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高中语文教学重心发生转移。教师不仅要普及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实践角度来说,现行教学方法无法达成目标,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本文以古诗词阅读为例,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
前言:习总书记曾在《求是》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比较显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想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
(一)缺少互动
核心素养能否形成,关键要看师生之间是否保持良好互动。说实话,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大多采用诵读的方法。受限于时间因素,每次都是草草了事。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会直接去除互动环节。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将其称之为学习机器,一点也不为过。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必然无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想要提升人生感悟难比登天。
(二)欠缺情感
通过调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体会古代诗词中的美。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在于,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欠缺。在语文课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只注重形式讲解,并未对古诗词中各种形象象征进行深入分析。每首古诗词的特征不同,需要采取灵活教学。很显然,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只是理性讲解,学生会一直游离在诗词外,自然发现不了美。要不想让阅读教学流于形式,需要教师努力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在阅读课上,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打造精彩课堂,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鲜有拓展
细细观瞧下,每一首古诗词的用字用词都恰当好处。正因如此,才没有被时间的河流所淹没。要想品味诗词之美,需要组织拓展训练。实际上,鲜有教师开展这项工作。哪怕是有教师从事此项工作,也大多停留在表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解答相关习题。方法过于单一,会导致学生的眼界变的狭隘,品鉴能力停滞不前。
二、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一)体会言辞之美
节奏性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体会出来。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朗读时富有情感,通过专项练习,能够改善这种局面。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必然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言辞之美。
古诗歌的诵读方法有两个,一是按音节诵读,二是按意义诵读。一般来说,教师会传授第一种方法。在诵读五言诗时,不仅能够采用“二二一”的诵读方法方,还能“二一二”的方式进行诵读。相比于五言诗,七言诗的字数更多,可选择的诵读方法也会相应增加。常用的方法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三”。在诵读期间,节奏要把控好,语气也应该有所变化。举例来说,在阅读《锦瑟》一文时,在“忆”字那里要稍作停留,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不一会,拉回到现实,用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下一句话。在读到“惘然”一词时,学生要加入摇头的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无奈。
阅读能否出彩,取决于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感情基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善于刻画女性角色。在《琵琶行》一文中,既赞扬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也对她悲惨身世感到惋惜。倘若学生对这一切都不知晓,就无法感受到诗中的凄楚婉约。一提到李白,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如果不了解他的一生,很难感同身受,明明拥有旷世之才,却没有地方施展,着实很无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训练学生捕捉情感的能力。先展示背景资料,补齐认知短板,再做好朗读示范,体会古诗词的风格特征,最后对文字进行咀嚼,总结出情感基调。
(二)品味意境之美
“意境”一词最早出在中国,创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朝。王昌龄是一代文学大家,被世人称作“七绝圣手”。他提出了诗词三境界,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但并未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境的含义不断得到补充。古诗词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美,唯有产生情感共鸣,方能走进意境,感受古诗之美[3]。
无论是何種题材的诗词,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说了解诗人生平很有必要。苏轼,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在《定风波》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话说有一天,苏轼携友踏春,遭遇瓢泼大雨。其朋友显得惊慌失措,而苏轼却悠然自得。由此可见,苏轼的心情还不错,并没有受被贬的影响。故事讲完,就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就会主动表现出闲适、舒畅之情。
(三)感悟创造之美
生命不息,创造不止。在古诗词中蕴藏创造之美,教师竭尽所能调动学生感官,去探索,去发现。在每一周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古诗词。在课上,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重现当时场景。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融入作者思想,又如何模仿表达技巧。在课外,鼓励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的品鉴能力必然得到强化,为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古诗词阅读教学问题不断浮现,如何有效解决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需从言辞、意境等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以便发现其中蕴含的美。终有一日,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形成,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丽明.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20(06):164-165.
[2]叶荣.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4):65-67.
[3]杨宜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科技资讯,2020(29):160-161.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湖南 双峰 417700)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
前言:习总书记曾在《求是》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比较显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想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
(一)缺少互动
核心素养能否形成,关键要看师生之间是否保持良好互动。说实话,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大多采用诵读的方法。受限于时间因素,每次都是草草了事。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更有甚者,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会直接去除互动环节。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将其称之为学习机器,一点也不为过。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必然无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想要提升人生感悟难比登天。
(二)欠缺情感
通过调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体会古代诗词中的美。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在于,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欠缺。在语文课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只注重形式讲解,并未对古诗词中各种形象象征进行深入分析。每首古诗词的特征不同,需要采取灵活教学。很显然,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只是理性讲解,学生会一直游离在诗词外,自然发现不了美。要不想让阅读教学流于形式,需要教师努力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在阅读课上,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打造精彩课堂,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鲜有拓展
细细观瞧下,每一首古诗词的用字用词都恰当好处。正因如此,才没有被时间的河流所淹没。要想品味诗词之美,需要组织拓展训练。实际上,鲜有教师开展这项工作。哪怕是有教师从事此项工作,也大多停留在表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解答相关习题。方法过于单一,会导致学生的眼界变的狭隘,品鉴能力停滞不前。
二、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一)体会言辞之美
节奏性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体会出来。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朗读时富有情感,通过专项练习,能够改善这种局面。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必然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言辞之美。
古诗歌的诵读方法有两个,一是按音节诵读,二是按意义诵读。一般来说,教师会传授第一种方法。在诵读五言诗时,不仅能够采用“二二一”的诵读方法方,还能“二一二”的方式进行诵读。相比于五言诗,七言诗的字数更多,可选择的诵读方法也会相应增加。常用的方法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三”。在诵读期间,节奏要把控好,语气也应该有所变化。举例来说,在阅读《锦瑟》一文时,在“忆”字那里要稍作停留,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不一会,拉回到现实,用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下一句话。在读到“惘然”一词时,学生要加入摇头的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无奈。
阅读能否出彩,取决于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感情基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善于刻画女性角色。在《琵琶行》一文中,既赞扬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也对她悲惨身世感到惋惜。倘若学生对这一切都不知晓,就无法感受到诗中的凄楚婉约。一提到李白,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如果不了解他的一生,很难感同身受,明明拥有旷世之才,却没有地方施展,着实很无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训练学生捕捉情感的能力。先展示背景资料,补齐认知短板,再做好朗读示范,体会古诗词的风格特征,最后对文字进行咀嚼,总结出情感基调。
(二)品味意境之美
“意境”一词最早出在中国,创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朝。王昌龄是一代文学大家,被世人称作“七绝圣手”。他提出了诗词三境界,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但并未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境的含义不断得到补充。古诗词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美,唯有产生情感共鸣,方能走进意境,感受古诗之美[3]。
无论是何種题材的诗词,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说了解诗人生平很有必要。苏轼,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在《定风波》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话说有一天,苏轼携友踏春,遭遇瓢泼大雨。其朋友显得惊慌失措,而苏轼却悠然自得。由此可见,苏轼的心情还不错,并没有受被贬的影响。故事讲完,就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就会主动表现出闲适、舒畅之情。
(三)感悟创造之美
生命不息,创造不止。在古诗词中蕴藏创造之美,教师竭尽所能调动学生感官,去探索,去发现。在每一周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古诗词。在课上,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重现当时场景。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融入作者思想,又如何模仿表达技巧。在课外,鼓励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的品鉴能力必然得到强化,为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古诗词阅读教学问题不断浮现,如何有效解决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需从言辞、意境等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以便发现其中蕴含的美。终有一日,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形成,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丽明.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20(06):164-165.
[2]叶荣.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4):65-67.
[3]杨宜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科技资讯,2020(29):160-161.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湖南 双峰 41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