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互动的纽带,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语文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效提问具有目的明确、语意清楚、时机恰当、对象开放、启发思维、充满艺术、适当反馈等特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主要有:要掌握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调控有效提问的时机;要把握有效提问的言语特点;要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要注意有效提问的等候时间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优化课堂教学。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互动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体现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发展效果明显。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创设性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当前语文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
首先是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的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误以为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越多,互动机会越多,课堂气氛越热烈,学生回答越准确,就越是一节成功的课,否则就不是。教师的这种理解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问”是为了“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则不如不问。
(二)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不高
纵观当下课堂,教师们所提问题大多是低认知水平的知识型事实类问题,缺乏思考型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来回答,或者只需复述,记忆或背诵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我们确实能听到学生震耳欲聋的“回音”,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然而实际上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的展开,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的学习态度与思维的惰性。
(三)提问呈单向性,忽略了互动性
提问时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缺乏互动性。自己提问作出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评价。
三、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
(一)掌握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点相联系,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结合点处布设悬念,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于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划归为已知区。
(二)调控有效提问的时机
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主要做法是:
1.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提问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就能强烈的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如第九册《珍珠鸟》,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课堂上抓住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矛盾变化提问,“为什么珍珠鸟开始很怕‘我’,后来非常信赖‘我’?”“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积极地投入文体的阅读中。可见,让提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发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思维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课堂因此而格外鲜亮,活跃。
2.在学生处在“愤悱”时提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名言。意即教师若不使学生处在非知想知、非懂想懂、难言想言的心理状态,就难以指导学生善其思、懂其意、明其理。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为他们创设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情境。
3、在学生的思维受困时提问
除了预设的问题外,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随机应变,独具一双慧眼,敏锐的捕抓学生的生成资源或思维的瑕疵,独具一颗慧心,抓住契机,及时提出有份量的问题。
(三)把握有效提问的言语特点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课堂内师生间的交往的主要工具就是言语交往,其中教师提问的言语是传达信息、刺激学生思想的主要工具。教师提问的言语既有在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景性言语的特点,又具有独白言语所持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间断性。而提问与陈述、祈使相比是一种更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地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如果都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但是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引问的话,可引领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境,集中精神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通过有效地提问,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地方式。当然,衡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要看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能否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思维状况动态的生成新的问题。总之,教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提问理念、策略和提问技能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骆婷,女,江西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单位:青溪中学,教师,写作方向:学术研究。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互动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体现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发展效果明显。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创设性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当前语文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
首先是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的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误以为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越多,互动机会越多,课堂气氛越热烈,学生回答越准确,就越是一节成功的课,否则就不是。教师的这种理解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问”是为了“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则不如不问。
(二)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不高
纵观当下课堂,教师们所提问题大多是低认知水平的知识型事实类问题,缺乏思考型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来回答,或者只需复述,记忆或背诵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我们确实能听到学生震耳欲聋的“回音”,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然而实际上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的展开,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的学习态度与思维的惰性。
(三)提问呈单向性,忽略了互动性
提问时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缺乏互动性。自己提问作出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评价。
三、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
(一)掌握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点相联系,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结合点处布设悬念,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于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划归为已知区。
(二)调控有效提问的时机
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主要做法是:
1.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提问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就能强烈的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如第九册《珍珠鸟》,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课堂上抓住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矛盾变化提问,“为什么珍珠鸟开始很怕‘我’,后来非常信赖‘我’?”“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积极地投入文体的阅读中。可见,让提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发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思维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课堂因此而格外鲜亮,活跃。
2.在学生处在“愤悱”时提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名言。意即教师若不使学生处在非知想知、非懂想懂、难言想言的心理状态,就难以指导学生善其思、懂其意、明其理。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为他们创设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情境。
3、在学生的思维受困时提问
除了预设的问题外,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随机应变,独具一双慧眼,敏锐的捕抓学生的生成资源或思维的瑕疵,独具一颗慧心,抓住契机,及时提出有份量的问题。
(三)把握有效提问的言语特点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课堂内师生间的交往的主要工具就是言语交往,其中教师提问的言语是传达信息、刺激学生思想的主要工具。教师提问的言语既有在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景性言语的特点,又具有独白言语所持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间断性。而提问与陈述、祈使相比是一种更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地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如果都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但是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引问的话,可引领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境,集中精神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通过有效地提问,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地方式。当然,衡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要看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能否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思维状况动态的生成新的问题。总之,教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提问理念、策略和提问技能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骆婷,女,江西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单位:青溪中学,教师,写作方向: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