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水流深”中学会做人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赣江边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大雨后,赣江显得异常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现在我在赣江边上班,有幸整日与美丽的江景为伴,心中难免有所感慨。作为水业人,我觉得我们要像水一样,做到“静水流深”。
  从“静”中学会心气平和。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心气平和,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一贯主张的待人接物的信条,历代被有道德修养的人视为座右铭。心态是一个人做事和处世的态度,心态背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干部,它还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综合体现。我们基层职工应该像静水一样在一线勤恳工作,不计得失。这种平和的心态看似简单,却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种可贵的品德。基层职工要真正以平和的心态去谋事干事,少一些心浮气躁,立足岗位,恪尽职守。
  从“流”中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波澜壮阔,那是因为它有着一颗包容的心。我们要像水一样,宽容待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宽容能修身养性,能促进身心健康,有助团结和睦,提高工作效率。常言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都有缺点毛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宽容。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诚恳的态度,将心比心,少一些疑虑,既利人也利己。当然,宽容不等于没有原则,宽容是不违背原则的理解和谅解,是一种真诚的厚道。宽容是一种善意对待他人的品性,更是一种豁达对待人生的态度。人世间难容之事很多,逆境中的宽容更是难上加难。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是更高境界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争取到更方便更广阔的空间。还有人用“难得糊涂”来笑对人生逆境,这种宁可忍一时、退一步的做法,也是一种境界和修养的体现。
  从“深”中学会坚持。坚持是攀上成功的阶梯。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失败,抱怨自己没有机遇,对着别人的成功望而兴叹,却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在制定计划,也暗暗下过决心,通过努力来实现成功,但我们回首看看过往,是不是很多次都对自己说“这事明天做吧”,然后到了第二天又被推到第三天?成功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靠行动,靠坚定毅力的支撑。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坎坷不平。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的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各式各样的困难,只要能坚定信念,并保持强大的毅力,最终会浇开理想之花,推开成功之门。
  静,是生命的大气;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生命的辽阔;深,是生命的坚守。我们应该以水为师,做到静水流深,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洪城水业)
  罗丽蓉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名句。立德,是干部之魂;立功,是干部之责;立言,是干部之气。这里所说的干部之气,就是指干部身上潜在的一种书香气。这种书香气,应该包括语言文雅,学识博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有书香气的干部才有人气,才能去影响他人、引导他人、感召
  他人。
  读书贵在明理。有人说:三流的人学习学问,即学习现成的结论,结果虽学问满腹,却少有智慧;二流的人学习文化,即学习学问背后的东西,结果虽学有所成,却少有大智慧;一流的人学习智慧,知识是可以普及的,但智慧则不能,它要靠人去悟。只有去悟的人,才会有大智大慧。《中庸》上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人天天吃东西,但真正能品尝出味道的人却是不多的。读书也是如此,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但非明辨不能获得智慧,悟出至理。
  读书贵在养气。一是志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志,就是志向,是一个人一生所向往的境界、追求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没有它,人生就会如无舵之舟漂荡、无衔之马奔逸。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内心是否拥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态度。二是正气。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一种示范、一种精神、一种榜样。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就应该养足一身正气,公心对党,公道处事,公正待人。三是廉气。有廉气才有中气,有中气才有底气。我们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必须坚守住底线。
  读书贵在济世。处世是门大学问。古语说得好,人不可以有“五尽”:“权势不可以使尽,福贵不可以享尽,聪明不可以用尽,机关不可以算尽,便宜不可以占尽。”无论当官还是做百姓,如果以不贪、不欺、不诈、不狂为人生追求,就会永结善缘、赢得尊重,甚至流芳百世。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读书贵在净心。一要有感恩之心。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是他们将我们养大成人;要学会感谢家人,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要学会感谢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理解帮助;要学会感谢组织,是他们给了我们职级待遇;要学会感谢人民,是他们给了我们支持信任。二要有一颗宽容之心。雨果说:“比陆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这就是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成大事者,必定是心胸宽广之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得到尊重。三要有一颗欣赏之心。常言道,一个有缺口的杯子,换个角度去看,它仍然是圆的。对于人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合作,就没有鼓励,也就没有进步。学会欣赏,就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懂得欣赏,就不会要求“玫瑰花与紫罗兰一样芳香”。欣赏,让我们在生活中成长为仁者,在工作中成长为智者,在情感中成长为爱者。四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孟子说“养心莫过于寡欲”,培养善良之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苏轼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现实与愿望总有一定差距。所以为人处世有两种心态不可缺少:一种是知足常乐,一种是积极上进。知足常乐是处世的态度,积极上进是做事的态度。只有知足常乐,才能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积极上进,我们的人生才有所追求,工作才有所动力,事业才会进步。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委组织部)
  周守红
  高中学习《岳阳楼记》时,那优美文字所描述的瑰丽奇景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少年时代,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也曾被夸张地引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但当时的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两句描绘的是怎样一种让人高山仰止的境界,以及实现这种境界是多么艰难。今夜,我又一次地捧起了《岳阳楼记》,作者跨越时空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如深夜的一颗流星,划过我的心空。
  我仿佛看到在一个霪雨霏霏的秋日,岳阳楼上,一位老人面对满目萧然的江面,回忆着“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高”的勤政时光,回忆着多次直言犯上而遭贬的经历,在饿虎的嘶叫和猿猴的哀鸣声中,忧伤满怀;我仿佛看到在风和日丽的春日里,岳阳楼上,对着碧波万顷的江面,老人心旷神怡,把酒临风,一派洋洋喜气。这位老人就是作者范仲淹吗?不!我错了,这怎么会是他呢?这只是一个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己的心情会由晴转阴、由阴转晴的常人而已,而为我们留下这千古奇文的范仲淹早已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完全摒弃了物质利益的诱惑,不再患得患失,真正具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这种“古仁人之心”不是没有忧乐,而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为官则心忧百姓,被贬江湖则心系君王。忧百姓是真心地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安康,为了黎民百姓敢与天子争是非;心系君王则是时时想如何劝君谏君以国事为重,把国家治理好,以免天下苍生受苦。然则何时而乐耶?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在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的从政经历后发出的大彻大悟的感叹,是作者奋斗一生的做人标准和政治理想的结晶。可是,为官从政者要真正做到这种公而忘私、先忧后乐的境界是多么艰难,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随时都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乌纱,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作者却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为人从政的道德标准。文章中,作者在道出这个大理后,又回归现实,环顾四周,不由得感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他多么希望官员之中能多一些和自己一样的人,他多么希望能和这样的人一道为民请命、为民解忧啊!可在那样的社会中,他无疑是孤独的,谁能理解他那深绾于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可是作者没有想到,他这一声原本只是借题发挥、借景抒情的一叹,却震古烁今,光照千秋,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也引来了无数效仿于他的后来者。这其中有“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有“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有“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作者所倡导和践行的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时代,跨越了阶级,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感谢范仲淹为我们留下了这篇《岳阳楼记》,它如一棵千年古柏,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仍然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虽然我们无法超然物外,摆脱俗事的纷扰,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之余静下心来,读一读这篇《岳阳楼记》,它可以让我们慢慢地体味到人生还有另外一种境界;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忠于人民的人,才会被人民记住。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委组织部)
  曾玉仿
  一长者扶电工攀高检修,每到高处长者皆无言,将回到墙根处,长者才说,小心,别踏空。身体尚健的电工不悦:都到这了,还用提醒吗?长者笑言,到了高处你自当小心,不易跌倒;而此时,你已无戒备,易失足也。比如仕途,59岁最关键,晚节不保自毁长城。电工闻之面露愧色,那年被双规,他正好59岁。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国土资源局)
其他文献
汉武帝治国理念与父祖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积极进取,而不是萧规曹随、黄老因循。这种进取精神,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中原华夏政权的北边威胁。战国时期燕国有长城防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戍边塞,也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铁骑南下。刘邦即位初年,曾经试图用武力对抗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险些被擒。其后他采纳了娄敬
期刊
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本刊第一期介绍了“三羊开泰”一词的来历。羊在中国古代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那么,羊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与它的吉祥寓意有关吗?此外,民间还流传有羊年不吉利的种种说法,比如“十羊九不全”,这种说法科学吗?本篇文章为你逐一解答。  生肖羊的来历  作为动物的羊,是怎么和生肖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了。据历史学家考证,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纪年方法之一的动物纪年,至
期刊
我记得大概在30多年前,城里開始在卫生间贴墙面砖时,“瓷砖”就与“磁砖”结伴而来,至今形影相随,难舍难分。前几天,在一建材市场发现卖砖的店家有的姓“瓷”,有的姓“磁”。 我随手按动快门,立此存照。  回家查了一下,“瓷”的定义是: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组词有:陶~、~瓶、~壶、  ~碗、~器、~砖。对“瓷砖”的定义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
期刊
闲来无事不从容①,睡觉东窗日已红②。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二程集》)  注释:  ①此句诵读节奏为:闲来/无事不从容。  ②睡觉(jué):一觉醒来。  【解读】  程颢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他的弟弟程颐并称“二程”,他们的学问与后来朱熹的理论合称为“程朱理学”,影响非常深远。程颢和程颐的著作收入《二程集
期刊
(湘军暨总督时期)  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其实,这多少有点放空炮的意思。因为想發财也没什么机会。那曾国藩管理众人皆知的腐败的晚清军队以及任总督期间还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使他能做到,他的家人能做到吗?他是怎么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本书对清军的俸饷制度及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也通过史料梳理了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
期刊
《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形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修道而保法。”  实力是胜利的基础。《形篇》全篇三百零七个字围绕着“实力”这一中心,对攻防关系两个问题做了深刻的辩证分析。第一,“先为不可胜”,先备战,以求自保不败。然后“先胜而后求战”,把不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伺机进攻求胜。第二,落实“先胜而后求战”制胜思想的几个步骤。  今天讲的“修道保法”,就是其中的首要步骤。  什么是“修道
期刊
苏东坡是多面手和大文豪,风度翩翩,不缺亲和力,令人敬仰,他的“粉丝”无处不在,连皇帝都欣赏他,宋神宗赵顼称赞苏东坡为“奇才”,评价道:“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意思是李白有苏轼的才华,没有苏轼的学问,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昙潜和尚别号参寥子,学问不错,诗也写得好,他敬重苏东坡,无以复加,苏东坡也非常欣赏他,在诗文中上百次提到过他。熙宁九年(1076),苏东坡任徐州太守,参寥前去拜望。一天,苏东坡
期刊
兰花,是国人最为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其叶长青,花洁雅,味幽香,素有“空谷佳人”“王者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等美誉。兰生于深山,隐于幽谷,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操的大德君子、临危难而不移其情的仁人志士。而中国兰文化,是指国人在采兰、养兰、赏兰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因先民与兰花的接触而产生,又伴随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而发展,源远流长,精深博大,颇值得一书。  王者之香  兰花在我国古籍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
期刊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①。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②,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使告宓子曰:“自今以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