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媒介形象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大众媒介在“富二代”问题上的关注点以及所持有的评价倾向;其次,针对大众媒介的普遍认识和看法,通过分析具有典型性新闻报道得出“富二代”媒介形象的特点,以证明媒介对“富二代”的认识评价是不尽全面和有失公允的。
  【关键词】“富二代” 媒介形象 内容分析 建构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在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的关注与传播,“富二代”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围绕这一群体所引发的争议不绝于耳,其形象成为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并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极端现象。媒介新闻报道与“富二代”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大众传媒塑造的“富二代”是何种形象,是否全面而客观等等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客体,经过了大众媒介的“过滤”报道和“框架”敘述后,都会被塑造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最终与现实形象产生差距。本文以国内的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对二者关于“富二代”的报道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新闻框架理论为基础,对《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一年内对“富二代”报道进行分析,此次研究涉及媒体对待“富二代”的评价态度,所以单纯出现“富二代”字样的报道,虽然不以“富二代”为最主要议题,但凡是可以作为衡量媒体态度的报道,也列入考查范围。通过在阿帕比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对“富二代”报道的检索,《南方都市报》检索出相关内容共116篇,排除不相关信息后有111篇;《人民日报》检索出相关内容21篇,排除不相干信息后有19篇,其中按内容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据此得知,关于“富二代”的报道共有130篇,以“富二代”为主体的报道有23篇,单纯出现“富二代”字样的报道共有107篇。
  综合研究的目的与需要,在上述报道数量统计的前提下,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包括:(1)报道版面;(2)报道主题;(3)报道倾向。
  二、研究结果
  1、报道版面
  由于不同报纸对于版面的设计和规划不同,因此将报道统分为新闻类、副刊类和评论/言论类。通过对报道版面分布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该媒体在报道“富二代”新闻时所运用的新闻体裁,从而总结出报道的性质。
  通过表1可得知,关于“富二代”的报道最多的是副刊类版面,为55篇,其次是评论/言论类版面,为42篇,最后是新闻类版面,为33篇。因此,在媒体报道“富二代”问题上,大部分报道在副刊和评论中,以娱乐新闻、评论观点等为主,很多是以名人、明星和读者观点构成,主观色彩浓厚;相对而言,以客观严肃为特征的新闻类报道较少。而“富二代”形象的文化娱乐性则是媒体最关心的,无论是其本身某些负面行为还是和大大小小明星们的花边新闻都是媒体报道的焦点。
  2、报道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报道主题是塑造框架的重要变量。以报道内容为划分依据,将其整合为以下11种时间的报道主题。对每个报道类型频率和频次的统计可以探讨出,媒体在涉及“富二代”报道时内容上的侧重点,进而得出研究对象在该媒体的重要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在记者视角下,此类媒体对研究对象表现出的整体认识和基本态度。①
  由表2 可见,在所有与“富二代”相关的文本中,“富二代”各种劣行内容最多,由此,“富二代”也成了指代社会负面问题的关键词,而关于“富二代”受过良好教育,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等报道却不到10%,全部报道中仅有2篇报道是以“富二代”的视角来阐述。不少报道中引用社会学者袁岳对中国的“富二代”们五种表现的归纳,即:不成器;缺乏认知;缺乏对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物质至上思想突出。引用专家或大众舆论形成压倒性舆论力量,使“富二代”这个称呼在媒介中成为负面的、舆论炒作的词语,而这正是媒介对这个群体的误读。
  3、报道倾向
  报道倾向是媒体在看待“富二代”这一群体时所采用的基本立场,它通过“富二代”这一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形象的定位得以体现。在这里,我们将其分为正面、中性客观和负面三种类型,进而看出媒体在“富二代”问题上的态度。
  由表3可见,在媒体报道“富二代”相关文本中,中性客观的倾向只占27.27%,而倾向负面性的报道占到了62.88%,远远超过了9.85%的正面倾向。其负面形象除了“炫富”、 “飙车”等等,还有诸多被指代为不良行为或者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带有倾向性和定义性的修辞也常常出现在“富二代”的报道中,他们和丑闻的联系更强化了负面效果。媒介的报道倾向决定了 “富二代”在公众中的刻板印象,加剧了社会对“富二代”现象的片面关注和负面解读。
  三、“富二代”的媒介形象
  “富二代”,英文为Rich 2G,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他们被称为富二代。大众对“富二代”的议论主要在其行为如何肤浅、低俗,进而上纲上线地指责起他们的品德和作风。同一时间,“80 后富二代”、“麻袋女”等新标签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媒介在建构“富二代”形象时存在着片面化、娱乐化、负面化等倾向。
  1、报道内容片面化
  在媒体上关于“富二代”的形象多为“炫富”、“奢侈成性”、“渔艳猎色”。媒体上充斥着诸如《富二代聚众赌博 涉案金额达600万元》《马路当跑道,80后富二代飙车撞死路人》等带有鲜明倾向性的报道,很快便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批判“富二代”的风潮。然而,作为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有生力量,“富二代”中也不乏有许多的楷模,充满活力和智慧,对挑战毫不畏惧。但仅仅为数不多的媒体对其进行了客观报道,为“富二代”摘帽正名。但这些内容局限在个别人的成功事迹或者对“富二代”的认识态度,往往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并没有获得广泛而全面的关注。由此可知,媒介对“富二代”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2、报道风格娱乐化
  结合对抽样范围内媒体的报道中,在个别事件的报道和一般化的对“富二代”形象的塑造中,存在着不少对“富二代”娱乐化的倾向与操作,充满了否定、调侃和讽刺的味道。如报道中副刊(娱乐新闻)内容占到了42%,其中提到不少男女明星和“富二代”的绯闻,而当事人无一例外的否定,甚至驳斥这种负面借代。而不少报道的标题和内容中则直接将“富二代”与某些文学、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形象相等同,如《情深富二代疑似负心男》、《富二代西门庆》,片面的给“富二代”扣帽子。而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也因为其某些内容,被媒体认为是给“富二代”玩火、炫富提供平台,而成为众矢之的。由此可知,对于“富二代”的认识中不少是由于这些娱乐化造成的揶揄讽刺。
  3、报道倾向负面化
  通过对媒介报道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媒介的塑造中,对于“富二代”负面性报道压倒性地超过了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文本中建构的“富二代”形象已经为“炫富”、“奢侈成性”所等同。然而,被报道中的“富二代”形象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一种由媒介加工、重构出的“拟态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其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②媒介对“富二代”的负面报道比重过大使得人们容易受媒介的影响,对富二代群体的形象产生偏见。而报道中带有倾向性和定义性的修辞,引用专家或大众舆论形成压倒性舆论力量,着重刻画少数富二代身上存在的劣迹,也损害了新闻的宏观真实。
  结语
  通过对《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一年内对“富二代”报道的分析看来,媒介对于“富二代”这一群体形象的定位和塑造存在着偏差和误读。“富二代”的形象多为“炫富”、“奢侈成性”、“渔艳猎色”。同时“富二代”负面性报道和报道的倾向负面化,也使得“富二代”成为大众舆论关注的焦(下转第218页)(上接第189页)点,扭曲了其整体,放大了其部分。李普曼曾在其《公众舆论》中提出“刻板成见”(stereotype),他认为个人既有的成见或头脑中的图像,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刻板成见是一种简化和类型化的认知方式,对某一群体中的个体的认知忽略其个体差异,而把群体特征加诸于个体。③不论承认与否,大众媒介长期以来对“富二代”群体进行各种负面报道,令其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出现了严重偏差,仿佛有“富二代”的地方,就充斥着“丑闻”和“麻烦”。而这种有失全面、公正的刻板成见不仅影响到代际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也使“富二代”群体不胜其扰,促使其形成叛逆冷漠的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富二代”作为一个时代下特殊的群体,他们虽有着某些“脸谱化”特征,但这一群体中也有不少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也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媒体应履行自己的责任,给予这一群体公平报道,使其树立不受负面化影响的大众形象。而不应该单纯迎合大众心理,一味追求报道的刺激性与娱乐性,而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①刘丽超,《被曲解的“剩女”——都市类晚报下的“剩女”形象建构》[J].《东南传播》,2010(9)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③[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张雯谦,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杨惠林,云南省红河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
  责编:叶水茂
其他文献
【摘要】近代报刊的诞生,为建构报刊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期间,通过设立“信箱”栏目,就社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近代报刊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  【关键词】《生活》周刊 邹韬奋 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提法,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公共空间;二是参与者能独立地、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讨论的话题具有公共性。本文通过梳理邹韬奋主编
【摘 要】 为调查了解公立医院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新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财务行为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剖析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研究制定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选取自治区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共88家,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财务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自治区各级公立医院得到顺利实施,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认可度比较高,通过新制度的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广告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始终伴随着不少争议和问题的现状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比较,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的分配比例、学界教育与业界实务的接轨、授课模式等方面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广告教育 广告学 本科课程 海峡两岸    课程是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课程设置决定性地影响着培养对象的定位,
● 教学内容分析  枚举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算法。依赖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枚举算法能解决很多问题,如密码破译、搜索等。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问题,确定枚举对象、范围和检验条件。另外,同一问题的枚举方式可以多样。本节课是枚举算法的应用,要求学生利用枚举算法解决两个具体问题——“百鸡百钱”和密码破解,让他们在分析循环次数的基础上,体会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进行枚举解决问题的优势。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开始升发,自然界一片生机。人生长于自然界之中,和自然界保持着一致的联系,中医根据五脏的特性,把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联系起来,形成了“天人相应”的理论,春应于肝,随着春天的到来,肝气也开始生发、舒展,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逐渐旺盛。  顺应春季升发之性以养肝  中医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在社交媒体上无所顾忌的展示自己的状态、行程、照片和各种评论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正是这些简单的行为正在或已经对他们职业生涯造成致命的影响。  吃货陈先生最大的兴趣就是去吃一些美食或者去一些农庄找寻风味十足的食材。每每发现好吃的,好玩的就会发朋友圈分享。殊不知在一次开会期间,上司对陈先生说,“我希望你是花费时间在你的工作上,而不是吃喝玩乐。”  前不久,脸书宣称他们的全球用户超过22亿人,每天都使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三家主流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石油大连新港爆炸案的报道为样本,就这一与央企有关的典型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作具体分析,包括框架内容和形成过程。  【关键词】财经报纸 公共事件 新闻框架    公共议题及公共事件来源于社会公共问题。社会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摘要】 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考虑这些事项或情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若财务报表已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但根据判断认为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不适当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把持续经营的严重不确定性简单地等同于审计范围受限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审
“别跟我分析什么对错,老子在家就是天。”“如果不是你那么蠢,我在外面能这么累吗?”  这是昨晚打车回家时,听到一位中年司机师傅说的话。对话中,他不断痛斥着电话那头的人,言辞激烈。而我虽无法确认与他通话的是谁,却能确定对方一定是他最亲近的人。  有时候,你总是可以通过一些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想起之前自己的种种行为,和眼前这位司机师傅如出一辙,每当自己不顺心的時候,总是有理由怪罪到身边人的头上。
摘 要:日本为了强调身心一体化,强化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把过去《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体操”部分改成了“增强体质运动”,并增添了全新内容即“放松身体运动”。放松身体运动主要强调: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能力,从而建立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放松身体运动要求教师发挥创造精神,改变运动方式和方法,努力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关键词:日本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放松身体运动  中图分类号:G811.5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