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仁怀市林阁中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整体性的艺术,新课导入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它虽不是教学主体,但好的导语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入主题,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因此地理新课的导入成为优化课堂结构关键的一环,现在结合本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粗浅的经验,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的几点拙见。
一、新课导入设计的依据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从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在上述的依据中,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 年龄、性别、学历、地理专业知识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兴趣爱好,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等不同,扬长避短,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二、初中地理新课导入的方法
第一,温故导入法。“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第二,活动导入法。有的老师称为“游戏导入法”,在我看来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导入法,尤其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个好的活动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活动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第三,创设情景法。在讲“中国的旅游业”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安徽黄山以及杭州西湖等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风景,同时配送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说中华有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精彩的诗句,将诗与画美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入其创设的情景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情绪高涨,激起了求知的欲望。
第四,悬念导入法。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讲授“海陆的变迁”时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悬念一出,学生交头接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表明喜马拉雅山是由海洋变成陆地的,而台湾海峡是由陆地变成海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海陆变迁。巧妙设置悬念,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第五,实验导入法。实验法是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小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能力都有待发展,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西北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时,准备了容器、干土、草皮、喷壶等材料,让学生比较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在大风(用嘴吹,请学生协助)时的情况以及比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风时的情况,从而展现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生活在多雨湿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初中生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缺水、少植被、大风的风沙情况缺乏感性认识,这个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实验法导入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揭露问题直接明了,同时要注意如果实验是安排在课中进行,一定要收好用具,避免学生好奇而忽略听课。
第六,谜语导入法。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倘若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可先设置谜面:“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再比如上“地图”时也可采用此种方法导入,谜面为:“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采用谜语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教师平时对这方面素材进行积累,再加上教学时合理的应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地理新课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第二,“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第三,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是一门整体性的艺术,新课导入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它虽不是教学主体,但好的导语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入主题,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因此地理新课的导入成为优化课堂结构关键的一环,现在结合本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粗浅的经验,浅谈初中地理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的几点拙见。
一、新课导入设计的依据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从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在上述的依据中,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 年龄、性别、学历、地理专业知识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兴趣爱好,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等不同,扬长避短,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二、初中地理新课导入的方法
第一,温故导入法。“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第二,活动导入法。有的老师称为“游戏导入法”,在我看来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导入法,尤其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个好的活动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活动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第三,创设情景法。在讲“中国的旅游业”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安徽黄山以及杭州西湖等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风景,同时配送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说中华有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精彩的诗句,将诗与画美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入其创设的情景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情绪高涨,激起了求知的欲望。
第四,悬念导入法。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讲授“海陆的变迁”时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悬念一出,学生交头接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表明喜马拉雅山是由海洋变成陆地的,而台湾海峡是由陆地变成海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海陆变迁。巧妙设置悬念,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第五,实验导入法。实验法是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小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能力都有待发展,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西北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时,准备了容器、干土、草皮、喷壶等材料,让学生比较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在大风(用嘴吹,请学生协助)时的情况以及比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风时的情况,从而展现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生活在多雨湿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初中生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缺水、少植被、大风的风沙情况缺乏感性认识,这个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实验法导入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揭露问题直接明了,同时要注意如果实验是安排在课中进行,一定要收好用具,避免学生好奇而忽略听课。
第六,谜语导入法。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倘若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地球仪”有关知识时,可先设置谜面:“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再比如上“地图”时也可采用此种方法导入,谜面为:“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采用谜语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教师平时对这方面素材进行积累,再加上教学时合理的应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地理新课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第二,“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第三,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