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想象 情感 赏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2.016
课堂有情,方能感人至深;学生动情,方能入情入境。课堂情从何来?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我深受启发。
一、 在想象中理解文本,奠定情感基调
鱼老师在引导理解了“善鼓琴、善听”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后,继续引导学生玩味“善”字——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善”?
生:四个。(善鼓琴、善听、两个“善哉”。)
师:前两个“善”和后两个“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前两个“善”字的意思我们理解了,是擅长、善于;后两个“善”字意思是什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借助课本的注解了。“善哉——”
生1:表示的意思是语气词。
生2:是感叹。
师:是感叹,是赞叹。“哉”是语气词,“善哉”在一起是表示感叹的意思。同学们,我们赞叹一个人时可以怎么说?
生:太棒了!
师:“太棒了”,这是赞叹。我想表示赞叹的词语不仅仅只有一个“太棒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1:太好了!
生2:真好啊!
生3:太完美了!
生4:棒极了!
生5:太精彩了!
……
师:鱼老师也禁不住要对你们说一句“善哉”。“善哉”就是表示赞叹的意思。
……
启发:古文是意向与氛围的精灵。很多精妙的意蕴,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想要他们深层次地感悟古文是有一定难度的,鱼老师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引入课堂,用联想现实生活的情境去体会古文的文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领悟到作者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感触的自然流泻,这为学生下一步与作者进行心灵共振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 在想象中对话心灵,丰富情感体验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俞伯牙,出示了一段话:俞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高超的七弦琴演奏而出名,曾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语。)
师:……伯牙在弹琴的时候连吃草的马儿都仰起了头在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看来,伯牙的琴声的确是出神入化,连吃草的马儿都会静立不动。我想既然他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当中不仅仅只会表现文章当中写到的“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在伯牙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除了这巍峨的泰山,除了这宽广的江河,还会表现什么情景?
生1:还会表现蓝天和白云。
生2:还会表现潺潺的流水。
生3:还会表现广袤的草原。
生4:还可以表现蒙蒙的细雨。
生5:还可以表现一泄千里的瀑布。
生6:还可以表现清脆的鸟鸣声。
生7:还可以表现奔驰的骏马。
……
师:我想,伯牙的琴声当中正如同学们所说,一定还会表现那“萧萧落木、茫茫沧海”。一起说(手指课前交流时呈现的那组词语)——
生:连连飞瀑。
生:瑟瑟秋风。
生:还会表现悠悠云朵、绵绵春雨、蒙蒙烟雨、漫漫黄沙、皑皑白雪。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当中,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会表现许多动人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们都是钟子期,伯牙鼓琴的时候,他心里想到的是巍峨的泰山,透过伯牙的琴声,我们仿佛看到泰山就屹立在眼前,于是,我们会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们会这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现在,你们都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又会看到什么?此时,伯牙心里想到的是那萧萧的落木,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萧萧兮若落木。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沧海,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茫茫兮若沧海。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飞瀑,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到那一泄千里的飞瀑,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连连兮若飞瀑。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秋风,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瑟瑟兮若秋风。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云朵,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悠悠兮若云朵。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烟雨,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蒙蒙兮若烟雨。
……
师:好一个善问的鱼老师,好一群善听的同学,这真是伯牙之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于一段偶然,偶遇知音,过去没有人能听懂的琴声而子期却能心神领会。于是,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在这一个无眠的夜晚,你们觉得这两个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
启发:只有与作者心灵相通,才有可能进入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进而真正读懂、悟透古文。而古文一般都很简约,空白很多,此时,鱼老师便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心境、思绪,并通过极富诱导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置换为古人的角色,边思考边述说……在这里,理解文本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表述,那是一种心灵的共鸣、浸染和提升。像这样感悟古文,才是古文学习的应有策略。
三、 在想象中品味意境,情感交融升华
师:二人约定来年的中秋再相聚。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会是怎么度过的呢?
生1:我认为伯牙会伤心,因为没有钟子期这个知音听他弹琴;钟子期也会伤心,因为他不能听到伯牙弹琴了。
师:这样难遇的知音,一年当中(他们)在忧郁中度过,因为他们太思念彼此了。
生2:我认为在伯牙每次弹琴的时候都会想起当时他们相遇的情景,想象伯牙弹琴的时候,子期是怎样体会的……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高山,这样你会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时,心里想到的是流水,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在这一年当中,他们是在彼此的思念当中度过。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江边,谁知,迎接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
(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不禁悲痛欲绝道:天,不该灭我知音;地,不该亡我知音。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啊!为什么伯牙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呢?
生1: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伯牙觉得,世界上只有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才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
师:此曲只为知音弹。
生2:我觉得应该是伯牙想:世上弹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很少,唯有钟子期。所以伯牙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
师:是啊!伯牙悲痛欲绝,子期死,往日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伯牙不禁会想到:他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高山,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再也没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知音已死,此曲为谁而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
启发:以正面解析的方法去理解古文,无论是从学习策略层面,还是从领悟古文内蕴本身而言,都是不够的。而理解“知音”的真意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的空间,去感悟伯牙、子期的知音情,使课堂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学生的感情体悟得到了升华。
其实,鱼老师教学《伯牙绝琴》一课,利用想象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真意,是随处可见的,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个片段,如“次日清早,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江口洒泪而别,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听着这背景音乐,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知音偶遇,知音相识,知音相赞,知音相送时的情景……”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思考,进而理解文中主人公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有思想穿透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中情感的深度感悟。
古文言简意赅,往往寥寥数语却意象万千。这无限的想象空白,就是古文精灵舞蹈的天堂,教师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个中情思,古文独特的情感殿堂之门便轰然洞开了。(责编白聪敏)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2.016
课堂有情,方能感人至深;学生动情,方能入情入境。课堂情从何来?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我深受启发。
一、 在想象中理解文本,奠定情感基调
鱼老师在引导理解了“善鼓琴、善听”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后,继续引导学生玩味“善”字——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善”?
生:四个。(善鼓琴、善听、两个“善哉”。)
师:前两个“善”和后两个“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前两个“善”字的意思我们理解了,是擅长、善于;后两个“善”字意思是什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借助课本的注解了。“善哉——”
生1:表示的意思是语气词。
生2:是感叹。
师:是感叹,是赞叹。“哉”是语气词,“善哉”在一起是表示感叹的意思。同学们,我们赞叹一个人时可以怎么说?
生:太棒了!
师:“太棒了”,这是赞叹。我想表示赞叹的词语不仅仅只有一个“太棒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1:太好了!
生2:真好啊!
生3:太完美了!
生4:棒极了!
生5:太精彩了!
……
师:鱼老师也禁不住要对你们说一句“善哉”。“善哉”就是表示赞叹的意思。
……
启发:古文是意向与氛围的精灵。很多精妙的意蕴,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想要他们深层次地感悟古文是有一定难度的,鱼老师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引入课堂,用联想现实生活的情境去体会古文的文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领悟到作者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感触的自然流泻,这为学生下一步与作者进行心灵共振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 在想象中对话心灵,丰富情感体验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俞伯牙,出示了一段话:俞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高超的七弦琴演奏而出名,曾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语。)
师:……伯牙在弹琴的时候连吃草的马儿都仰起了头在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看来,伯牙的琴声的确是出神入化,连吃草的马儿都会静立不动。我想既然他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当中不仅仅只会表现文章当中写到的“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在伯牙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除了这巍峨的泰山,除了这宽广的江河,还会表现什么情景?
生1:还会表现蓝天和白云。
生2:还会表现潺潺的流水。
生3:还会表现广袤的草原。
生4:还可以表现蒙蒙的细雨。
生5:还可以表现一泄千里的瀑布。
生6:还可以表现清脆的鸟鸣声。
生7:还可以表现奔驰的骏马。
……
师:我想,伯牙的琴声当中正如同学们所说,一定还会表现那“萧萧落木、茫茫沧海”。一起说(手指课前交流时呈现的那组词语)——
生:连连飞瀑。
生:瑟瑟秋风。
生:还会表现悠悠云朵、绵绵春雨、蒙蒙烟雨、漫漫黄沙、皑皑白雪。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当中,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会表现许多动人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们都是钟子期,伯牙鼓琴的时候,他心里想到的是巍峨的泰山,透过伯牙的琴声,我们仿佛看到泰山就屹立在眼前,于是,我们会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们会这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现在,你们都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又会看到什么?此时,伯牙心里想到的是那萧萧的落木,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萧萧兮若落木。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沧海,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茫茫兮若沧海。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飞瀑,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到那一泄千里的飞瀑,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连连兮若飞瀑。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秋风,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瑟瑟兮若秋风。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云朵,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悠悠兮若云朵。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烟雨,你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蒙蒙兮若烟雨。
……
师:好一个善问的鱼老师,好一群善听的同学,这真是伯牙之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于一段偶然,偶遇知音,过去没有人能听懂的琴声而子期却能心神领会。于是,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在这一个无眠的夜晚,你们觉得这两个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
启发:只有与作者心灵相通,才有可能进入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进而真正读懂、悟透古文。而古文一般都很简约,空白很多,此时,鱼老师便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心境、思绪,并通过极富诱导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置换为古人的角色,边思考边述说……在这里,理解文本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表述,那是一种心灵的共鸣、浸染和提升。像这样感悟古文,才是古文学习的应有策略。
三、 在想象中品味意境,情感交融升华
师:二人约定来年的中秋再相聚。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会是怎么度过的呢?
生1:我认为伯牙会伤心,因为没有钟子期这个知音听他弹琴;钟子期也会伤心,因为他不能听到伯牙弹琴了。
师:这样难遇的知音,一年当中(他们)在忧郁中度过,因为他们太思念彼此了。
生2:我认为在伯牙每次弹琴的时候都会想起当时他们相遇的情景,想象伯牙弹琴的时候,子期是怎样体会的……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高山,这样你会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时,心里想到的是流水,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在这一年当中,他们是在彼此的思念当中度过。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江边,谁知,迎接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
(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不禁悲痛欲绝道:天,不该灭我知音;地,不该亡我知音。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啊!为什么伯牙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呢?
生1: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伯牙觉得,世界上只有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才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
师:此曲只为知音弹。
生2:我觉得应该是伯牙想:世上弹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很少,唯有钟子期。所以伯牙说“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无子期”。
师:是啊!伯牙悲痛欲绝,子期死,往日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伯牙不禁会想到:他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高山,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再也没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知音已死,此曲为谁而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
启发:以正面解析的方法去理解古文,无论是从学习策略层面,还是从领悟古文内蕴本身而言,都是不够的。而理解“知音”的真意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的空间,去感悟伯牙、子期的知音情,使课堂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学生的感情体悟得到了升华。
其实,鱼老师教学《伯牙绝琴》一课,利用想象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真意,是随处可见的,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个片段,如“次日清早,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江口洒泪而别,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听着这背景音乐,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知音偶遇,知音相识,知音相赞,知音相送时的情景……”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思考,进而理解文中主人公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有思想穿透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中情感的深度感悟。
古文言简意赅,往往寥寥数语却意象万千。这无限的想象空白,就是古文精灵舞蹈的天堂,教师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个中情思,古文独特的情感殿堂之门便轰然洞开了。(责编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