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感受情感,从而有效达到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将朗读融入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智能软件辅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效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我校属于城乡接合部小学,本地的学生比较少,大多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学校都说普通话,但是还是会受到家乡方言的影响,使普通话表达不够清晰标准。学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准、唱读、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软件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课外学习中也渐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一种家校间学习互动的交流工具。通过积极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评价和改进,从而有效解决中年级学生的朗读问题,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班级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了一些利用智能软件提升中年级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朗读教学目标,渗透朗读方法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要正确识字并能正确认读,其次是理解字词含义,才能结合语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小学中段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自主使用工具书,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主解决,扫清字词难点。教师也要做好备课,明确教学要求,为学生制定朗读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古诗《元日》中,笔者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先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扫清难懂的字词后,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什么画面。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递进式朗读,第一遍正确、流利的朗读;第二遍大声地、边读边想象画面。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节奏。这样学生至少把古诗读了三遍,做到熟读课文,还能在读中领会意思,感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读,并不是随意地读,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重读、划分节奏等方式朗读课文。学完一首诗后,笔者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感情。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运用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最后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而且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朗读能力。
二、创新朗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前的教学中,传统的朗读教学设计大多是这几种:教师示范、音频范读、学生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虽然在现在的教学中这些也是常用的朗读教学方法,但是在信息科技和学科教学融合的今天,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学生的朗读教学设计也是可以在以往的朗读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如,将学生指名读变为小组合作读,由小组合作分配朗读任务,哪部分需要合作读,哪部分需要分角色读。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分配,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创新的。如,利用一些软件工具把枯燥的文字生动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童话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小视频,打好字幕,学生根据字幕来分角色朗读配音,配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故事人物中的语气,如,红头刚被牛吃进肚子里时的惊慌以及后来悲观的情绪等。学生如果想要读好人物语气,就要思考如何读能更符合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并读出一定的情感,这样对学生把握文本情感有一定作用,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如,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第1-9段中,几乎都是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组成,少许旁白。教师可以让四人小组合作自行读,感受陶罐和铁罐的每一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并写在对话的旁白,再进行分工合作,轮流读旁白、陶罐、铁罐和做听众,在轮流中,不断改进学生朗读和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最后展示时,教师再进行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读代讲。
三、豐富朗读评价手段,提升朗读能力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点评要有目的性,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小组点评等。在评价中,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了朗读要领和技巧。
例如,在《听听秋的声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在展示过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评价时不是简单的“好、很好、非常好”。要进行适当的详细点评,首先一点要给予学生肯定,“老师欣赏你的勇敢、你的朗读水平越来越高了”等,并让学生知道他读得好在哪里,如在朗读一二节告别时的语气把握恰当,还是读到最后一节的四个排比句的层层递进,或是对于秋的喜爱之情表达的到位,如有读得欠缺的地方,主要点评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你想不想读得更好呢?你的进步很大了,如果改进一下,就更优秀了!”等。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指导,帮助学生跨过困难,也可以请班上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指导朗读。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会评价他人的朗读,如果有学生点评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以鼓励肯定的态度,并引导学生点评正确。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课堂的延伸实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能软件的便利,在微信上建立“小打卡”这个圈子,家长们加入打卡圈后,根据要求,以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发到打卡圈分享孩子的朗读作业。如在预习前,让孩子上传朗读的音频,教师大致听了之后,对明天课上的指导朗读有了准备;课后,再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一段或者几段展示,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成长。展示的目的在于学生在上传前都会反复练习,还会借鉴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周末的空余时间,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朗读示范和指导,教师可以在群里上传自己的朗难示范,布置朗读任务,让学生模仿朗读,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中,有针对性地在群里进行点评。教师的朗读指导录音不仅可以让学生听,而且还可以让家长从中学到朗读指导的技巧,懂得如何提醒孩子修改,指导效果更加显著。
课后可以布置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读文章,并上传展示,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评。学生有家长的引领,朗读兴趣会更加浓厚,情感上也会更加投入。家长们愿意与孩子一同朗读,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反复的练习改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当获得他人的点赞或者赞美时,学生的自信心会加倍,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利用智能软件,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相辅相成,从点滴中渗透朗读技巧,从实践中不断改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总结
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抓好朗读,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坚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进行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完成大纲要求。我在利用智能软件,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难题。而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初心,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用适合自己的的方法去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朗读中解决课堂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的重要目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效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我校属于城乡接合部小学,本地的学生比较少,大多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学校都说普通话,但是还是会受到家乡方言的影响,使普通话表达不够清晰标准。学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准、唱读、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软件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课外学习中也渐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一种家校间学习互动的交流工具。通过积极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评价和改进,从而有效解决中年级学生的朗读问题,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班级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了一些利用智能软件提升中年级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朗读教学目标,渗透朗读方法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要正确识字并能正确认读,其次是理解字词含义,才能结合语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小学中段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自主使用工具书,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主解决,扫清字词难点。教师也要做好备课,明确教学要求,为学生制定朗读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古诗《元日》中,笔者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先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扫清难懂的字词后,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什么画面。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递进式朗读,第一遍正确、流利的朗读;第二遍大声地、边读边想象画面。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节奏。这样学生至少把古诗读了三遍,做到熟读课文,还能在读中领会意思,感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读,并不是随意地读,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重读、划分节奏等方式朗读课文。学完一首诗后,笔者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感情。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运用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最后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而且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朗读能力。
二、创新朗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前的教学中,传统的朗读教学设计大多是这几种:教师示范、音频范读、学生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虽然在现在的教学中这些也是常用的朗读教学方法,但是在信息科技和学科教学融合的今天,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学生的朗读教学设计也是可以在以往的朗读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如,将学生指名读变为小组合作读,由小组合作分配朗读任务,哪部分需要合作读,哪部分需要分角色读。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分配,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创新的。如,利用一些软件工具把枯燥的文字生动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童话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小视频,打好字幕,学生根据字幕来分角色朗读配音,配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故事人物中的语气,如,红头刚被牛吃进肚子里时的惊慌以及后来悲观的情绪等。学生如果想要读好人物语气,就要思考如何读能更符合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并读出一定的情感,这样对学生把握文本情感有一定作用,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如,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第1-9段中,几乎都是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组成,少许旁白。教师可以让四人小组合作自行读,感受陶罐和铁罐的每一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并写在对话的旁白,再进行分工合作,轮流读旁白、陶罐、铁罐和做听众,在轮流中,不断改进学生朗读和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最后展示时,教师再进行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读代讲。
三、豐富朗读评价手段,提升朗读能力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点评要有目的性,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小组点评等。在评价中,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了朗读要领和技巧。
例如,在《听听秋的声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在展示过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评价时不是简单的“好、很好、非常好”。要进行适当的详细点评,首先一点要给予学生肯定,“老师欣赏你的勇敢、你的朗读水平越来越高了”等,并让学生知道他读得好在哪里,如在朗读一二节告别时的语气把握恰当,还是读到最后一节的四个排比句的层层递进,或是对于秋的喜爱之情表达的到位,如有读得欠缺的地方,主要点评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你想不想读得更好呢?你的进步很大了,如果改进一下,就更优秀了!”等。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指导,帮助学生跨过困难,也可以请班上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指导朗读。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会评价他人的朗读,如果有学生点评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以鼓励肯定的态度,并引导学生点评正确。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课堂的延伸实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能软件的便利,在微信上建立“小打卡”这个圈子,家长们加入打卡圈后,根据要求,以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发到打卡圈分享孩子的朗读作业。如在预习前,让孩子上传朗读的音频,教师大致听了之后,对明天课上的指导朗读有了准备;课后,再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一段或者几段展示,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成长。展示的目的在于学生在上传前都会反复练习,还会借鉴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周末的空余时间,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朗读示范和指导,教师可以在群里上传自己的朗难示范,布置朗读任务,让学生模仿朗读,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中,有针对性地在群里进行点评。教师的朗读指导录音不仅可以让学生听,而且还可以让家长从中学到朗读指导的技巧,懂得如何提醒孩子修改,指导效果更加显著。
课后可以布置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读文章,并上传展示,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评。学生有家长的引领,朗读兴趣会更加浓厚,情感上也会更加投入。家长们愿意与孩子一同朗读,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反复的练习改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当获得他人的点赞或者赞美时,学生的自信心会加倍,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利用智能软件,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相辅相成,从点滴中渗透朗读技巧,从实践中不断改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总结
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抓好朗读,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坚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进行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完成大纲要求。我在利用智能软件,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难题。而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初心,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用适合自己的的方法去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朗读中解决课堂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的重要目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