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和比较肌肉注射欣母沛及宫体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宫体组及肌注组,每组80例,宫体组给予欣母沛宫体注射治疗,肌注组给予肌肉注射,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注组产妇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宫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体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深部肌肉注射效果一致,不良反应高于肌肉注射,在临床使用中,肌肉注射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体注射;肌注;欣母沛;剖宫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3%左右,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宫缩乏力、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也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孕产妇在术中极易出现因子宫收缩引起乏力性出血。药物治疗是控制剖宫产后出血的一线紧急措施[1]。卡前列腺素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效果显著,有效率高达90%。临床上应用该药的方式为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或产中宫颈注射,宫体注射起效快,作用直观,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肌注无时间限制,吸收完全。为探讨两种不同方式应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我院对160例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给予分组给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我院分娩,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年龄分布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6.3±1.1)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为(38.5±1.2)周。经产妇65例,初产妇95例。其中宫缩乏力93例,前置胎盘23例,巨大儿16例,多胎妊娠15例,羊水过多13例。排除严重过敏体质、胃溃疡、哮喘、高血压等有前列腺素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20U缩宫素后仍存在宫缩乏力的现象。宫体组给予美国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提供的欣母沛进行宫体注射,剂量为250ug;肌注组于三角肌深部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250ug。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在胎儿娩出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则可诊断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测量和采用称重法或容积法[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產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比较
宫体组36例发生产后出血,占45%,肌注组33例,占41.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 0.2293,P= 0.6320)。宫体组平均出血量为(278.5±34.2)ml,肌注组平均出血量为(276.7±34.8)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P=0.741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宫体组出现23例不良反应,占28.75%;肌注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占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胸闷憋气、心动过速及寒战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发生率显著增高,产妇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及张力过大等均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因此,当孕产妇存在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及宫缩乏力等高危因素时,需给予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宫缩剂的使用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宫缩剂主要包括缩宫素及前列腺素制剂等[3]。缩宫素是传统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体内半衰期为4分钟左右,很快被消除或灭活,且缩宫素仅对子宫上段进行刺激,形成节律性收缩,当受体位点饱和后,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无法起到收缩的作用,大剂量缩宫素可导致水中毒,因此,临床需寻找药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宫缩药物。
欣母沛是人工合成的前列素F2α的15甲基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为作为钙离子载体,从而提高及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阻断环磷酸腺苷,是胞浆内钙离子的浓度明显增加,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4]。另外,欣母沛可有效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从而诱发平滑肌收缩。与临床以往使用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相比,欣母沛分子结构上15为甲基取代羟基,可有效对抗15-羟脱氢酶的灭活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同时增强生物活性,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轻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欣母沛是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其对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治疗有效率高达90%,有效避免了手术干预[5]。前列腺素样副作用是欣母沛主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泻、高血压等,同时因药物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基础体温升高,产妇出现潮热、躁动不安等。
临床预防剖宫产后出血时,欣母沛的给药方式主要由宫体注射及肌肉注射两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宫体注射及肌肉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基本无差异[6]。本组研究中,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致。宫体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宫体注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在引起子宫收缩的同时,血药浓度快速上升,引起前列腺素样副反应。深部肌肉注射使药物通过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直接介入人血循环,通过血浆稀释后抵达子宫,浓度比直接宫体注射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肌肉注射由护士给药,药物无损耗,给药迅速,有效缩短了宫体操作的时间。
综上所述,宫体注射欣母沛与深部肌肉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一致,宫体注射不良反应高于肌肉注射,在临床使用中,肌肉注射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尉兰,何碧珍,辛翠仪.剖宫产术中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比较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4(13):36-38.
[2]喻琴艳,张淑珍.不同时间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01):88-89.
[3]曹建平,薛桂香.工体注射欣母沛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时机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03-4404.
[4]米桂兰,舒志明.欣母沛联合宫腔砂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61-1863.
[5]邱秀红,詹玮玲.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31-133.
[6]左俊敏.分析欣母沛治疗剖腹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09):471-472.
关键词:宫体注射;肌注;欣母沛;剖宫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3%左右,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宫缩乏力、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也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孕产妇在术中极易出现因子宫收缩引起乏力性出血。药物治疗是控制剖宫产后出血的一线紧急措施[1]。卡前列腺素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效果显著,有效率高达90%。临床上应用该药的方式为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或产中宫颈注射,宫体注射起效快,作用直观,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肌注无时间限制,吸收完全。为探讨两种不同方式应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我院对160例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给予分组给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我院分娩,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年龄分布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6.3±1.1)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为(38.5±1.2)周。经产妇65例,初产妇95例。其中宫缩乏力93例,前置胎盘23例,巨大儿16例,多胎妊娠15例,羊水过多13例。排除严重过敏体质、胃溃疡、哮喘、高血压等有前列腺素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20U缩宫素后仍存在宫缩乏力的现象。宫体组给予美国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提供的欣母沛进行宫体注射,剂量为250ug;肌注组于三角肌深部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250ug。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在胎儿娩出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则可诊断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测量和采用称重法或容积法[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產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比较
宫体组36例发生产后出血,占45%,肌注组33例,占41.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 0.2293,P= 0.6320)。宫体组平均出血量为(278.5±34.2)ml,肌注组平均出血量为(276.7±34.8)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P=0.741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宫体组出现23例不良反应,占28.75%;肌注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占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胸闷憋气、心动过速及寒战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发生率显著增高,产妇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及张力过大等均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因此,当孕产妇存在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及宫缩乏力等高危因素时,需给予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宫缩剂的使用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宫缩剂主要包括缩宫素及前列腺素制剂等[3]。缩宫素是传统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体内半衰期为4分钟左右,很快被消除或灭活,且缩宫素仅对子宫上段进行刺激,形成节律性收缩,当受体位点饱和后,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无法起到收缩的作用,大剂量缩宫素可导致水中毒,因此,临床需寻找药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宫缩药物。
欣母沛是人工合成的前列素F2α的15甲基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为作为钙离子载体,从而提高及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阻断环磷酸腺苷,是胞浆内钙离子的浓度明显增加,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4]。另外,欣母沛可有效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从而诱发平滑肌收缩。与临床以往使用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相比,欣母沛分子结构上15为甲基取代羟基,可有效对抗15-羟脱氢酶的灭活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同时增强生物活性,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轻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欣母沛是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其对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治疗有效率高达90%,有效避免了手术干预[5]。前列腺素样副作用是欣母沛主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泻、高血压等,同时因药物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基础体温升高,产妇出现潮热、躁动不安等。
临床预防剖宫产后出血时,欣母沛的给药方式主要由宫体注射及肌肉注射两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宫体注射及肌肉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基本无差异[6]。本组研究中,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致。宫体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宫体注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在引起子宫收缩的同时,血药浓度快速上升,引起前列腺素样副反应。深部肌肉注射使药物通过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直接介入人血循环,通过血浆稀释后抵达子宫,浓度比直接宫体注射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肌肉注射由护士给药,药物无损耗,给药迅速,有效缩短了宫体操作的时间。
综上所述,宫体注射欣母沛与深部肌肉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一致,宫体注射不良反应高于肌肉注射,在临床使用中,肌肉注射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尉兰,何碧珍,辛翠仪.剖宫产术中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比较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4(13):36-38.
[2]喻琴艳,张淑珍.不同时间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01):88-89.
[3]曹建平,薛桂香.工体注射欣母沛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时机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03-4404.
[4]米桂兰,舒志明.欣母沛联合宫腔砂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61-1863.
[5]邱秀红,詹玮玲.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31-133.
[6]左俊敏.分析欣母沛治疗剖腹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09):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