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猫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楼下有一个公园,专门为铁路职工提供休闲娱乐,当地人称它“铁路公园”。公园面积不大,设施倒是齐全,公园里里有树、草、假山和小桥。一个低矮的职工之家,破旧的和公园整体不协调,老人们倒是喜欢,里面打扑克,外面晒太阳。由于小桥下面没有水,假山上没有猴子,公园倒是冷清。除了老人在里面散步聊天,偶尔有淘气的孩子去荡秋千,爬上假山。后来,公园管委会把假山也围了起来,假山成了不能玩的假山,公园,孩子也很少去了。
  缺少了人,冷冷清清的公园草木倒是长得茂盛。几颗沙枣树和旱柳被小径分成了东一块和西一块。树下的杂草没人打扰,悠然地和树木分享着一片阳光,有些别人丢弃的流浪猫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草丛里,树墩下出没着。有时我也去公园转转,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猫。
  我不是特别喜欢猫的人。小时候老辈人讲,养狗不养猫,养狗看家护院,狗忠诚护主,猫嫌贫爱富,能共富贵不能共贫穷,那时听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只是隐隐觉得猫不可靠,狗是“忠”,猫就是“奸”。
  那时家里养了一只狗,白毛里掺杂着黑色,看家护院真是把好手,生人不敢来,偶尔大街上有孩子跑或者飞快的骑着自行车,那只狗总是跑到门口去问候下,吓得孩子跑得远远的,心惊胆战过后,回头吐口吐沫,骂着这只死狗。狗倒是不追,家里人呼喊它才摇着尾巴回来,狗对家忠诚,在村里落得个“讨人嫌”。
  养狗的同时,家里也有一只猫,一只白猫。猫倒是可爱,通体雪白,深深的瞳有不为人知的光。白猫是哥弟争抢的宠物,特别是冬天长长的夜,一只猫均匀地在被窝里呼吸也是件很美的事。猫也是乖,在哥弟的被窝里轮流睡着。家里年成好与不好,猫和狗都在家里热闹着。
  也许猫受够了几个没轻没重的孩子撕扯,猫开始不在被窝里睡,而是在床头立柜上面找到了家。床头柜很高,猫总是选择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爬上去偷偷睡觉,但它轻微的呼噜声暴露了它自己。我们有些愤怒,在屋里狂躁的吆喝着,猫探着头,知道狂躁的源头是因为它,跳下立柜逃窜了。这猫似乎读懂了我们的心思,躲躲闪闪的和这个家有了无形的距离。
  嫌弃猫,是从一次意外受伤开始。
  猫疏远了我们,在立柜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也懒得理它。一个晚上还在梦中,我感到嘴很疼,哇的一声就醒了。朦胧中一个黑影在我眼前一闪跳过,嘴破了,罪魁祸首是那只猫。以后在我回忆那个夜晚时,补脑画面应该是这样的:猫夜里睡足了,想从立柜下来,立柜旁睡个人,猫判断失误,前爪搭到了我的嘴上,用力一跃,鲜血淋漓。
  猫自然成了众矢之的,棍棒追了好几圈,白猫成了棍棒下的丧家之猫。
  经历了“猫挠”事件后,我嘴唇上猫爪开槽的地方留下了一条爪痕,至今还在。想着自己被毁容的嘴,每次见到家里的白猫,我都禁不住恨恨地挥舞着拳头,猫见了我自然远远地溜开了。
  养猫的人家里都有个猫洞,猫夜晚可以在外面捉捉老鼠,吃喝拉撒也就在外面解决。被挠后的第一个冬天,一个下雪的晚上,摸着嘴上留着的疤,越想越气,悄悄把家里的猫洞堵上了。
  第二天早晨,家里的白猫冻死在猫洞口,身上盖着厚厚的一层雪。
  以后,家里没有再养猫。
  成了家,家里的孩子嚷着要养猫,我说着猫的不好,猫自然没养。搬到“铁路公园”附近,在公园走一走,偶尔可以看见猫。
  重新开始关注猫是从每天的扔垃圾时开始的。楼区垃圾桶放在一层的绿地旁,时常从桶里会跳出一只不同颜色的猫,仓惶中都逃向了同一个地方:“铁路公园”。有一只像极了小时候家里养着那只白猫。逃走的途中,又停下来望着我,像极二十年前的那個画面,深深的瞳里有不为人知的光瞬间击中,白猫复生,少年已不是当年模样。
  自从见了那只白猫,想去公园的念头更强烈了。
  公园人少,猫很多,走着走着熟悉了几只猫。慵懒的花猫、猎人般警惕的黑猫,可爱的自然是一只肥胖的黄猫,走起路来就是微缩版的小老虎,每次想靠近它,想回忆下小时候摸猫的感觉,胖黄猫总是远远的见到我拿起手机就跑开,也许在猫眼里手机就是一块砖头。而那只白猫是在和女儿一起散步的时候不期而遇。
  秋天的一个下午,地上落满了树叶,那只通体雪白的猫从草丛里走出,女儿喊着:“爸爸,爸爸,猫!”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从雪地里走来的那只猫。竟忍不住像小孩子似的“喵喵喵”叫着。白猫听到了!顺着声音走来,伸着头在女儿的腿上来回蹭着,也不断的“喵喵喵”地叫着。白猫也蹭着我的腿,绕着腿绕圈,那瞳深深地望着我,“我要养一只猫”女儿摸着猫,猫望着我,风吹起落叶,我的声音只有自己听到“它没有怨恨我,它没有怨恨我”!
  我经常去“铁路公园”散步,有只白猫在等我。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
期刊
一  北风凛冽,破残军旗猎猎作响。血流成河,邗国大地一片狼藉。  丢盔卸甲,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夫差站在尸体隆起的高地,衣襟飘飞。仰天大笑,挥剑东指“此地筑邗沟,通长江淮河,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银色宝剑闪出阴寒之气。回首又道:“人道邗地玉树琼花天下绝,在朕邗城殿后辟一园子,朕北平中原归而赏花!”  二  御花园中,暖风熏人。杨广信步园中,满眼飞琼淡泞,玉树琼花。  “白嫩之间透着些许金
期刊
小時候缺衣少吃,杏子没等黄了就被孩子们给下了。四月初八刚过,杏花也没落多久,满树的青杏挂满枝头,绿绿的,嫩嫩的,酸不溜溜的,孩子们就开始惦记它了。  那时的杏树也少,有的人家门前有一两株算是好人家了,杏子成了“奇珍异宝”,所以只要杏子挂了枝,主人家就特别留心,尤其是杏子快黄的时候,主人就会二十四小时看护,要么人睡在树下,要么把大黄狗拴在树旁。记得小学上学时路过村里一家人家,我们管主人叫贵成叔,他是
期刊
一个人的梦想决定着他飞行高度与飞得有多远。在陕北大地有一位一直为人生梦想努力追逐的人,他就是我的老师——黄瑾先生。  他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拼搏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也是一位特别宽厚善良的一个人。他像一支火红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崇高伟业,是国家重要精神文化源泉。教育兴则国家兴,所以教育事业一直在国计民生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
期刊
碧绿的澜沧江,有一位美丽的傣家姑娘,手把一支劃船的小浆。船上载着胶农丰收的喜悦,载着姑娘甜美的希望;有一个壮实的汉家小伙,一头潜进水里二十多米远,手上举出小鱼儿,嘴里哼着傣语曲,随着姑娘的船儿漂游到江岸。这一幕就像电影,就像散文诗歌描写的那样。  姑娘名叫小草阿雅,生长在百业兴旺的曼兰小寨,竹楼两边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不时流畅她头插孔雀羽毛唱着的歌。楼前茶山翡翠,原始森林野象谷,千年古韵橄榄坝;楼后
期刊
夏至前,回了趟乡下老家,一个北方偏僻的小镇,东西横竖一条街,任意方向走,没几步,都是农田。我生长在这里,熟悉这的一切,这儿没有燥热的晚风,没有映满霓虹灯的酒杯,这里的一切都是是安静的,沉默的,清凉的。  从天微微亮开始,田野在黎明时的静谧中就保持着一分清凉,草木葱茏湿润,鱼白东方的云暧昧不明,不知今天是雨是晴。几声鸡鸣打破疑惑也打破了村落的安静,父辈们匆匆吃过早饭,点点星光下,二舅顺着门前几条弯弯
期刊
在游圣徐霞客登过泰山的齐鲁大地上,于五岳之首东岳泰山的西北二百公里处,有一个已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镇——清平镇,位于鲁西北高唐县西南部的黄河故道。  早就听说清平有一处世外桃源。阳春三月,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有幸游览了这个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清平生态公园。细雨纷飞,怀着丝丝缕缕的春意坐上了车,思绪不由地随着车轮启动起来,春暖人间桃花开,朵朵妩媚惹人爱。那些光影中留存的古朴画面,也许会为我们拼接起一个风
期刊
位于即墨城东二十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前麦泊,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村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房焕然一新,小楼也拔地而起。最让人们高兴的是村里漫坡遍野的果园,培育了蜜桃、油桃、苹果等等,这些果子也成为了我们村一张甜美的名片。  我特别喜欢在满园桃花盛开的时候,置身在园中,或行走在园间的小路上。待到春风吹来,满园桃花就如仙女。一片片白色、黄色、粉红色的裙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  
期刊
春节后很想去看看家乡山东昌乐县南端新建成的汶河大桥,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  自从2018年夏季“魔蝎”和“温比亚”两股台风携手而来、叠加袭击,汹涌澎湃的洪水像猛兽一般,把我县南部已建成18年的汶河平原大桥轰然冲垮。大桥逝去,也带走了两岸的人们说不尽的乡色、乡事,道不完的乡情、乡愁。一时,不少喝着汶河水长大的文人墨客大发感慨,或撰文,或吟诗,抒发伤感……令人欣喜的是,沒过多久,便有一座临时钢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