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9年秋,新课改实验在我省进行地如火如荼,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接受式学习”这种长期以来这种学校教育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探究性教育方式,这不仅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也对学生发起了新的挑战,这种模式下学生应具备新的能力如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主体意识等等。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0-01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不仅仅要求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配合也尤其的重要。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并且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让仅仅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有效殿堂,这不仅对各位老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莘莘学子有了新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生应突破以往的循规蹈矩,关键要具备以下意识和能力: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其中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结构的优化,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而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忽略了问题解决过程中锁隐含的方法,多强调对结论的理解、记忆,所以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弱化,思考能力的退化,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在新的问题面前那么他们还是会感到手足无措。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就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向学生解答问题,而更多的是应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等待学生来向我们解答,并且对其答案适当质疑和肯定,让学生自己享受收获的乐趣。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过于强调接受学習、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所以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收,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及性格的培养,而新课改下的教育针对此不足提出新的尝试,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课堂模式,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体意识就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把对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规律的探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因此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对今后的人生也非常又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真正做到小组间的合作讨论,让学生自己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对于有较强故事性的课文可以选择角色扮演,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视频片段,声音,图片将更加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等等。再次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后要注意适当的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体现时代要求,这对教育提出了由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于社会的需求。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无限的知识,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病。用创设情景式教学,融启发性、知识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注重把学生突出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再别康桥》,这是高一第一单元的一首离别诗,那么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回想初中学过的离别诗,从而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点,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这首诗歌带给我们的“三美”。 2. 教学中,以趣设疑,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诱导激疑是兴趣的动力,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多设置有效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汲取。3.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借助悲伤低沉的辛德勒的名单插曲音乐和图片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准确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总之,面对新课改,老师和学生都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全面更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共同谱写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0-01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不仅仅要求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配合也尤其的重要。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并且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让仅仅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有效殿堂,这不仅对各位老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莘莘学子有了新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生应突破以往的循规蹈矩,关键要具备以下意识和能力: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其中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结构的优化,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而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忽略了问题解决过程中锁隐含的方法,多强调对结论的理解、记忆,所以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弱化,思考能力的退化,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在新的问题面前那么他们还是会感到手足无措。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就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向学生解答问题,而更多的是应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等待学生来向我们解答,并且对其答案适当质疑和肯定,让学生自己享受收获的乐趣。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过于强调接受学習、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所以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收,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及性格的培养,而新课改下的教育针对此不足提出新的尝试,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课堂模式,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体意识就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把对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规律的探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因此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对今后的人生也非常又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真正做到小组间的合作讨论,让学生自己体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对于有较强故事性的课文可以选择角色扮演,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视频片段,声音,图片将更加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等等。再次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后要注意适当的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体现时代要求,这对教育提出了由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于社会的需求。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无限的知识,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病。用创设情景式教学,融启发性、知识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注重把学生突出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再别康桥》,这是高一第一单元的一首离别诗,那么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回想初中学过的离别诗,从而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点,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这首诗歌带给我们的“三美”。 2. 教学中,以趣设疑,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诱导激疑是兴趣的动力,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多设置有效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汲取。3.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借助悲伤低沉的辛德勒的名单插曲音乐和图片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准确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总之,面对新课改,老师和学生都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全面更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共同谱写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