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题组 孵化器 加速器 触发器 助推器
  今年又是教六年级毕业班,每次复习阶段,同年级教师们总是在教完书本的总复习后分工设计练习卷,有单项,有综合,临近期末考试几周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总是埋头于一堆试卷中无法自拔,可惜的是有的题做过几遍,学生还是不会。
  大家可能都会发现,通过题海战术一个学生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可能有所提高,但到了中学这个学生又回到原点。也就是说题海战这种以多胜少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一时的提高,但长远看,这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却并没有发展。教师可能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解题的套路,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省略了方法的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以后只要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束手无策。
  这使我想起陈永明教授的一句话——如果不搞题组,那就只好搞题海。
  于是,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试着通过对题组教学的研究,来改变这种学习状态。
  一、层层深入式题组,知识理解的孵化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课上教师讲解例题时,似乎每个学生都会解答,然而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时,题目稍有变化,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是单靠例题讲解,不一定能让所有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知识的内在,用题组层层深入,才能系统地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坎。
  例:如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师进行如下教学:(以2个题组形式呈现)
  第一个题组
  先完整出示了例题:
  1.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到学校,经过4分钟两人在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提问:题目中信息繁多,你能用什么策略来整理这些信息?(列表法,画图法)
  让学生先列表整理。
  学生根据整理的信息列式。
  在上一环节完成例题教学后,呈现试一试。
  2.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每分钟走60米,赵丽向西走,每分钟走5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这是一道背向而行的题目,学生透过手势演示理解题意,并画线段图,最后呈现如下:
  在解决完这题后,引导学生比较,与例题有何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学生发现,这两题只是两人行走方向不同,其他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求总路程,其中的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最后教师电脑演示两张线段图合并成一张线段图的过程。
  随后,出示练习十一中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
  3.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小张每秒跑4米,小李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将起点拉开或终点拉开,(如图)它都能转化成例题与试一试的问题,将拉开后的线段图又合并到上两题的线段图上。
  环形跑道的教学,无疑是把这一类型同化到上面的例题中去,学生遇到的问题不断变化,同时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变中有不变,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越来越透彻。
  承接以上教学,出示以下几题:
  第二个题组
  1.两个工程队同时合修一条隧道。各从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2.学校为合唱队买12套演出服,上衣每件48元,裤子每条3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3.小星和小明同时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小星每分钟走60米,走了5分钟,小明每分钟走80米,走了6分钟,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4.小張和小李同时从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对走来,小张每分钟走75米,小李每分钟走80米,走了10分钟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1、2两道题,实际上是以前学生曾经接触过的,将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和一些生活问题上去,避免知识运用的单一性,让学生感悟到,虽然这些问题呈现方式不同,但存在着共通之处。第4题的呈现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
  本节课教师通过两个题组的教学,让学生感悟了相遇问题这个知识点的本质所在。特别是第一个题组,由基本的相向而行到背向而行,最后到环形,层层深入,让学生发现原来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真正理解了相遇问题的真谛。而第二个题组,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感悟这类方法运用的广泛性,体悟到活学活用的内在规则。这样的题组,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并逐层呈现,通过各种变化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入深处,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知识。
  二、举一反三式题组,本质凸显的加速器
  数学学习,贵在理清思路,认识本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通过一道题找到方法,如果教师以题组为载体,将隐性的规律显性化,就能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让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中,同时呈现以下题组:
  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这个果园里共有果树40棵,梨树与桃树各多少棵?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桃树有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梨树比桃树少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这三题第一步都可以先求,每一份是几棵?
  算式分别是40÷(3 5),40÷5,40÷(5-3),
  随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求每一份有几棵,而算式不同呢?
  教师设计一组数量关系相近的题组,举一反三,借题发挥,通过学生的辨析,认识到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但随着已知量的不同,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列式也不尽相同,通过这样的题组对比,沟通其内在联系,并能抓住本质,理解几份是40棵,也就是40棵必须与对应的份数相除才能算出每一份是几棵,这一题组的教学,凸显了按比例分配这一知识点的本质,加速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三、规律寻找式题组。思维发展的触发器
  数学教学,寻找规律,是我们教学的常态。这一教学,题组的设计可谓至关重要,因为学生面对的信息一般比较零散,不容易激起思维的浪花,只有基于题组模块进行归纳概括,才能逐步抽象出数学规律。
  在六年级上学期,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中,教师依次呈现了这一个题组(以求两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为例):
  将一个正方体棱长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两面涂色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依次求出:
  最后出示,如果每条棱平均分成n份,两面涂色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学生通过以上题组,并对其结论的观察和探究,得出正方体每条棱n等分,两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是12(n-2),虽然棱平均分的份数在变化,但不同涂色面的正方体个数却有规律,变中存在着不变。这时,学生已经抽象出数学模式,思维一触即发,隐性的规律也就跃然纸上,让数学规律既可意会,又能言传。
  四、综合探究式题组,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在教学中,大家都发现,有时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但多个知识点混合在一起,学生就会混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直面学生的困惑,而题组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学完后,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了这一综合题组:结合整理的概念,说一说下列问题实际要求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
  1.做这个魚缸要用多少分米的角钢?
  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4.这个鱼缸能装多少升水?
  这一单元中,涉及了棱长、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知识点,除了上课理清知识概念,练习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这一题组的逐一呈现,让学生很好地区别了棱长总和、底面积、侧面积,还有容积,学生在解答这些题前,必须认真理解这些概念,然后才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一题组,将这个单元有关长方体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看出,题组在我们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它让学生的思维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另外,题组教学中我们应当避免用题海战术去提高学生成绩,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少而精的题组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开学时间被一再推退。教育部颁发的“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为学校如何开展线上教育 作出了指示。线上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缺乏类似操作经验,线上教育在开 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本文从SWOT分析法入手,以体育教学为例,对线上教育运用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线上教育提供相
一  北方的早晨,四点天就亮了。刘家大车店的箩筐幌,在寒风中飘得呼啦呼啦响。几挂畜力大车,卸了骡马靠在墙边,胶轮轱辘像一只只伏着的熊。  刘庆山早早起来,穿靰鞡鞋,扎更生布的破棉袄,看到南炕的三婶,已经戳在那儿抽烟了。长烟袋,杆儿比胳膊长,架在她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叠着粽子一样的小脚,吧嗒吧嗒——烟袋锅在她的吧嗒声中,明明灭灭。庆山恭顺地叫了声三婶,三婶用嗓子里的一呼噜做了回答。庆山从小没有爹娘,在
【摘要】想象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关键期,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注重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是大有裨益的。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把整个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奇妙的想象之旅”,让学生们畅游于“想象乐园”,通过“暖身游戏初感想象”“兴趣激发开启想象”“想象训练乐趣多多”“感受名人想象无限”,激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小学生目前的写作现状却令人担忧。结合当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生活实际,笔者认为充分发掘教材的潜能,对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文进行文学再创作,是对作文教学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叶圣陶先生对于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如何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文学再创作有诸多启发。  [关键词]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 小学作文教学 文学再创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引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进行看、学、写、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向上向善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关键词】学科育人 颁奖词 模仿 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语文质量”。本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感动中国年度人
[摘要]“度”在哲学上是指一种界限。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设计教学时也应把握好这个“度”,即研读教材时能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深入文本时能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本文以《推敲》一文为例,试述我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把握这三个“度”的。  [关键词]语用 角度 气度 广度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
【摘要】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教师仅做教材的“搬运工”还不够,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探究从问题情境、探索公式、练习设计三方面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习素材触及数学思想的本质,增强学生转化的意识,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的内涵,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转化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巧变教材 激发需求 丰
【摘要】几乎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的作业正确无误,不希望看到学生作业出现错误。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我们无须自责,也不必责怪学生,我们应正视和善待学生的错误。作业错误是一种隐藏的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作业错误,采取有效的策略,利用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作业中的错题重生,使作业错误绽放异彩。  【关键词】作业错误 错题重生 价值 策略  作业是为
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书读得多了,自己写起文章来就很流畅,仿佛有如神助。现在很多小学生读的书也不少,可是却没有出现像杜甫所说的那样“下笔如有神”,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只是像看电视和电影那样追求书中的故事情节,没有把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所以,写起文章来就觉得无从下笔。其实,写文章就是积累和运用的过程,按照一定的要求,把自己所积
情人节这天,电影院发生了一件事。  这个小城一共有两家电影院,一家在西门外,一家在市中心,还有一家剧院,在北门那一带。小城呢,也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小城,四个城门,东南西北各一个,四条大街,分别叫作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中心地带是一座鼓楼,鼓楼那一带的街叫作“大十字”,因为它本来就是个十字街,是四条街交汇的地方。因为这样,这地方就特别热闹,这里还开了一家金店,金店是卖金子的地方,但却叫了“银星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