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夜来獾》张炜 著作家出版社2011 年4 月版定价:30.00 元
大自然是张炜文学的内在结构,它给了张炜文学一个广阔视角,从这个视角下观察其作品,人类和动物的故事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念。
散文是张炜文学作品的重要一支,它弥补了小说、诗歌的某些局限,使他的艺术表达更加透彻和丰厚。《午夜来獾》不是狭义的散文,它是作者在香港、美国等地高校或媒体的讲演、对话,严格地说它是谈话录。这些谈话录结集后,我们读到的却是质朴而深刻的美文,它和作者的其他散文一样,有着同样的幽默和智慧、热情和力量,它就像一团焰火,在静静的夜空中舒缓绽放。
张炜把各种形式的演讲视为创作的一部分,每次都极认真地对待,从不应付,整理后会形成非常精到的文稿,因此,他的问答录、讲演等形式的文集一开始就呈现了非凡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和坚守,让谈话录这一样式成了张炜文学作品中小说、诗歌之外的一翼,这也是解读张炜及其作品的最好秘笈。
张炜过去的谈话录我大概都读过,从中读到了小说、诗歌中不能尽言之情,不能尽言之意,在那些不能尽言的情和意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激动、愤怒、悲悯、抗争等激烈的情绪,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领域,他需要鲜明而准确的思想表达,而这种表达又是小说和诗歌难以胜任的,他势必要寻求一种更加简洁清晰的文体,谈话录正是他追寻的结果。然而,《午夜来獾》却让我看到了更加成熟睿智的张炜,他的安静和从容、平易和深刻都是显而易见的,他似乎悟到了大言无声的道理,这让《午夜来獾》有了别样的感召力。
2010年对张炜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他完成了潜心二十余载创作的长河小说《你在高原》,因为这部450万字的小说,张炜错过了许多外出计划,这对一个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你在高原》交稿后,张炜有了出行的可能,从3月开始到年中,他先后在香港、美国、北京、胶东半岛等地游历讲学,这就是《午夜来獾》的由来。
《午夜来獾》以谈“自然生态文学”开篇。大自然是张炜文学的内在结构,它给了张炜文学一个广阔视角,从这个视角下观察其作品,人类和动物的故事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念。一只獾每到午夜总要翻墙进入人的居所,因为被墙围起的地方曾经是它的故园。现在故园已经被人占有,还有一条狼狗看守,人和狗都远远强大于獾,但獾完全不考虑危险的处境,仍然夜夜来访。这是一个悲伤而有趣的故事,这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即人类的未来和生存危机。“自然生态文学”的概念对张炜并不陌生,但这么明确地把它当成一个话题,《午夜来獾》还是第一次。
过去,张炜作品中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更多的是对立或分裂,而《午夜来獾》里的城市与乡村有了一致的利益和命运。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寻求理想生存境地的尝试和必然结果。我们热爱城市,因为城市是科学和智慧的集结地,是人类探索和求知的舞台,但城市带给人的恐慌和压抑也不可避免,就像那只夜夜来访的獾,城市人也是不停地回望农村,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他们的家。在《午夜来獾》里,我看到了作者对城市的崭新判断,城市的利好和局限同样引人深思。城市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经过人工的自然。这里不仅有人工湖,还有草坪绿地,还有假山真兽,更有林立的楼群和宽阔的马路,城市对自然的模仿和向往无处不在。城市和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这是工业文明发展至今最值得欣慰的结果。
关心城市、重新评价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关心时代,这是张炜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其他作品中,这一主题用人物和形象来演示,而在《午夜来獾》里则直接明晰地阐述。在香港,张炜发现那些公园、登山的小径,那些安静而充满绿色的区域总是少有人至,因为大家生活在匆忙中。匆忙因为竞争,竞争让人失去了其码的生活情趣,没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压力,只有压力的生活何谈质量?这是现代城市人无法绕开的藩篱。我们的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千千万万的农民将变成市民,他们将如何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作家的责任。这或许是《午夜来獾》最核心的命题,这也是我们喜欢张炜谈话录的重要原因。
大自然是张炜文学的内在结构,它给了张炜文学一个广阔视角,从这个视角下观察其作品,人类和动物的故事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念。
散文是张炜文学作品的重要一支,它弥补了小说、诗歌的某些局限,使他的艺术表达更加透彻和丰厚。《午夜来獾》不是狭义的散文,它是作者在香港、美国等地高校或媒体的讲演、对话,严格地说它是谈话录。这些谈话录结集后,我们读到的却是质朴而深刻的美文,它和作者的其他散文一样,有着同样的幽默和智慧、热情和力量,它就像一团焰火,在静静的夜空中舒缓绽放。
张炜把各种形式的演讲视为创作的一部分,每次都极认真地对待,从不应付,整理后会形成非常精到的文稿,因此,他的问答录、讲演等形式的文集一开始就呈现了非凡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和坚守,让谈话录这一样式成了张炜文学作品中小说、诗歌之外的一翼,这也是解读张炜及其作品的最好秘笈。
张炜过去的谈话录我大概都读过,从中读到了小说、诗歌中不能尽言之情,不能尽言之意,在那些不能尽言的情和意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激动、愤怒、悲悯、抗争等激烈的情绪,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领域,他需要鲜明而准确的思想表达,而这种表达又是小说和诗歌难以胜任的,他势必要寻求一种更加简洁清晰的文体,谈话录正是他追寻的结果。然而,《午夜来獾》却让我看到了更加成熟睿智的张炜,他的安静和从容、平易和深刻都是显而易见的,他似乎悟到了大言无声的道理,这让《午夜来獾》有了别样的感召力。
2010年对张炜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他完成了潜心二十余载创作的长河小说《你在高原》,因为这部450万字的小说,张炜错过了许多外出计划,这对一个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你在高原》交稿后,张炜有了出行的可能,从3月开始到年中,他先后在香港、美国、北京、胶东半岛等地游历讲学,这就是《午夜来獾》的由来。
《午夜来獾》以谈“自然生态文学”开篇。大自然是张炜文学的内在结构,它给了张炜文学一个广阔视角,从这个视角下观察其作品,人类和动物的故事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念。一只獾每到午夜总要翻墙进入人的居所,因为被墙围起的地方曾经是它的故园。现在故园已经被人占有,还有一条狼狗看守,人和狗都远远强大于獾,但獾完全不考虑危险的处境,仍然夜夜来访。这是一个悲伤而有趣的故事,这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即人类的未来和生存危机。“自然生态文学”的概念对张炜并不陌生,但这么明确地把它当成一个话题,《午夜来獾》还是第一次。
过去,张炜作品中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更多的是对立或分裂,而《午夜来獾》里的城市与乡村有了一致的利益和命运。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寻求理想生存境地的尝试和必然结果。我们热爱城市,因为城市是科学和智慧的集结地,是人类探索和求知的舞台,但城市带给人的恐慌和压抑也不可避免,就像那只夜夜来访的獾,城市人也是不停地回望农村,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他们的家。在《午夜来獾》里,我看到了作者对城市的崭新判断,城市的利好和局限同样引人深思。城市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经过人工的自然。这里不仅有人工湖,还有草坪绿地,还有假山真兽,更有林立的楼群和宽阔的马路,城市对自然的模仿和向往无处不在。城市和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这是工业文明发展至今最值得欣慰的结果。
关心城市、重新评价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关心时代,这是张炜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其他作品中,这一主题用人物和形象来演示,而在《午夜来獾》里则直接明晰地阐述。在香港,张炜发现那些公园、登山的小径,那些安静而充满绿色的区域总是少有人至,因为大家生活在匆忙中。匆忙因为竞争,竞争让人失去了其码的生活情趣,没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压力,只有压力的生活何谈质量?这是现代城市人无法绕开的藩篱。我们的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千千万万的农民将变成市民,他们将如何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作家的责任。这或许是《午夜来獾》最核心的命题,这也是我们喜欢张炜谈话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