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关健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列地尔;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39-02
不稳定心绞痛(UA)是一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常以扩冠及抗凝为重要手段,扩冠药以硝酸酯类较常用。但硝酸酯类药物可以引起部分患者剧烈头痛而不能耐受,且易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10年10月一2011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UA患者60例,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其中男33例,平均年龄(53±9)岁,女27例,平均年龄(62±6)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3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6例,静息性心绞痛13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
1.2 实验分组
入院后将患者随机编号,查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7±6)岁,病程(4.2士1.4)年,合并高血压病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9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士8)岁,病程(4.6±1.3)年,其中伴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6例。2组用药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ECG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经两样本卡方检验或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方法
两组UA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标准化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5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ug,加入5%GS250ml 中静脉滴注,1 次1 日;前列地尔10ug加入5% GS 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 次1 日;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5mg加入5% GS 250ml中缓慢静脉点滴,速度以收缩压不低于90mmHg为度,1 次1日。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项目 每天记录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部位、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每天常规做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ST下降程度及持续时间;观察24周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1.3.1 临床疗效判定:①显效:1个疗程后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80%;②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④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①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ST段恢复0.05-0.1 mV,发作时ST段下降≤0.1 mV,持续时间<20 min;③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或恶化,发作时ST段下降>0.1mV,持续时间>20 min;④加重:静息心电图较治疗前ST段下降>0.05mV。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等级秩和检验。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2.2 心电图疗效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常以扩冠及抗凝为重要手段,扩冠药以硝酸酯类较常用,但硝酸酯类药物可引起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低血压反应及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反应而迫使部分患者停止治疗。在治疗中需监测血压,较繁琐,而且容易产生耐药。
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水溶性药物。早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增加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2],抑制Na+-K+-ATP酶作用,通过膜稳定作用和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凝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丹参酮ⅡA可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正值减小,出现超极化改变,使细胞外钙内流减少,减轻心肌缺氧的损伤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3]。
前列地尔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特别是狭窄的冠状动脉,使阻塞性血管病变的缺血心肌区域的血流量增加[4];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血脂,提高动脉平滑细胞内cAMP水平,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5];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了再灌注时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再灌注损伤。前列地尔是体内由ADP、凝血酶或胶原介导的血小板激活的强烈抑制剂,因此能抑制红细胞聚集,抑制TXA2生成,防止血栓形成,并能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其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微循环。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疗效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无对照组的副反应,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应用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 邱玉,董华民,黄海金.丹参酮药理及临床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2):150.
[3] 孙学刚,贾玉华,张丽华.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9):21
[4] 张小玲.前列地尔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J].中华新医学,2001,2(11):999-1001.
[5] 邱丽,黄爱云,高健.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1):48-494.
【关健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列地尔;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39-02
不稳定心绞痛(UA)是一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常以扩冠及抗凝为重要手段,扩冠药以硝酸酯类较常用。但硝酸酯类药物可以引起部分患者剧烈头痛而不能耐受,且易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10年10月一2011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UA患者60例,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其中男33例,平均年龄(53±9)岁,女27例,平均年龄(62±6)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3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6例,静息性心绞痛13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
1.2 实验分组
入院后将患者随机编号,查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7±6)岁,病程(4.2士1.4)年,合并高血压病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9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士8)岁,病程(4.6±1.3)年,其中伴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6例。2组用药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ECG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经两样本卡方检验或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方法
两组UA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标准化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5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ug,加入5%GS250ml 中静脉滴注,1 次1 日;前列地尔10ug加入5% GS 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 次1 日;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5mg加入5% GS 250ml中缓慢静脉点滴,速度以收缩压不低于90mmHg为度,1 次1日。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项目 每天记录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部位、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每天常规做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ST下降程度及持续时间;观察24周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1.3.1 临床疗效判定:①显效:1个疗程后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80%;②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④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①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ST段恢复0.05-0.1 mV,发作时ST段下降≤0.1 mV,持续时间<20 min;③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或恶化,发作时ST段下降>0.1mV,持续时间>20 min;④加重:静息心电图较治疗前ST段下降>0.05mV。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等级秩和检验。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2.2 心电图疗效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常以扩冠及抗凝为重要手段,扩冠药以硝酸酯类较常用,但硝酸酯类药物可引起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低血压反应及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反应而迫使部分患者停止治疗。在治疗中需监测血压,较繁琐,而且容易产生耐药。
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水溶性药物。早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增加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2],抑制Na+-K+-ATP酶作用,通过膜稳定作用和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凝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丹参酮ⅡA可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正值减小,出现超极化改变,使细胞外钙内流减少,减轻心肌缺氧的损伤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3]。
前列地尔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特别是狭窄的冠状动脉,使阻塞性血管病变的缺血心肌区域的血流量增加[4];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血脂,提高动脉平滑细胞内cAMP水平,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5];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了再灌注时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再灌注损伤。前列地尔是体内由ADP、凝血酶或胶原介导的血小板激活的强烈抑制剂,因此能抑制红细胞聚集,抑制TXA2生成,防止血栓形成,并能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其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微循环。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疗效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无对照组的副反应,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应用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 邱玉,董华民,黄海金.丹参酮药理及临床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2):150.
[3] 孙学刚,贾玉华,张丽华.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9):21
[4] 张小玲.前列地尔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J].中华新医学,2001,2(11):999-1001.
[5] 邱丽,黄爱云,高健.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1):4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