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教唱“三引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我国的《国歌》。会唱《国歌》、唱好《国歌》,是我国《宪法》赋予中华民族的神圣权利,是整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唱好《国歌》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会唱和唱好《国歌》,向学生进行热爱自己伟大祖国的教育,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中学音乐教师的职责。
  不容讳言,农村中学的学生因其在小学多受音乐环境和教学条件所限,几乎全处于对音乐知识认识的盲区,再加上现代流行歌曲几乎已达无孔不入的程度,严重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学,极大地干扰着中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正常地给学生教唱《国歌》。唱会《国歌》是每一个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教唱和教准《国歌》是每一位中学音乐教师的必须履行的职责。为了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彻底改变中学生不爱唱、不会唱《国歌》的现象,为了使中学生爱唱、唱准、唱好《国歌》,笔者采用“三引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引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众所周知,兴趣来自对事物的感情,感情来自对事物的了解。要学生爱唱《国歌》,就必须使学生了解《国歌》,热爱《国歌》,对《国歌》产生感情,激发学生唱准、唱好《国歌》的兴趣。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唱《国歌》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急着教唱,而是动情地向学生大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大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英勇抗日的事迹,形象模拟抗日义勇军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战斗的情形,大讲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大讲我国改革开放的半功伟绩,大讲国家要不受外族欺侮就必须民富国强,大讲要实现民富国强只有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热爱祖国、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共建现代化的祖国,大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主人,是祖国富强的希望等,带领学生了解《国歌》产生的历史情境、《国歌》词曲的创作意义、《国歌》对抗日战争的巨大影响以及《国歌》在今天和将来的深远意义,使学生对《国歌》产生感情,对唱准唱好《国歌》生发强烈的兴趣。
  
  二、引唱
  
  唱《国歌》并不难,但要唱准、唱好《国歌》并不易。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学生唱一唱《国歌》的行为,而应引导学生唱准、唱好《国歌》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的音韵节律,只有这样,才能再现其历史情境,才能体现其情感,才能引发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歌曲所特定的境界。在“引唱”《国歌》的具体实践中,我采用以下五种方法:“演唱法”——教师通过精心试唱准备后,入情入境、忘我忘形地为学生进行准唱演示,给学生营构模仿样范,引导学生进入《国歌》情境,诱发学生练唱《国歌》的兴趣。“附加法”——《国歌》中有不少地方很难唱准,例如第十小节处的“把我们的(血肉)”,学生很难把握后半拍起的尺度,难唱准。这时则可采用“附加法”,在“把”前附加上一个轻哼的“嗯”字,唱成“嗯把我们的”就容易唱准了。“奏读法”——《国歌》中有的地方演唱节奏较快,学生往往唱不准,拖延节奏,这时则可采用“奏读法”进行练唱。例如,第十八小节“最危险的时候”,就可奏读成嗯t i | t i d i l i | d a d a|,反复奏读,就会把握其较快的节奏,不犯拖延之错了。“示范法”——《国歌》的情感高潮是靠连续三个“起来”烘托骤起的,而曲中运用的是渐强符号,对这一音乐形象学生不易掌握,这时则须为学生反复示范演唱,让学生掌握由弱到强的音韵节律的级进规律,体会其所涵的身负“三座大山”的中华民族是怎样“苏醒 → 觉悟→抗争→崛起→富强”的深刻意义。“比喻法”——《国歌》第二十八小节中的三连音节奏,学生练唱时往往难以唱准。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三连音节奏,则可采用比喻的方法,将三个音比做三颗子弹射击出膛,“叭、叭、叭”,体会其均匀、干脆而富有弹性的音节韵律,学生就能在形象思维中较易地掌握唱准三连音节奏了。
  
  三、引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多艺熟,熟能生巧。我看还要加一句;巧能生趣。教唱准了,学唱会了,还得坚持多练唱,唱出情来,唱出感来,唱出境来,唱出意义来。中学音乐教师切不可只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学科教师,而应该以美学、政治学教师的特殊身份来对待引导学生常练、常唱《国歌》:学校升旗必唱《国歌》、大小集会和活动必唱《国歌》、每堂音乐课始先必唱《国歌》、期中期末测试必唱《国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唱准、唱好、常唱《国歌》,以此培养热爱伟大祖国的精神。
  (作者单位:416714 湖南省永顺县麻岔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新编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降低了学习要求,减少了内容。原来要求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教学汉语拼音,而现在要求只用4—5周的时间就全部学完。这无疑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加上汉语拼音字母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学好汉语拼音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  21世纪是数字信息技术的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生存环境,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现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
期刊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关键,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只关心学生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可做好以下工作:    一、春风化雨,增强学生自信    有人说: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力量源泉,自信可以让学生从容迈向成功。教师应该真诚地帮助学生,让他们自信地踏上成功之路。
期刊
有人说“数学是美的王国”,称之为“科学美的皇后”,这是极有道理的说法。数学知识领域之广泛,其系统之严密,其逻辑思维之缜密,其结论之简洁,其形式之优美,无不达到对客观世界完美的反映程度。纵观数学领域,细究数学知识,则可发现其数字美、形式美、韵律美、排列美、统一美、组合美等完美特性,其谐其美无隙可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若被调动起来,沉进了其美的“王国”里,就会沉迷于“科学美的皇后”怀抱之中,沉浸于数学
期刊
所谓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就是根据青少年爱美与渴望美和追求美的良好愿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自觉地守纪律、讲道德、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具有顽强拼搏精神……换句话说,就是使青少年认识到,体育与一个人的意志、体魄、体型、道德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通过体育课,要使学生自觉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培养道德感,使自己不仅具有外型美,还要具有心灵美。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    1、理想美  中学
期刊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已在我区进行了将近两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指导下,以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验工作陆续展开。美术教师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新美术教材,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的探索方面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更清晰地理解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所要实现的目标。2005年3月,罗庄区教研室组织了对辖区各中小学课改年级及学科的专项调研活动,对课改教
期刊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大了对教育改革的力度。从2003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正式实施新课程标准,采用配套的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问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科研课题。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兴趣、能力之间的度的问题。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这一进程中,无论在美术教学方面,还是在精神和人格上都得到新的升华。学生在
期刊
美国有位著名美术教育家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美术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形成各种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美术教育的一种目标,又是美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的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
期刊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不利教学局面呢?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    一
期刊
教学目标:  1.明确认识人生的四种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质疑思辨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并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思辨。  教学方法:  采取点拨、质疑、探究的方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