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后很想去看看家乡山东昌乐县南端新建成的汶河大桥,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
自从2018年夏季“魔蝎”和“温比亚”两股台风携手而来、叠加袭击,汹涌澎湃的洪水像猛兽一般,把我县南部已建成18年的汶河平原大桥轰然冲垮。大桥逝去,也带走了两岸的人们说不尽的乡色、乡事,道不完的乡情、乡愁。一时,不少喝着汶河水长大的文人墨客大发感慨,或撰文,或吟诗,抒发伤感……令人欣喜的是,沒过多久,便有一座临时钢栈桥神奇般的飞架南北,让两岸的人们兴奋不已。看了朋友圈里发的微信图片,一直想去看看这钢栈桥真景,但总未成行。直到去年深春与朋友说起,竟然同时有了一起去看看的冲动,于是驱车前行。
我们驱车五十公里,终于一睹钢栈桥的风采。只见一座座钢构桥墩立于河道里,一道平直的桥梁依附着桥墩横跨南北,很难想象从开建到投入使用,竟用了6天6夜时间。桥面上,车辆南来北往。还没来得及惊叹现代化造桥技术的神奇,目光便又被吸引到了钢栈桥的东侧,那里,紧靠着的是一座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新桥。只见主体已经完工,桥面宽阔而平整。工地上来回穿梭的运输汽车,不停转动的大型吊车,挥汗如雨的造桥工人……整个场面忙碌但不慌乱,有条不紊。桥的两端,聚集了三两成群的人们,看得出,与我们一样也是来看桥的,大家或指指点点,或拍照留影,全然不顾时值烈日当空、气温如烤的大热天气。
这次去汶河看桥的一个半月后,便看到微信群里传来的一则消息:连接昌乐、安丘两县市的汶河平原大桥,竣工通车。消息说,桥长387米,宽16米,采用肋板台、柱式墩、钻孔灌注基础,设计洪水频率为一百年一遇,总投资3000余万元。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我想去看看,但终未去成。
我真的关注起桥来了。还是去年初夏,听说县城昌盛街西首的丹河大桥正在兴建,我一连去观看施工现场好几次。这不,那次去看正赶上吊装桥梁的预制构件。每块构件宽3米,4块并排按放在桥墩横梁上是12米的样子,这便是桥的宽度。我还仔细看了桥东端的建桥图文说明看板,得知这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桥全长186米。与桥一起施工的,还有宝通街至寿光边界的丹河综合治理工程。去年洪水突袭时,丹河3孔石拱桥桥同样被毁。为了不影响居民通行,政府修筑了一座放置了流水管道的土坝。随着新桥的建设,土坝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届时,昌乐县城脚下不仅多了一座现代新桥,更增添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丹河桥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观看施工的人们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从观看者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惊喜、满足、感慨、赞许,挂满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一位老农边看边说:“现在修桥,工地上看不到几个人,满眼却是机械,了不得啊!”一蓝衣少女打着一把红伞,一定要她的男朋友给照一张相,并说:“等桥修好了以后旧地重游,在同一位置再照一次,一起放到博客里留作纪念”,“我要见证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不乏赞美桥的文字。家乡的桥,虽也有美的外观形象,但在百姓心里,则更看重她的现实功能。
再把悠悠思绪,拉回到2018年那场洪水之后。家乡一座座老桥跟随凶猛的洪水而去,一座座新桥重新横跨在大大小小不同的河流之上。回想历史上的1974年,山东昌乐县也遭遇过一场洪涝灾害,户户墙倒,村村洪涝,县城一隅堪比汪洋。我不知道记忆中的这场自然灾害,与2018年的洪水危害程度该如何对比,但我却分明知道,抗洪救灾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我就在想,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里,这眼中所洞见的心中景色,仅仅是桥吗?不,那是一座座抗洪救灾、造福百姓的历史丰碑;而这些桥仅仅是横跨在河流上、道路上吗?也不,她还巍然屹立在全县人民的心中!
家乡看桥,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精致入微的工笔画。说不完的“桥”故事,扯不断的“桥”情丝。
——选自2020年7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
自从2018年夏季“魔蝎”和“温比亚”两股台风携手而来、叠加袭击,汹涌澎湃的洪水像猛兽一般,把我县南部已建成18年的汶河平原大桥轰然冲垮。大桥逝去,也带走了两岸的人们说不尽的乡色、乡事,道不完的乡情、乡愁。一时,不少喝着汶河水长大的文人墨客大发感慨,或撰文,或吟诗,抒发伤感……令人欣喜的是,沒过多久,便有一座临时钢栈桥神奇般的飞架南北,让两岸的人们兴奋不已。看了朋友圈里发的微信图片,一直想去看看这钢栈桥真景,但总未成行。直到去年深春与朋友说起,竟然同时有了一起去看看的冲动,于是驱车前行。
我们驱车五十公里,终于一睹钢栈桥的风采。只见一座座钢构桥墩立于河道里,一道平直的桥梁依附着桥墩横跨南北,很难想象从开建到投入使用,竟用了6天6夜时间。桥面上,车辆南来北往。还没来得及惊叹现代化造桥技术的神奇,目光便又被吸引到了钢栈桥的东侧,那里,紧靠着的是一座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新桥。只见主体已经完工,桥面宽阔而平整。工地上来回穿梭的运输汽车,不停转动的大型吊车,挥汗如雨的造桥工人……整个场面忙碌但不慌乱,有条不紊。桥的两端,聚集了三两成群的人们,看得出,与我们一样也是来看桥的,大家或指指点点,或拍照留影,全然不顾时值烈日当空、气温如烤的大热天气。
这次去汶河看桥的一个半月后,便看到微信群里传来的一则消息:连接昌乐、安丘两县市的汶河平原大桥,竣工通车。消息说,桥长387米,宽16米,采用肋板台、柱式墩、钻孔灌注基础,设计洪水频率为一百年一遇,总投资3000余万元。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我想去看看,但终未去成。
我真的关注起桥来了。还是去年初夏,听说县城昌盛街西首的丹河大桥正在兴建,我一连去观看施工现场好几次。这不,那次去看正赶上吊装桥梁的预制构件。每块构件宽3米,4块并排按放在桥墩横梁上是12米的样子,这便是桥的宽度。我还仔细看了桥东端的建桥图文说明看板,得知这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桥全长186米。与桥一起施工的,还有宝通街至寿光边界的丹河综合治理工程。去年洪水突袭时,丹河3孔石拱桥桥同样被毁。为了不影响居民通行,政府修筑了一座放置了流水管道的土坝。随着新桥的建设,土坝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届时,昌乐县城脚下不仅多了一座现代新桥,更增添了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丹河桥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观看施工的人们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从观看者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惊喜、满足、感慨、赞许,挂满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一位老农边看边说:“现在修桥,工地上看不到几个人,满眼却是机械,了不得啊!”一蓝衣少女打着一把红伞,一定要她的男朋友给照一张相,并说:“等桥修好了以后旧地重游,在同一位置再照一次,一起放到博客里留作纪念”,“我要见证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不乏赞美桥的文字。家乡的桥,虽也有美的外观形象,但在百姓心里,则更看重她的现实功能。
再把悠悠思绪,拉回到2018年那场洪水之后。家乡一座座老桥跟随凶猛的洪水而去,一座座新桥重新横跨在大大小小不同的河流之上。回想历史上的1974年,山东昌乐县也遭遇过一场洪涝灾害,户户墙倒,村村洪涝,县城一隅堪比汪洋。我不知道记忆中的这场自然灾害,与2018年的洪水危害程度该如何对比,但我却分明知道,抗洪救灾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我就在想,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里,这眼中所洞见的心中景色,仅仅是桥吗?不,那是一座座抗洪救灾、造福百姓的历史丰碑;而这些桥仅仅是横跨在河流上、道路上吗?也不,她还巍然屹立在全县人民的心中!
家乡看桥,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精致入微的工笔画。说不完的“桥”故事,扯不断的“桥”情丝。
——选自2020年7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