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礼貌教育应从小开始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m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礼貌的话要一句一句地教,礼貌的行为要一个一个地指导,并且要不断地练习和强化。所以,想让孩子成为懂礼貌、人见人爱的人,就得必须从小开始,循序渐进,让礼貌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0~1岁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1岁的宝宝已经懂得根据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多使用礼貌用语,举止文明,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成长环境。
  1~3岁
  1~3岁孩子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力强,许多经验的获得都是从直接的行动中得来的,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讲文明、讲礼貌,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而当孩子出现不礼貌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把礼貌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怎么做。
  教育要点
  ◎学说和应用礼貌用语。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喜欢模仿成人的语言。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请”、“谢谢”、“ 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等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利用生活的或者创设的情景,引导他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学会分享。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开始形成简单的物权概念。这时可以帮助孩子互相交换玩具,把玩具给正在哭的小朋友玩,等等,让他感受分享带来的好处。
  ◎初步学习正确用餐。1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安静地吃饭,这时不适合告诉他餐桌礼仪,但可以让孩子坐在饭桌旁,观察大人如何用餐,感受饭桌的氛围。孩子2岁后,可以给他提供儿童餐具,让他试着自己吃,如果孩子乱吐饭、把饭菜往别人身上抹,则应及时制止他。
  ◎耐心等待。从小就得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对此,父母可以尝试延迟满足的方法,即当孩子要什么东西时,先让他等几分钟,然后再给他。孩子在小区玩时,父母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先到的小朋友先玩秋千,后到的小朋友要等待。
  3~6岁
  3岁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需要越来越强烈,主动要求去公园玩耍、喜欢探亲访友……一个个社交的“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传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越来越强,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用讲道理的形式来引导往往更容易起成效。
  教育要点:
  ◎主动与人打招呼。遇到熟人时,家长自己要主动向人问好,并及时提醒孩子问候: “叔叔好”、“老师早上好”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下次遇到熟人,不用妈妈提醒,就主动向人问好,能做到吗?”逐渐帮助孩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说“对不起”。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父母可以用换位移情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人或损坏东西都会让人很难过,而道歉表示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能够理解这种难过,给对方安慰。
  ◎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笼统指令。总的来说应注意3方面: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其次,让孩子明白,饭桌是用来吃饭的地方,不是玩耍的地方,玩耍会影响别人吃饭;最后,注意卫生,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乱吐,手脏了不能乱摸。
  ◎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这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以代写或画画的形式表达谢意。
  ◎做一个好主人。先让孩子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引导孩子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
  ◎礼貌打和接听电话。多数孩子喜欢玩“打电话”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让他知道如何礼貌地拨打和接听电话。
其他文献
儿童的小肌肉动作,是指手部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岁的豆豆,每次在手工活动中表现都很糟糕。大人只知责备他,却不知这情有可原:因为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好,豆豆无法顺利完成,体验不到手工活动的乐趣,所以才搞破坏。  更无辜的是,豆豆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好,错很可能不在他自己,而恰恰是父母在其小肌肉发展的重要时期,无意疏
三岁的女儿在日本入园两个多月时,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家长参观活动,让家长初步了解孩子在园内的日常生活情况,同时,这个活动也是班里各位家长互相认识的难得机会。  那天的活动安排,首先是参观小朋友们的英语课,然后再到主题活动,内容是唱歌和跟妈妈一起做手工。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老师突然走到讲台上和大家说:“在结束之前,某某君的妈妈想和大家说几句话,占用大家一些时间,请家长们和小朋友都一起来听一下好吗?”  这
从前,有位叫史蒂芬·葛雷的孩子,有次当他想喝牛奶时,失手将奶瓶打翻,牛奶洒满了一地。母亲闻声赶来,看了看地上的牛奶,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打趣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牛奶水坑呢!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一会儿?”尽管很愕然,但葛雷的确被妈妈的提议打动了,也这么做了。几分钟后,母亲接着说:“很有趣吧?你知道,虽然玩起来快乐,但这带给妈妈的麻烦却是加倍的,所以你应该和妈妈一起把它打扫干净。”葛雷依然沉浸在兴奋的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丛林,原本我只是想带女儿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却没想到收获竟意外地多,女儿更是一再要求去丛林里探险。  找到叶黄素精灵  “什么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叶子会变黄变红呢?”学古诗的女儿好奇地问。单纯解释树叶的变化规律吧,她未必会懂,我索性这样告诉她:“爸爸小的时候,在树下不仔细观察秋天的树叶,一片黄色的树叶精灵不高兴了,从树上飘落下来砸在爸爸的头上,爸爸就变得不聪明了,看到黄
儿童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期,他们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也高于成人,缺乏维生素D不仅容易引起佝偻病,也可能加重哮喘病。  华盛顿有研究表明,哮喘儿童体内的维生素D明显少于正常儿童,专家认为,维生素D水平低增加哮喘的严重性,治疗时需要更多的激素,同时,维生素水平低会导致激素效能降低。  人体可通过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但在晒太阳需要尽量裸露皮肤;也可以通过鱼和牛奶补充维生素D。需要提醒的是,维生素D也不是多多
手,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也是联系世界、感知生活最直接的肢体。成长中的孩子正处在对身边事物进行探索、学习的状态中,需要高度运用到手的灵巧性。但个别家长因为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动手机会,限制了孩子对环境的独立探索和对基本生活技能的锻炼、掌握。以下是一些家长在生活中、教育中的疏忽或误区,对比一下,您是否也有一些不当之处?  放大镜:开饭了,孩子兴冲冲地跑向饭桌,吵着要自己盛饭。妈妈连忙夺下他
“蔬菜和妈妈有什么关系?”  “除了妈妈会煮菜以外,蔬菜还能拼出一个妈妈哦!”  小米在咕噜熊故事屋上了一期绘本美术课,其中有一节,就是让孩子们用蔬菜DIY出心目中的妈妈。  上课伊始,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读了《我妈妈》这本经典绘本。屏幕上一出现这本书,小米同学就立刻大叫:“我家里也有这本书!”  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她是一个伟大的化妆师;她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知识分子爸妈喜欢说道理,但在育儿这件事上,道理有点微妙:我们需要讲道理,但又不能够只讲道理,否则就很容易掉进“坑”里。  坑一:被道理吃掉的父母们  朋友的妻子是老师,从小就告诉孩子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食不言寝不语,早睡早起身体好,看到人要有礼貌,不吃垃圾食品,看完书要收起来,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和小朋友玩时不许骂粗话……  有一个晚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生气了,才多大的小家伙啊,跳着脚,用妈妈
儿子的学校发了一张调查问卷,是关于家长陪读的利与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利”,因为,这道题我早已经深思熟虑过,切身验证并升华了这个理念——要陪读,更要陪玩!    我的工作是中小学生的家教,虽然每天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却与儿子的业余时间发生冲突。儿子小的时候还不觉得问题严重,可当入学后,便经常能听到儿子的抱怨。一年级时,儿子的班主任找到我,说孩子成绩不好,要我找找原因。我愣了,作为一个专职辅导别人功
林怡,著有《林怡说早教》四册、《林怡教你玩游戏》等书籍,创建怡育儿会所。林怡育儿工作室新出书目《宝宝观察力训练》、《宝宝思维训练场景篇》、《孕期全程检测卡》。    宝宝入园,一直都是令家长非常闹心的事——考察、选择幼儿园,帮助宝宝了解熟悉幼儿园,克服分离焦虑,入园之后发生的一些事件导致宝宝的情绪反复……一环套一环,环环都很重要,也很令人纠结。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宝宝入园这件事,或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