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因而小学美术教育应以普及审美文化为基点,将美术文化与其他學科知识有效融合,以点带面地形成具有美术文化内涵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形式上,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创设“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注重美术学习方式的人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文化素养
一、注重人文素材挖掘,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当前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我在讲《梦幻城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法国的圣米歇尔山城堡、西班牙的塞哥维亚城堡、德国的新天鹅堡等几座世界著名建筑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其一,在于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使学生通过欣赏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角度不同,体会到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加强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其二,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建筑外形高大、奇特、美观,由好多个建筑组合在一起的建筑群体的特点为表现城堡埋下伏笔。此外,在这一环节之后,我还发给每组一张建筑图片(图片有两座城堡建筑、一座中国的古建筑、一座中国的现代建筑,另外一座是印度的泰姬陵),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城堡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又强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印度的泰姬陵这一建筑是学生争论的焦点,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这座建筑不是城堡,而是向学生介绍了这一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筑不是冷冰冰的,它也和人及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人类高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二、注重人文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发展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的人文素养的核心。为此,在设计美术活动要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人文情景中通过美术知识与技能,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逐渐形成审美观念。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既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准则和规范,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把学习知识技能与做人联系起来,把德育与审美创造有机的渗透为一体,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养成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品格。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的培养等。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美术文化,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我的新朋友》一课,我将人文主义教育深入其中,引导学生了解朋友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好往来,和睦相处。
三、注重人文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它们都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旁协助的角色,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的进度,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行制定评价的标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美术。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课前参观等方法来实现。
如《漂亮的花边》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带有花边的制品,如包装纸、窗帘布、衣服、餐具等实物或图片,使学生了解花边的不同形式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走进大自然》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同爸爸妈妈去郊外参观游览,让他们有意识地识记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和种类,重点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两种动植物的外形特征。课上让观察者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对于那些不能去参观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因此,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而普遍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怿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9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文化素养
一、注重人文素材挖掘,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当前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我在讲《梦幻城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法国的圣米歇尔山城堡、西班牙的塞哥维亚城堡、德国的新天鹅堡等几座世界著名建筑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其一,在于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使学生通过欣赏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角度不同,体会到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加强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其二,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建筑外形高大、奇特、美观,由好多个建筑组合在一起的建筑群体的特点为表现城堡埋下伏笔。此外,在这一环节之后,我还发给每组一张建筑图片(图片有两座城堡建筑、一座中国的古建筑、一座中国的现代建筑,另外一座是印度的泰姬陵),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城堡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又强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印度的泰姬陵这一建筑是学生争论的焦点,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这座建筑不是城堡,而是向学生介绍了这一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筑不是冷冰冰的,它也和人及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人类高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二、注重人文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发展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的人文素养的核心。为此,在设计美术活动要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人文情景中通过美术知识与技能,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逐渐形成审美观念。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既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准则和规范,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把学习知识技能与做人联系起来,把德育与审美创造有机的渗透为一体,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养成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品格。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的培养等。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美术文化,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我的新朋友》一课,我将人文主义教育深入其中,引导学生了解朋友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好往来,和睦相处。
三、注重人文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它们都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旁协助的角色,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的进度,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行制定评价的标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美术。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课前参观等方法来实现。
如《漂亮的花边》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带有花边的制品,如包装纸、窗帘布、衣服、餐具等实物或图片,使学生了解花边的不同形式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走进大自然》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同爸爸妈妈去郊外参观游览,让他们有意识地识记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和种类,重点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两种动植物的外形特征。课上让观察者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对于那些不能去参观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因此,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而普遍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怿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