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训练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结合中考三轮复习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立足基础,培养表达能力
  
  中考第一轮是单元复习,即以课本为基础,以话题为主线进行复习,重点掌握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教师复习时应注意它的综合性,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写的要求,包括单词拼写,对句型、词组、固定搭配的把握,注意文章连贯性,具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 掌握词汇
  丰富的词汇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应让学生坚持每天听写、默写词汇。在单词听写中,不仅要求学生写出所听到的单词的拼写、词意、词性及相关词组,还要写出与单词有联系的同义、近义、反义词等。如:听写形容词careful时可联系到副词carefully,名词care , 反义词careless, 词组be careful, listen carefully, take care of 等。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使知识体系化,提高了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从而获得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选词造句
  词——词组——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遣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表达。如:I watch TV. 不能说 I see TV.句子通顺与否也关系到文章的好坏。然而,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单词及其词形变化掌握得很好,但一旦让他们写完整的一句话,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写出的句子不少是汉语式的英文句子。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掌握英语句法,学会运用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教师应要求学生牢记各单元的重点句型,并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最基本的五种简单句式,即:① S V(主语 谓语);② S V O(主语 谓语 宾语);③ S V P(主语 谓语 表语);④ S V InO DO(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⑤ S V O C(主语 谓语 宾语 宾补) 进行造句。教师可列出各单元的重点词汇,让学生根据其不同的词性,运用这五种句式组词成句,弄清英语的词性与句子成分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句感和语感。如复习Go for it Book8Unit 3时,教师可先列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plan, away, send, postcard, ride等,让学生先按词性分成动词、名词、副词等;根据已分好的词汇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五种简单句式造句。这时学生便可造出I send my postcard等句子;又可运用第4种句式造出He sent a postcard to me yesterday.等等。这样反复地训练,便能有效地避免写作中所出现的汉语式英语等错误。
  3. 情景作文训练
  Go for it这套教材每个单元均通过对话和短文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并且结合话题引入语法功能项目。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写作任务,指导学生缩写或改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构思能力。如复习完Book 8 Unit 3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一篇计划如何度过某个假期的短文,指导学生先选取本单元中出现的有用词汇、短语及句子,再进行扩写、组合,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所出现的无词可用、无话可说的难题、学生写起来便得心应手。
  
  二、考点训练,掌握写作技巧
  
  扎扎实实地完成了第一轮基础复习,接下来第二轮复习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应有所侧重地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这一阶段教师应收集各种形式的中考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恰当地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来表达思想、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等。然后通过对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当堂批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写作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点拨、总结。最后再提供优秀习作和范文让学生学习、背诵,熟悉各种形式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借鉴各种写作技巧,使学生在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模拟测试,提高应试能力
  
  中考第三轮复习主要以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为主。90分钟内完成一份中考英语试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容易导致学生考试时出现紧张的心情而影响答题质量。尤其是书面表达,作为最后一项,经常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匆匆完成,写出来的作文易失水准。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质量,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是第三轮复习的重点。教师除了通过模拟考试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考场上的答题技巧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当前学者对“乡土教材”的解释有数十种之多。笔者对此的定义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大纲及本地发展战略,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生物、经济政治发展等资源进行整合,从中选取一部分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爱人类、爱自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的资源,以生活化、直观性、实践性等为特征所编纂、开发的教材。  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本地(包括地区、社区、学校)的资源都可成为我们挖掘的
《中国石拱桥》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很明显,课文第九段有现成的答案:“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学生齐声回答后,我总结道:“没错,正因为有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的石拱桥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正因为……”当我总结完毕,正要进入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时,一个平
炎热的初夏,我们下乡调研,那是离镇里最远、最偏僻、规模最小的一所村小。由于校舍简陋,午饭后我们只能在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小憩。  儿时最熟悉的蝉声,正断断续续地从校园后山的松树林里传来,让我很快地进入童年时代的梦乡……  朦胧中,一阵清脆的读书声把我从梦乡中唤醒。看看时钟才午间一点多,心想:是哪位学生这么勤力?还是哪位老师留堂,不让学生回家?带着疑问,我悄悄地来到那个教室的后门。只见一个八九岁大、长
广东地方历史教材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政策调整的影响而导致编写指导思想、目的乃至体例范式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编写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地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的差异、行政区和使用范围大小以及城乡差异而造成内容和体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地方教材的编写素材多元化,各地文化千差万别,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以上诸种因素都将导致地方教材的编写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图景。  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曲优美的心灵之歌,残疾青年也好、碧云也好,这些人物身上都折射出了善良的光辉。文中那个善良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书摊前白看书,想到残疾青年生活的艰难,怒气之下给了自己的孩子两个耳光。可就是这刻骨铭心的两个耳光让人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要学会为别人着想。  课上到这里,整个教室非常活跃。学生思路开阔,发言积极。“再读父亲打儿子的段落,读出……”,我的话还没
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呢?    一、预设教学设计,促进动态生成    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1. 摒弃模式,弹性设置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
语文是沟通文学与学生心灵的一道桥梁。理解文学,必须有自我的体验,有对文学作品、对生活用心的品味。因此,衡量一节课的好坏,并不在于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获取多少分数,而在于如何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这与大语文是一脉相承的。为了让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碰撞,冲击出情感的火花,让学生有所获,我在《安塞腰鼓》这一课的教学实施中尝试了如下的几种方式。    一、让学生与作品亲密接触    当一部文学作品
1、目的:研究Survivin、EGFR、HER-2、VEGF在H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HCC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
习题是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往往只是提供了一个线索或某一个方面的类型,如果教学中只是就题解题或就题论题,那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能开发性地使用习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有效.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道习题的开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探索.  原题目:如图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