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莫扎特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莫扎特”。挪威艺术哲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能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身上本能的缪斯消失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一直将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力保持终身,于是,这些人成了艺术家。
  日本知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用他的“神童作坊”证明了这个观点。铃木镇一每年都会培养出700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他提倡的“铃木教学法”也掀起了超越国界的少儿教育风暴。
  铃木镇一信奉的理论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采用了不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人所培养的必然结果。”
  能力并非天生的,但不能错过培养的关键期,得不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
  虽然人的成就千差万别,但在婴幼儿时代,人的能力差别很小,莫扎特生下来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作曲弹琴,只能躺在襁褓中让人照顾。孩子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决定孩子的教养与才能的发展。这一点我们从世界各地有关狼孩与野人的报道中也可以得到反证。世界上已知的狼孩子有十多名,其中最著名的是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她们被发现的时候,卡玛拉大约七八岁,阿玛拉约两三岁,她们不会说话,用四肢行走,怕光,怕水和火,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午夜后发出像狼似的嚎叫。阿玛拉第二年就死了。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虽然经过七年的教育,卡玛拉仅掌握4 5个词,勉强学会了几句话。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甚至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实践与环境影响的产物。
  然而婴幼期是天才核变的关键期,如果早期教育得当,就能将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而且年龄越小,潜能越大。如何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呢?铃木镇一主张用“加算式法”——也就是日积月累法。比如让孩子记诗词,可以每天一首,第二天在记诵新的诗词时,先背诵旧的,如此这般不断坚持,孩子的记诵能力就会从量到质发生飞跃。对于音乐的学习尤其如此。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年龄小的孩子比年龄大的孩子学得慢,但只要家长和老师有耐心,不断地鼓励孩子,到一定的时候,年龄小的孩子反而会学得更快更好。
  发掘和开发孩子的潜能,环境的刺激也非常重要。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音乐神童,这是因为他们都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假若莫扎特的父亲是木匠,从小没听过音乐,也没有见过小提琴,莫扎特三岁肯定不会作曲。
  除环境氛围之外,还应该让孩子跟“最优”的学习,模仿“最优”。铃木镇一在教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虽然努力学习,但拉琴的水平都高不到哪儿去。于是,他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会布置一首旋律简单但演奏技法高超的名曲,让孩子们去模仿。孩子都是喜欢模仿的,他们会一遍一遍不断地模仿名曲,期望自己的演奏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在这种模仿学习中,孩子们的技巧自然就提高了。
  会玩的孩子才是最有才能的孩子。
  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调皮捣蛋,学习的时候不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的时候慢慢腾腾,玩的时候却兴致勃勃。这些孩子往往令老师和家长头疼。
  爱玩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往往是很有才能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外界有趣好玩的事情会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把心思都放在那些事情上了,学习方面反而无暇顾及。因为好奇心重,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就显得调皮捣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铃木镇一曾经教过一个极端聪明的孩子寅次,寅次每次都学得比别人快,每当老师教新曲子的时候,其他孩子还没有学会拉,寅次早早就学会了。寅次没事干,就调皮捣蛋,影响老师教学。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铃木镇一。这一天,铃木镇一来到教室的时候,故意做了很多支签,每支签上有一首不同的曲子,让学生们来抽。大家立即有了兴趣。寅次抽中了一支和别的同学不同的曲子,为了让自己拉好这支曲子,在同学面前不丢脸,寅次努力练习,再也没有功夫调皮捣蛋了。铃木还用这样的“抽签法”布置家庭作业,每支曲子都是孩子们自己抽签抽到的,而不是老师布置的,孩子们自觉地将这支曲子变成了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任务,于是,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
  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强烈,他们总是会缠着大人问个没完。好奇心强烈的孩子,说明他的学习欲望也强烈,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但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切忌事事都有现成的答案。“记住,对于孩子的提问,你的正确的回答应该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它吧。’”铃木镇一如是说。
  性格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我们常常说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生活际遇,除了疾病天灾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大多数是人的性格决定的。铃木镇一也认为,性格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那些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朋友,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一些。
  一个人的性格大部分是随着成长的环境养成的。那些从小被苛求、被责备的孩子,往往自卑,那些从小缺乏爱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长大了也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父母对待孩子要宽容,绝对不可求全责备。要赏识自己的孩子,要懂得用鼓励和表扬去唤起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快乐成长。
  铃木镇一认为,很多父母经常责骂孩子,时常揭孩子的短,使他们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是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原因。
  药家鑫的案件之后,央视新闻记者柴静采访了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我仔细看了那一期节目。从药庆卫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得出这样的印象——药庆卫对儿子要求太严了,在对儿子的性格培养和情感的交流方面是缺失的。长大后的药家鑫惧怕责任,缺乏同情心,因而酿成了惨剧。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一种技能,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的人。才能突出的孩子如果同时拥有良好的性格,他就既能接受他人,也能被他人所接受,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一的才能等于无能。
  铃木镇一时常告诉他的学生:所谓才能,并不是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是实现完美人生的能力。“没有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爱好,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伟大人物,更不可能获得完美而快乐的人生幸福。”
  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但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世界一流。纳博科夫是文学家,平生最大的爱好却是研究蝴蝶。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将孩子的小聪明化成大聪明、真聪明,大聪明和真聪明才是智慧,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在音乐中聆听爱。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的手段是音乐教育,他每年都能培养700个小提琴神童,他们中的许多位已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但是,铃木镇一说,他并不是单纯训练孩子们的演奏技巧,而是要让他们发现音乐的美。他让孩子们欣赏世界名曲,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体会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音乐中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自觉追随莫扎特、巴赫等伟大艺术家的崇高人格。他并不以培养手提琴演奏家为目的,他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完美、高尚的人。铃木镇一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高尚优秀的人物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通过接触这样的人物,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感受,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良好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这是最根本的条件,有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未来掌握在教育者们的手中。虽然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但合宜的教育能让人趋于完美。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教育者,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一系列的能力都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在本文中,笔者结阿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了几点有效发挥学生实验主体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  随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纵观我国历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题,大多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写作。以广东高考作文为例:2009年《与你为邻》,要求:“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2010年《与你为邻》,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2011年《回到原点》,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2012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题目中的材料也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在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中阶段,德育对学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教育培养,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将其贯穿于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
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样经典的一句话,教育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有谁曾思考过:“爱到底是什么?”  小鹏,笔者班上的一个孩子,他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瘦瘦的,像一根竹竿,有点驼背,远远地从后面看就像个小老头。开学的第一天,他就低着头坐在了课室的最后一排再也不愿挪动他的位置。下课后,同学们都像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只有他还孤零零地坐在他的位置上,谁也不愿搭理。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是一个
尽管教育界不乏幼小衔接研究的案例与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象为城市中心幼儿园者居多,教材亦带有城市特点。隆回县地处山区,绝大部分幼儿园均设在农村。一线教师们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市面上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大多笼统言之,农村幼儿园只能移植城市幼儿的生活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也与农村儿童生存的现实环境严重脱节。鉴于此,我们三阁司中心学校在刘渡桥、张建魁等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刘兰珍老师
摘 要:“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以学生兴趣为本,创设有效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才能创设出自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与课外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
“教书育人”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不单要讲授本门学科的知识技能,还得立足文本,探究其蕴含的文“道”。  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特点是“渗透”,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能脱离文本的语言文字天马行空地讲授大道理,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既要讲授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辩证地统一起来。对此,目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就
初中数学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把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知识遗忘率反而更高,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应该践行新课改理念,切实为学生减轻负担。  一、实施减负教育,坚持以本为本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这种教学方式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子一般都语感好,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强,甚至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较一般学生出色。可是进入高年级段,常听老师抱怨,班上的孩子不爱读书了,每次问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举手的寥寥无几。    一、高年级学生不再热爱朗读的原因    随着学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板书尤其重要。有效的板书能够用只言片语把整篇内容的中心概括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板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从板书设计的要求出发,从小学语文课文最常见的文章内部联系入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