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十年来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刚入学时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和数学都充满了兴趣,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不喜欢学习语文了(尤其是男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对枯燥的字词练习厌烦了,有的被写作的吓倒了,有的是对重复的学习方式厌倦了,有的是被沉重的语文课业负担压倒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刚刚开始学习就不想学的儿童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这不值得我们教师深思吗?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语文后不爱学了呢?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进行对比,使我不禁感到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担子有多么重。也许就是因为每学完一篇课文,孩子不仅要反复地写生字、写词语,有的老师还布置反复地抄课文,生怕孩子掌握不住,写作时也会让学生按照范文来写,如此机械的作业,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还磨灭了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给孩子带来厌倦学习的情绪。所以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势在必性。为了把这项举措落到实处,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曾说过:“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具有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和教育能力。于是我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参加镇、市举办的各种语文教师的培训,到其他学校去听课,向优秀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学习,订阅大量有关语文新课改的书籍,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而且我觉得教师应用心去召唤、感化另一颗心,在与孩子们的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平坦、宽阔的长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美好。因此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诚信、感恩,严格要求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因为有了扎实的字词基础,才会在积累词语时觉得得心应手;诚信是让学生轻松的感受老师的要求,与同学之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恩是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各种感情,如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等,所有“情”如涓涓细流,将无私的爱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快乐教学从而减轻课业负担。那么怎样使学生不畏惧教师,反之两者心心相通呢?我注意了在细节的小事件上,体现教师关怀、爱心、奉献。我每天都会认真的观察孩子们的情况,看看天冷时有没有人穿得不够暖,我会给他倒一杯热水,有人生病了,我会提醒他按时吃药,孩子们感动了,偶尔他们把父母留给自己的食品送到我面前,我总欣慰的笑着说:“心意老师领了,你们自己吃吧!”后来他们见我不收下,偷偷的放到讲桌上,当我发现询问时,谁也不肯承认。想一想,孩子的心不已经和我们连在一起了吗?我平时借此机会教育他们:老师不需要一个苹果,一个梨子,老师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孩子们听懂了,认真地学习,作业轻松地完成了,而且保证了字词书写的正确性,语文成绩也提高了。这不正是一颗爱心的作用吗?
二、变换教学模式,减轻课业负担
例如,一节语文课,一般要求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这三步。在教学时,分散这三个步骤,早读时间,除熟读课文外,还要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读会写。课上分析课文,在文中理解词义,课后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这样家庭作业就不用留了。在家里学生可以快乐的字选学习内容来完成。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在讲课之前,我要求学生部打开书,听老师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然后提些小问题,学生背着就可以回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课文内容。有时我把后面要讲的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当学到这一课时,不少学生都说我知道这篇课文写的什么事,有时甚至能复述课文了,分散教学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效果理想。
三、认真备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演者有句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么我们作为教师的,上课四十分钟,课下要付出多少功夫。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欲望,所以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例如讲《开国大典》一文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我共同进入开国大典的现场。同时配合音乐,看电影资料,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一个人,最后提出启发创造性问题:你的心情怎样?请你与课文中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相对比。你应该怎样去描述当时的场面,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师生合作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以上这些可是那个十分钟解决的问题,课下备课时,我写导语,找资料,配音乐,虽然忙了好长时间,但看到能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无论做多少工作都是值得的。为了使学生在四十分钟里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我的教学模式不知要设计多少次,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过程,准备不同的材料,所以我的备课,也不次于表演者的台下十年功。
相信,教师通過自己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爱心奉献,通过正确的方法,减少小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一句口号。
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曾说过:“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具有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和教育能力。于是我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参加镇、市举办的各种语文教师的培训,到其他学校去听课,向优秀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学习,订阅大量有关语文新课改的书籍,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而且我觉得教师应用心去召唤、感化另一颗心,在与孩子们的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平坦、宽阔的长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美好。因此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诚信、感恩,严格要求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因为有了扎实的字词基础,才会在积累词语时觉得得心应手;诚信是让学生轻松的感受老师的要求,与同学之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恩是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各种感情,如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等,所有“情”如涓涓细流,将无私的爱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快乐教学从而减轻课业负担。那么怎样使学生不畏惧教师,反之两者心心相通呢?我注意了在细节的小事件上,体现教师关怀、爱心、奉献。我每天都会认真的观察孩子们的情况,看看天冷时有没有人穿得不够暖,我会给他倒一杯热水,有人生病了,我会提醒他按时吃药,孩子们感动了,偶尔他们把父母留给自己的食品送到我面前,我总欣慰的笑着说:“心意老师领了,你们自己吃吧!”后来他们见我不收下,偷偷的放到讲桌上,当我发现询问时,谁也不肯承认。想一想,孩子的心不已经和我们连在一起了吗?我平时借此机会教育他们:老师不需要一个苹果,一个梨子,老师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孩子们听懂了,认真地学习,作业轻松地完成了,而且保证了字词书写的正确性,语文成绩也提高了。这不正是一颗爱心的作用吗?
二、变换教学模式,减轻课业负担
例如,一节语文课,一般要求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这三步。在教学时,分散这三个步骤,早读时间,除熟读课文外,还要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读会写。课上分析课文,在文中理解词义,课后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这样家庭作业就不用留了。在家里学生可以快乐的字选学习内容来完成。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在讲课之前,我要求学生部打开书,听老师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然后提些小问题,学生背着就可以回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课文内容。有时我把后面要讲的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当学到这一课时,不少学生都说我知道这篇课文写的什么事,有时甚至能复述课文了,分散教学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效果理想。
三、认真备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演者有句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么我们作为教师的,上课四十分钟,课下要付出多少功夫。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欲望,所以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例如讲《开国大典》一文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我共同进入开国大典的现场。同时配合音乐,看电影资料,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一个人,最后提出启发创造性问题:你的心情怎样?请你与课文中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相对比。你应该怎样去描述当时的场面,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师生合作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以上这些可是那个十分钟解决的问题,课下备课时,我写导语,找资料,配音乐,虽然忙了好长时间,但看到能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无论做多少工作都是值得的。为了使学生在四十分钟里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我的教学模式不知要设计多少次,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过程,准备不同的材料,所以我的备课,也不次于表演者的台下十年功。
相信,教师通過自己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爱心奉献,通过正确的方法,减少小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