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案件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损失分为三类,每类给予不同的对待。第一类: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第二类: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第三类: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
  对于第一类损失,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二类损失,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第三类损失,保护人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本文将探讨对于第二种损失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赋予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案件的被害人诉讼救济程序选择权的必要性
  目前对于第二类损失的救济,被害人认为人民法院的追缴、退赔不能弥补其损失的,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而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当给予被害人在这种情况下对救济方式进行选择的权利,即被害人既可以选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又可以选择独立提起民事诉讼,还可以选择要求由法院直接责令被告人退赔。这是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犯罪行为的侵犯,这里的合法权益既包括人身方面的合法权益,也包括财产方面的合法权益,新修订的《宪法》还特地写入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从法理的角度讲,有侵害就有救济。被害人是犯罪过程中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他应当有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寻求法律上救济的权利[1]。被害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选择进行救济的方式。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非法占用、处置他人财产造成损害的救济方式的规定侵犯了被害人的救济选择权,是不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和法律原则的。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目前被害人享有这种程序选择权还不具备实现条件,一项法律制度的变革需要经历从立法到实践的漫长的演进过程。现在就在立法中加入赋予被害人这种程序选择权的条款是不现实的,尚需立法机关在国家立法过程中进行长时间的调研和审议。但我们可以尝试将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到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案件的救济中来。
  
  二、刑事和解的定义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2]
  刑事和解是指通过调停人使受害人和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达成经济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有利于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处置的诉讼活动,其包括经济赔偿和解和刑事责任处置两个程序过程。刑事和解是以“被害人——加害人”为核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大量采用,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
  刑事和解体现着对被害人地位和权利保障的重视。以被害人利益保护为核心,同时避免刑事追诉所形成的负面效应。
  (二)刑事和解与类似概念的区别。
  1、刑事和解区别于“私了”。因为刑事和解有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确认,而私了仅是当事人双方的行为。
  2、刑事和解区别于辩诉交易。辩诉交易中公诉人一般根据所掌握的政局能否获得胜诉而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并不征求被害人的意见,也不以赔偿、道歉作为条件,交易的结果很可能违背被害人的意见。
  (三)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还没有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原则或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问题解决方式已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有的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第20条就将刑事和解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予以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考虑当事人的和解意愿,并根据案情依法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对被告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可见,刑事和解是一种发展趋势,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广泛适用于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的案件中。
  
  三、将刑事和解引入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案件的必要性。
  现实中有许多案件,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及被害人的人数众多,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群众对司法部门的不满,以致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这些被害人只能等待法院的追缴、退赔决定,对这个决定不满才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况且这样的案件一般要经过多次补充侦查,从立案到判决的时间比较长,被害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承受着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双重煎熬,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检察机关却无法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最大限度内弥补被害人的损失,安抚其情绪,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努力。刑事和解制度的引入将为检察机关在这类案件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在被害人财产被非法占有、处置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人身方面的损害,挽回被害人在经济上的损失远比加重对被告人刑罚的社会效果要好得多。如果在审查起诉阶段,在检察机关的主持下可以通过刑事和解的方式尽量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既可以平息被害人的怒火,避免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又可以根据被告人的赔偿情况和表现相应酌情减轻对其的刑事处罚,是一件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好处的事情,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所帮助。
  
  四、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案件的刑事和解应具备的条件[3]
  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案件的刑事和解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第二、犯罪嫌疑人有悔罪表现,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悔;第三、犯罪嫌疑人有经济赔偿能力或其他补救方法,能弥补其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第四、双方同意、自愿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和解。
  有的理论强调刑事和解只能适用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原因是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加害人的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也较大。笔者认为刑事法律发展到今天,不应只关注公权力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这只能实现被害人复仇的心理需求(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只能起到暂时抚慰的作用,对解决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现实疾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从“忘却过去,走向未来”的角度讲,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愿望更为强烈,更加关注这类犯罪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今后刑事法律发展的趋势,也是保持社会稳定,防止犯罪恶果继续扩大的最佳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应广泛运用到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案件中。
  综上所述,作为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非法占有、处置他人财产案件被害人的来信来访,深知建立这类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对法律的崇尚和对人民的热潮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道路,为检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1] 姚莉、詹建宏《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法学家,2007年第1期。
  [2] 高金桂《论刑法上之和解制度》,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期。
  [3] 陈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民事审判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均有扩大之势,但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现行法律有两条原则性规定,一是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二是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而使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限定在物质损失内,
期刊
摘 要:在法庭上能否做好举证、质证工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取决于公诉人在庭前对证据的固定程度。共同犯罪的证据,相互印证固定;对言词变化的证据,查明理由固定;根据间接证据特征,全面固定;只有单一证据,比对固定。  关键词:证据固定;举证;质证    在庭审重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公诉人,如何在法庭上营造浓郁的证据氛围,突出证据的证明作用,让法庭的每一个人感受到本案的事实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证据是充分的
期刊
这起案件发生在十多年前,案例中的甲虽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笔者一直以来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现著以成文供大家探讨。    一、案件事实  甲驾驶一辆小货车在某国道行驶,行驶中发现有一行人横穿公路,甲为躲避行人向右打方向,由于车速过快,方向打得大,小货车翻倒在路边,但行人乙仍没有避开,小货车还是撞上了行人乙,并将行人乙撞到了隔离带对面公路上。驾驶员甲从小货车驾驶室爬出后,走过隔离带去看行人乙的被撞情况
期刊
摘 要:立功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量刑制度。司法实践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案例,多名犯罪分子就他人同一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检举,后经查证属实,对此多名犯罪分子的检举行为能否均认定为立功,实践中存在多种分歧意见,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检举;犯罪;立功    司法实践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案例,多名犯罪分子就他人同一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检举,后经查证属实,对此多名犯罪分子的检举行为能否均认定为立功,对此
期刊
摘 要: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中的一个小的警种,司法警察组织是检察工作的辅助机构。但是,警察队伍却是保障检察职责完成的司法武装力量,在检察机关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司法警察;法警职责;工作机制    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中的一个小的警种,司法警察组织是检察工作的辅助机构。但是,警察队伍却是保障检察职责完成的司法武装力量,在检察机关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抓认识,摆正法警的工作位置  法警队伍是
期刊
摘 要:在民事执行阶段,民事检察监督立法的缺位导致民事执行案件在执行程序上和适用实体法上产生诸多暇疵,基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论基础,提出了民事执行程序检察监督体制的重构。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民事诉讼是私法诉讼,强调私法自治。”[1]但民事诉讼领域缺乏第三方力量的监督,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遂以民事检察监督的司法机制融入民事诉讼领域。总体看来,民事诉讼各阶段在民事检察监督的有效
期刊
摘 要:关于登记行为的公、私法性质,学术界上一直有争议,理清登记行为的性质是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前提和逻辑起点。本文从理论界对登记行为性质的不同认识说起,分别阐释了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事构成及区分,通过以法律行为为切入点对登记行为的构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登记行为究其实质是一种法律行为,体现了自由主义与私法自治的本质规定性。  关键词:登记行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事实行为    中国《物权法》颁行
期刊
一、职务犯罪举报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  反腐败工作需要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近年来,举报制度为遏制腐败、惩治犯罪发挥了巨大作用。广大人民群众踊跃举报,揭露职务犯罪,为反腐倡廉,为维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举报线索成为检察机关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来源,在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  目前我国的腐败犯罪仍处于高发期和持续期,反腐败斗争形势更加多元和复
期刊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队伍,是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国税机关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局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正确处理“带好队”与“收好税”的关系,把“带好队”作为“收好税”的前提条件,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与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纵观目前国税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尽管各级国税机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期刊
摘 要:由于目前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不完善,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出于各种原因而拒绝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克服证人拒绝作证,如何强化和保证知道案情事实的证人能积极作证,以改变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难的状况。  关键词:证人;拒绝作证;积极作证    证人证言是我国的法定证据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由于目前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不完善,在刑事诉讼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