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只要我们能用心、用情感、用理智去欣赏、去表达,就能自由地翱翔在音乐海洋之中。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内涵,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之美,并会表达,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职责与目标。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学生活动中认识美,了解美,引导孩子们追求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用心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关键词:美 表达 领悟
课前准备:教师笑脸迎接孩子们进音乐课堂,在美妙的琴声中律动并互相问好,虽然只是两分钟,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这是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美,而学生能随着歌声尽情释放创造力,这是师生互动的心灵美。美,在于体验;美,更在于表达!
一、旋律之美——歌声
教材中的歌曲,都会出现很美的图画,令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更容易张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其审美能力。比如,在上《春天在哪里》时,为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春天之美,我先让他们寻找自然之美,探讨美在何处,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他们口中的春天之美,让孩子们在深刻地感受美之后,将此情感融入歌声之中。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灯光还在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因为它的歌词很贴近生活,把孩子们的心声很好地表达出来,旋律也很美。“世上没有不懂音乐的孩子。如果有,那只不过他的音乐细胞没被唤起。”这就看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教。?小雨沙沙?,歌词中有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教师可结合教材设计对应的发声练习,启发学生想象下小雨时雨丝细密、柔和的特点,并把这种感觉融入歌曲中。这样学生能很自然的用轻柔的声音唱好这首歌。再如五年级教材?森林中的回声?一课,要求学生用鲜明强弱对比来表现回声效果。通过多媒体先让学生看到美丽的森林,让他们听一听水滴的回声,呐喊的回声,充分感受“F”和“P”不同的力度,然后再让学生练唱,把美丽的回声融入到歌声之中。
二、舞蹈之美——舞姿
曾经在义乌实验小学听过一节课, ?游大草原?。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去领略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从?挤奶的小姑娘?到草原的“那答姆”大会,所到的每个景点,都让人觉得蒙古人民特别热情好客之外,老师还以她自己优美的舞姿,带领孩子与“蒙古人们”共聚歌舞,孩子们都仿佛沉浸在与蒙古人民共同歌舞的欢乐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会蒙古音乐的风格,领略蒙古舞姿的豪放,更是增添了一份对大草原的向往。听完课后,我的感受和孩子们一样,老师在这堂课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导游。
这让我茅塞顿开,音乐课的形式是可以如此多种多样的。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通过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艺术节目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习一点表演基础。所以,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一定能使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铁牛?的歌表演创作中,让学生自己模仿牛如何奔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不同的关键字进行不同创新,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动作表达相同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思维,为学生能编出丰富的律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水涨船高”,尝到了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方式就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去创新的思路。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堂音乐欣赏课,老师边放音乐边在讲台前作着提示,而全班同学并不是坐得井然有序,而是有的敲击乐器,有的在弯着腰走,似在模仿什么动作,也有的在做着奇怪的舞蹈动作,似在表达他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他们演奏的音乐是自由杂乱的,虽然不是很好,但却很投入,也很认真。无论他们做得好或者不好,音乐老师都对其进行不断的表扬,鼓励他们。半节课过去了,大家都停下来,老师做了小节,同学互相交换了角色又开始了奇怪的音乐之路。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厚。因此,这使我了解到,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示自己的无限创造力。
三、美之色彩
《新课标》指出,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是抽象的、不可造型的艺术。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也是广阔的,它在瞬间或者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艺术。如何让孩子们能对音乐充分理解,在音乐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除了唱和跳,还能用画的方式来渗透。
其实,音乐与美术有着很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可以通过音乐来进行创作,也可以通过音乐,用图画、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就让教师更容易看清楚,孩子们内心的音乐世界是有多么的精彩。瞧!小飞机、小兔子、小金鱼……这一个个五彩斑澜的美术作品,都是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创造出来的所谓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瞧,音乐教室里留下的一张张色彩、形状各异的音乐脸谱,也是在欣赏过程中画出来的;哟,这一座座静悄悄的山谷,蜿蜒的溪流,也是孩子们在学唱? 山谷静悄悄?时,用彩笔画出来的,原来也是这么美!透过音乐,孩子们心中的音乐世界竟然如此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音乐欣赏课是同行之间都说最难上的课,要让孩子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分析、评价音乐,这是一个令人毛发直竖的问题。通常在欣赏时,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纪律也乱糟糟的。在这种时候,唯有试着采用欣赏绘画教学法才能让人感觉能稍微地解决这令人窒息的难题。我不仅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还要用手画。边听边画,既增加了他们学习乐趣,又令他们在直观上受到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的懂音乐,调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实验,还是收到了不菲的效果。如在欣赏?挪威舞曲?时,我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用色彩或者图画表现出来。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通过引导,学生都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准确地用五彩繽纷的颜色表达出来。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让学生喜爱音乐课,想上音乐课,在音乐中体验美、感悟美、表达美,张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多彩世界中翱翔,伴其一生。
参考文献:
(1)周大风《创造和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
(2)余国良、林宗德《创造心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3)黑格尔《美的历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杜未《美育概论》 陕西科技大学出版社
(5)《音乐课程标准》北京艺术大学出版社
(6)《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7)刘国显《课堂组织艺术》浙江省教育委员会组编
关键词:美 表达 领悟
课前准备:教师笑脸迎接孩子们进音乐课堂,在美妙的琴声中律动并互相问好,虽然只是两分钟,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这是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美,而学生能随着歌声尽情释放创造力,这是师生互动的心灵美。美,在于体验;美,更在于表达!
一、旋律之美——歌声
教材中的歌曲,都会出现很美的图画,令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更容易张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其审美能力。比如,在上《春天在哪里》时,为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春天之美,我先让他们寻找自然之美,探讨美在何处,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他们口中的春天之美,让孩子们在深刻地感受美之后,将此情感融入歌声之中。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灯光还在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因为它的歌词很贴近生活,把孩子们的心声很好地表达出来,旋律也很美。“世上没有不懂音乐的孩子。如果有,那只不过他的音乐细胞没被唤起。”这就看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教。?小雨沙沙?,歌词中有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教师可结合教材设计对应的发声练习,启发学生想象下小雨时雨丝细密、柔和的特点,并把这种感觉融入歌曲中。这样学生能很自然的用轻柔的声音唱好这首歌。再如五年级教材?森林中的回声?一课,要求学生用鲜明强弱对比来表现回声效果。通过多媒体先让学生看到美丽的森林,让他们听一听水滴的回声,呐喊的回声,充分感受“F”和“P”不同的力度,然后再让学生练唱,把美丽的回声融入到歌声之中。
二、舞蹈之美——舞姿
曾经在义乌实验小学听过一节课, ?游大草原?。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去领略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从?挤奶的小姑娘?到草原的“那答姆”大会,所到的每个景点,都让人觉得蒙古人民特别热情好客之外,老师还以她自己优美的舞姿,带领孩子与“蒙古人们”共聚歌舞,孩子们都仿佛沉浸在与蒙古人民共同歌舞的欢乐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会蒙古音乐的风格,领略蒙古舞姿的豪放,更是增添了一份对大草原的向往。听完课后,我的感受和孩子们一样,老师在这堂课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导游。
这让我茅塞顿开,音乐课的形式是可以如此多种多样的。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通过电视媒体、丰富多彩的艺术节目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习一点表演基础。所以,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一定能使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铁牛?的歌表演创作中,让学生自己模仿牛如何奔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不同的关键字进行不同创新,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动作表达相同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思维,为学生能编出丰富的律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水涨船高”,尝到了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方式就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去创新的思路。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堂音乐欣赏课,老师边放音乐边在讲台前作着提示,而全班同学并不是坐得井然有序,而是有的敲击乐器,有的在弯着腰走,似在模仿什么动作,也有的在做着奇怪的舞蹈动作,似在表达他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他们演奏的音乐是自由杂乱的,虽然不是很好,但却很投入,也很认真。无论他们做得好或者不好,音乐老师都对其进行不断的表扬,鼓励他们。半节课过去了,大家都停下来,老师做了小节,同学互相交换了角色又开始了奇怪的音乐之路。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厚。因此,这使我了解到,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示自己的无限创造力。
三、美之色彩
《新课标》指出,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是抽象的、不可造型的艺术。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也是广阔的,它在瞬间或者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艺术。如何让孩子们能对音乐充分理解,在音乐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除了唱和跳,还能用画的方式来渗透。
其实,音乐与美术有着很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可以通过音乐来进行创作,也可以通过音乐,用图画、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就让教师更容易看清楚,孩子们内心的音乐世界是有多么的精彩。瞧!小飞机、小兔子、小金鱼……这一个个五彩斑澜的美术作品,都是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创造出来的所谓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瞧,音乐教室里留下的一张张色彩、形状各异的音乐脸谱,也是在欣赏过程中画出来的;哟,这一座座静悄悄的山谷,蜿蜒的溪流,也是孩子们在学唱? 山谷静悄悄?时,用彩笔画出来的,原来也是这么美!透过音乐,孩子们心中的音乐世界竟然如此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音乐欣赏课是同行之间都说最难上的课,要让孩子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分析、评价音乐,这是一个令人毛发直竖的问题。通常在欣赏时,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纪律也乱糟糟的。在这种时候,唯有试着采用欣赏绘画教学法才能让人感觉能稍微地解决这令人窒息的难题。我不仅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还要用手画。边听边画,既增加了他们学习乐趣,又令他们在直观上受到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的懂音乐,调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实验,还是收到了不菲的效果。如在欣赏?挪威舞曲?时,我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用色彩或者图画表现出来。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通过引导,学生都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准确地用五彩繽纷的颜色表达出来。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让学生喜爱音乐课,想上音乐课,在音乐中体验美、感悟美、表达美,张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多彩世界中翱翔,伴其一生。
参考文献:
(1)周大风《创造和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
(2)余国良、林宗德《创造心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3)黑格尔《美的历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杜未《美育概论》 陕西科技大学出版社
(5)《音乐课程标准》北京艺术大学出版社
(6)《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7)刘国显《课堂组织艺术》浙江省教育委员会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