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用主题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故如何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主题要切合实际,合理可行,主题要体现自主性原则这三种方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确定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88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及问题为核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以主题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选择和确定一个适当的研究主题就成为关键性的第一步。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学生在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时面临种种问题,本文就如何确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谈一些小策略。
一、主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那么确定活动主题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资源,敏锐挖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从中寻找和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作为活动的主题。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再加上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从而更助长了学生浪费的不良风气。校园里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用笔浪费等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普遍没有珍惜、节约的意识。建设节约型学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圣地,应该教会学生意识到浪费有限的资源等于危害人类自己。为此,我决定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并一一进行列举,同时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浪费图片进行佐证,播放采集到的学生在校园里浪费资源的视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效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接着,通过播放资源相关知识及使用情况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顺利确定了探究的主题。
二、主题要切合实际,合理可行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范围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发掘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寻找到所要研究的合理问题,明确可行的研究任务。例如,在教学《献出我们的爱心》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课程时,本人先出示爷爷奶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爷爷奶奶给自己做了哪些事,接着用敬老爱老的感人视频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共鸣,切入课题。之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活动主题,我将它们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哪些主题切实可行,哪些需要修改,为什么?这样通过互辩论、讲事实、举例子等活动让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与现实的差距,从而自觉修改完善、筛选确定出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主题,初步学会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提炼主题的探究方法。
三、主题要体现自主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体现自主性,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探究方式和合作伙伴。学生只有对要探究实践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才能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发挥他们创新和创造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寻找中华古诗名句》的研究性学习时,课前教师准备好与诗相配的图画,诗歌录音,诗歌故事,学生搜集了写景的诗句,课中教师播放学过的古诗配乐视频,学生讨论交流诗句和题材,并归类整理:写人的古诗名句、写景色的古诗名句、写事物的古诗名句、写爱国的古诗名句、写事情的古诗名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研究子主题,自主讨论查找途径,比如上网查找、到图书馆去找、到语文书中找等。接着,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子主题研究小组。在整个选题建组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这样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持续探究的动力也会更强。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本人将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主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奋勇前进。
(特约编辑 左 芸)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确定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88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及问题为核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以主题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选择和确定一个适当的研究主题就成为关键性的第一步。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学生在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时面临种种问题,本文就如何确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谈一些小策略。
一、主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那么确定活动主题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资源,敏锐挖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从中寻找和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作为活动的主题。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再加上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从而更助长了学生浪费的不良风气。校园里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用笔浪费等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普遍没有珍惜、节约的意识。建设节约型学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在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圣地,应该教会学生意识到浪费有限的资源等于危害人类自己。为此,我决定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并一一进行列举,同时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浪费图片进行佐证,播放采集到的学生在校园里浪费资源的视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效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接着,通过播放资源相关知识及使用情况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顺利确定了探究的主题。
二、主题要切合实际,合理可行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范围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发掘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寻找到所要研究的合理问题,明确可行的研究任务。例如,在教学《献出我们的爱心》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课程时,本人先出示爷爷奶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爷爷奶奶给自己做了哪些事,接着用敬老爱老的感人视频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共鸣,切入课题。之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活动主题,我将它们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哪些主题切实可行,哪些需要修改,为什么?这样通过互辩论、讲事实、举例子等活动让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与现实的差距,从而自觉修改完善、筛选确定出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主题,初步学会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提炼主题的探究方法。
三、主题要体现自主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体现自主性,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探究方式和合作伙伴。学生只有对要探究实践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才能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发挥他们创新和创造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寻找中华古诗名句》的研究性学习时,课前教师准备好与诗相配的图画,诗歌录音,诗歌故事,学生搜集了写景的诗句,课中教师播放学过的古诗配乐视频,学生讨论交流诗句和题材,并归类整理:写人的古诗名句、写景色的古诗名句、写事物的古诗名句、写爱国的古诗名句、写事情的古诗名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研究子主题,自主讨论查找途径,比如上网查找、到图书馆去找、到语文书中找等。接着,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子主题研究小组。在整个选题建组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这样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持续探究的动力也会更强。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本人将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主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奋勇前进。
(特约编辑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