对比观察来发现文章的主体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进而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与思维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秋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于何其芳文章的讲解后,让学生阅读美国诗人的《秋景》,然后对比观察两者对秋天描写的不同之处,分析两人处于不同国度环境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度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提高。
联系和想象是大脑思维中的高级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语文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3]。比如,在讲解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亲人的背影,与课文的内容和情景相联系比较,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和感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大脑空间,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仅达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对于思维力的培养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诗文名句导课中教师可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可以以孟郊的《游子吟》为引语,立即便唤起学生一种亲情回味,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去;教师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疑问,创造悬念,诱导学生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计算机开始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一媒体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把一些教学内容配上图像、声音设计成课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些诗词曲赋大多意境很美,而老师的讲解大多是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与感受,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素材制作成幻灯片课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试听感知,加深了其思维活动,有利于思维力的提高。
(四)调控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心理学方面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合作,教与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处,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每一位同学,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言语和巧妙的方式,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自由、平等、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导学生对问题地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也可以时不时组织一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朗读接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利一个一个的去分段朗读一篇文章,然后指出朗读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活动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讨论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祖国明天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打破传统中一些陈旧方式、观念,促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施行。语文知识浩瀚丰富,教师在授与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刻板的学习变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其潜能。教学中一些新方法、新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为学生以后的成长、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美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4(7):16.
[2]杨雨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散文百家旬刊,2016(9):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