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瘟不火”,“不温不火”,还是“不愠不火”?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时,常会遇到“不瘟不火”“不温不火”和“不愠(yùn)不火”三个成语,它们之间只相差一个字,含义却各不相同。
  我们先从“不瘟不火”说起。“瘟”这个字本义是“瘟疫”,人或动物得了瘟疫,自然会精神萎靡,缺乏生气。因此,“瘟”又引申为“神情呆滞,毫无生气”的意思,“不瘟”则是对这种消极状态的一种否定;“火”在中医领域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引申为急促、暴躁等,“不火”自然是“不急躁”。所以,“不瘟不火”常用于形容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如其分。比如:这场戏表演得不瘟不火,赢得了满堂彩。
  而“温”字因为与“瘟”音同形近,历史上二者可以通用,如“瘟疫”也可写作“温疫”,因此,后人在表示“不瘟不火”之意时,也将其写作“不温不火”。加之“温”还有“不冷不热”“温和”等意思,因此“不温不火”还用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人际关系平淡适中或销售行情不火爆。比如:这位演员的表演总是不到位,坐在监视器后的导演不温不火,亲自为演员作示范。又如:今年的图书市场不温不火。
  关于“愠”,《说文解字》记载:“愠,怒也。”《论语·学而》就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愠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态度。“不愠不火”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不急不躁。比如:身为文学大家,面对一位毛头小伙子给自己的“大作”挑刺儿,他竟然不愠不火,并虚心接受意见,这种雅量确实值得称赞。
  由以上分析和例子可以看出,“不瘟不火”一般只限于戏曲表演领域,“不愠不火”限于表示人的态度,“不温不火”则意义最多,既可以表示表演恰到好处,也可以表示人的性情温和、人际关系平淡适中、销售行情不火爆。
其他文献
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本刊第一期介绍了“三羊开泰”一词的来历。羊在中国古代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那么,羊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与它的吉祥寓意有关吗?此外,民间还流传有羊年不吉利的种种说法,比如“十羊九不全”,这种说法科学吗?本篇文章为你逐一解答。  生肖羊的来历  作为动物的羊,是怎么和生肖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了。据历史学家考证,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纪年方法之一的动物纪年,至
期刊
我记得大概在30多年前,城里開始在卫生间贴墙面砖时,“瓷砖”就与“磁砖”结伴而来,至今形影相随,难舍难分。前几天,在一建材市场发现卖砖的店家有的姓“瓷”,有的姓“磁”。 我随手按动快门,立此存照。  回家查了一下,“瓷”的定义是: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组词有:陶~、~瓶、~壶、  ~碗、~器、~砖。对“瓷砖”的定义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
期刊
闲来无事不从容①,睡觉东窗日已红②。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二程集》)  注释:  ①此句诵读节奏为:闲来/无事不从容。  ②睡觉(jué):一觉醒来。  【解读】  程颢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他的弟弟程颐并称“二程”,他们的学问与后来朱熹的理论合称为“程朱理学”,影响非常深远。程颢和程颐的著作收入《二程集
期刊
(湘军暨总督时期)  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其实,这多少有点放空炮的意思。因为想發财也没什么机会。那曾国藩管理众人皆知的腐败的晚清军队以及任总督期间还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使他能做到,他的家人能做到吗?他是怎么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本书对清军的俸饷制度及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也通过史料梳理了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
期刊
《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形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修道而保法。”  实力是胜利的基础。《形篇》全篇三百零七个字围绕着“实力”这一中心,对攻防关系两个问题做了深刻的辩证分析。第一,“先为不可胜”,先备战,以求自保不败。然后“先胜而后求战”,把不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伺机进攻求胜。第二,落实“先胜而后求战”制胜思想的几个步骤。  今天讲的“修道保法”,就是其中的首要步骤。  什么是“修道
期刊
苏东坡是多面手和大文豪,风度翩翩,不缺亲和力,令人敬仰,他的“粉丝”无处不在,连皇帝都欣赏他,宋神宗赵顼称赞苏东坡为“奇才”,评价道:“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意思是李白有苏轼的才华,没有苏轼的学问,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昙潜和尚别号参寥子,学问不错,诗也写得好,他敬重苏东坡,无以复加,苏东坡也非常欣赏他,在诗文中上百次提到过他。熙宁九年(1076),苏东坡任徐州太守,参寥前去拜望。一天,苏东坡
期刊
兰花,是国人最为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其叶长青,花洁雅,味幽香,素有“空谷佳人”“王者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等美誉。兰生于深山,隐于幽谷,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操的大德君子、临危难而不移其情的仁人志士。而中国兰文化,是指国人在采兰、养兰、赏兰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因先民与兰花的接触而产生,又伴随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而发展,源远流长,精深博大,颇值得一书。  王者之香  兰花在我国古籍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
期刊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①。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②,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使告宓子曰:“自今以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
期刊
喻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赣江边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大雨后,赣江显得异常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现在我在赣江边上班,有幸整日与美丽的江景为伴,心中难免有所感慨。作为水业人,我觉得我们要像水一样,做到“静水流深”。  从“静”中学会心气平和。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心气平和,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一贯主张的待人接物的信条,历代被有道德修养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