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效开端. 问题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数学教学往往从问题驱动开始,问题由情境衍生而成,情境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情境之于问题,犹如汤之于盐,盐固然为人所必须,但只有溶于汤中才能变得美味可口,才能被人吸收. 问题情境为数学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具体场景或操作平台,是数学知识技能孕育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的土壤,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得以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如何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将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他们以强大的探究动力?这是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有以下思考: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应该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轴”这一节内容时,数轴的概念很简单也很枯燥,怎样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你的课堂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上一个你最喜欢的数,然后我请一部分同学高举他写的数走到黑板前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同学写的数杂乱无章,有正数、负数、0,等等. 于是我又问:“同学们写的数太乱了,哪位能给这些数排排队?”马上有学生上台给这些数按大小顺序排队. 然后我乘胜追击问道:“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实数,同学们是否也可以给它们排排队呢?怎样排队比较好呢?”这无数个数按大小排成一队,学生们自然想到了用一条带有方向的直线来刻画. 这样,慢慢地休整,就得到了数轴的概念,并概括出了它的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做得都比较开心,也觉得这个过程很新颖,引入概念也很自然,同学们自然乐于接受这一新的知识.
  二、 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中的背景应符合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规律,蕴含的数学关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所以,选取情境素材的恰当与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比如,在“概”率这章节的“确定与不确定”中,要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 我以一个魔术开头将同学们带入课堂. 我准备了5张小卡片,每张卡片都写了一个数字,分别为1~5这五个数,其中一张正反面都写有1(学生不知). 然后开始抛卡片,每一次都把反面朝上的卡片拿走. 我请同学们猜一猜最后剩下的卡片上的数是几?同学们猜不着,觉得这是一个不确定事件. 我说最后结果肯定是1,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学生们都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游戏开始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看结果,试验了几次确实如我所说,同学们都很佩服我,也都很想知道原因. 这时一个聪明的同学指出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卡片被我做了手脚,这时候同学们恍然大悟. 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概率部分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的情境指向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而设计的. 比如,我在教学“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时的导入中,引用了笛卡尔的一句话:“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方程真的这么有用吗?带着这样的疑惑同学们很快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发现果然利用方程组快速而便捷地解决了几类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方程组的妙处. 同时也为接下来的两节课做好了铺垫,使同学们乐于选择用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四、情境创设有利于知识的类比迁移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课题导入时,我讲述了如下一个小故事:一天,老师来到了教室门口,竟发现门上印着一个大脚印,老师就问学生是谁做的,结果没有一名学生承认,老师让大家想想办法,如何用数学知识破此案?一名学生急中生智,用一张纸将门上的鞋印复制下来,与学生的鞋进行比对. “作案”的学生顶不住压力,只好承认错误,我趁热打铁道:“这就是全等的魅力. ”这个故事情境不包含任何问题,但它可以修改为一个问题情境. 后来,我在故事的结尾增加了教师提问:那么什么叫全等呢?教学也由此自然而然转向讨论全等的概念. 由于有了生动有趣的破案情境,教师的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类比迁移到全等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乐于讨论全等的含义,并对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疑是知之始.”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 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将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容易入手. 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旧问题进行延伸设计出有适当难度的推理性问题、批判性问题,促使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在发展水平”. 通过对旧问题进行延伸,不仅巩固了知识,对发展探究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还要便于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要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发现. 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使得方法可以是不唯一的,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拓宽,进而得出新的结论,这将会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
  总之,从教学设计考虑,问题情境要紧扣教学任务,反映知识本质,并尽可能简明扼要进入讨论主题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能达到一堂课的开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会给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但是,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情境,是为数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合理的数学素材为选择,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努力创设“合适的”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数学教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入脑入心,需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精彩互动,本文以《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为例,从情感互动、媒体促动、任务驱动和操作活动几方面加以具体阐述,促进课堂高效、灵动.  【关键词】 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 “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师: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既有对崭新理念的喜悦,也有对课程改革的困惑.因此,要了解新教材编写的目的,用探索与实践来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努力走适合普通高中数学课教学的道路.通过对教材编写的剖析,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夯实基础 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教材.  一、正确地把握数学新教材特点  1.促进形成多元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以
2014年高考马上就要来到,在最后这几个月,我们该如何复习数学,许多同学都很迷茫,实际上这段时间如果学法得当,还可以大有作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一、把握复习方向  1.考情分析  为了使本届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有效,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比如浙江省的二分法、程序语言、框图、复数,在“对数函数”里,删去了“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创意平板折叠桌的优化问题,根据桌体高度、桌面边缘线的形状大小和桌脚边缘线的大致形状等不同要求,借助多目标规划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优化模型,得到最优解决方案.全面分析了影响平板折叠桌的各种因素,对优化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平板折叠桌的稳固性好、加工方便、用材最少,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作出改进.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软件仿真;稳固性  引言  传统的折叠桌的
【摘要】 小学数学重在构建对数学的印象体系,提升学生对于探究数学的兴趣. 基于新课标理念,小学数学课堂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探究,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文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活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在活动中探求新知、在思考中解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经验;动静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旨在着力提升学生的
【摘要】 优秀的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儿童讲故事,图画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合理地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绘本故事,学生既可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发展抽象的过程.本研究以绘本的创意教学为研究的突破点,结合教学实例,力图探索绘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形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绘本教学;数学绘本  绘本故事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
“轴对称,数学美”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作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的思考,谈出来与同仁们交流学习.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数学中图形的基本变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作轴对称图形”则是介于“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它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动
【摘要】本文在对赏识教育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运用赏识教育,给学生播种信念等方面对赏识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赏识教育;实践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赏识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也会不断遇到学习障碍而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步伐.面对这
【摘要】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转变,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 教师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另谋出路”. 结合时代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要适度使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以“小数性质”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数教学,以此
【片段一】  师:(出示如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图1  先看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呢?  生:周长是16 cm.  师:再看这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生:周长是14 cm.  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上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而后粘贴,并将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生:30 cm.  师:是30 cm吗?  生:是26厘米.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