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承担着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任务,在“双一流”背景下建设高職院校一流专业尤为迫切。从建设背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科研及社会服务、预期成效等方面进行高职“一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煤矿开采;一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64-02
   一、建设背景
   中国富煤少油,煤炭资源是目前我国主要能源之一。晋陕蒙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开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华电煤业等大型煤企调研,人员素质低依旧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短板”。高职毕业学生到达企业后专业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低,需要经过企业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据2019年4月10日在淮北矿业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现场会披露,“当前全国煤矿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超过5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比快递行业还低20个百分点;煤矿高技能人才仅占6%,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35%,工匠大师不多,创新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更为紧缺。在高职院校中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一流专业,能够为晋陕蒙地区煤炭开采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为保障煤矿安全开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2017】171号)要求到2020年建设200个专业(其中高职50个)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培育500个专业(其中高职150个)为区域、行业领先,而陕西省高职院校中煤矿开采技术暂未建成一流。
   二、建设方案探究
   (一)采用一流的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研究,结合高职教育现状,高职“一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应以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为基础,根据行业现状、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平时学校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利用寒暑假、实习等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以“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品德良好、技能扎实的实用型人才。
   (二)一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坚持课程设置要“符合实际、贴近实际、服务实际”的原则,按照煤矿采掘区队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要求,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准确把握课程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职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时首先应根据专业能力需要,设置满足专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煤矿开采技术、井巷施工技术、矿井通风技术、采掘设备使用与维护等主干课程。其次,再根据学习主干课程知识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如制图、电工电子等。最后,根据综合能力与持续发展的要求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合理设置各门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准确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占比。此外,要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利用2~3年时间,力争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2~4门精品课,能够向同类型高校推广。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灌输式、传导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懂,理论与实践同步提高。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如矿井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等,通过教学模型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理解书本中的内容,为以后在煤矿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要求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一些抽象的、复杂的东西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一流的师资队伍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时应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
   1.教学名师的引进
   利用榆林地区的能源优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一流的硬件设施、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引进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教授、学科带头人、优秀博士等来校工作。定期邀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来校作报告、讲示范课。
   2.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培养
   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培养对象参与国内外专业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承担科研项目,规定发表核心论文。定期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比赛,定期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利用1~2年时间培养5~10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3.双师型教师培养
   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规定每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锻炼不少于3个月。鼓励教师通过考取资格证、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科学研究、企业锻炼等考取“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积极从煤炭行业引进“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优化双师结构,使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0%。    (四)一流的实习实训
   1.校内实训
   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制订完善的实训教学计划,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系部安排专职实训老师,专门负责实训工作的指导、考核与评价,确保实训教学效果。继续申请资金投资,完善实训设备,实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引进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无人值守变电所、四壁锚杆机、千米钻机等先进设备模型,让学生提前认识现代化煤矿开采技术,工作后能尽快适应岗位。
   2.校外实训
   目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已在神南产业、榆树湾煤矿、杭来湾煤矿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整体效果较好,有以下两个方面仍需改进:(1)在企业选拔优秀的兼职教师并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制订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2)顶岗实习的考核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由煤顶岗所在区队管理人员、岗位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完成,综合考核由煤矿管理部门(生产部或机电部)和学院系部完成。考核内容应包括实践表现、实践日志、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报告等,根据总成绩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对不及格人员不予毕业,参加下届补训。
   (五)一流的校企合作
   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升当前职业教育的关键。目前表面上校企合作很多,但大多都是“合而不作”。企业很少参与学校的教学,学校也很少出现在企业的生产中。因此,一定要改变这种形式主义,使合作走向实质。开展深入而有效的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帮助,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真正达到双方合作共赢。
   (六)一流的科研和社会贡献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老师学历层次高、知识渊博、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榆林周边煤矿生产企业较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老师们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解决煤矿在智能化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向煤矿企业推广新技术,与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疑难课题,解决煤矿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每年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培养品学兼优、技能突出的优秀实用型人才,毕业生到岗后要表现良好,得到企业的认可。每年为区域内煤矿企业的在职员工提供煤矿开采相关的技术培训,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得到区域内各大煤企的认可并向周边地区辐射。
   三、预期成效
   经过2~3年的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陕西省职业教育的典范,培养煤炭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拥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高级职称教师高于30%,双师型教师高于90%,建成精品在线课程5门。培养出的学生品德良好,专业优势明显,在各类技能大赛中独占鳌头。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表现优秀,95%以上得到企业的好评,毕业生在区域内大型煤炭企业间供不应求。
   (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老师们深入生产,接触一线,积极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对长期限制煤矿开采的技术难关进行立项,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予以解决,产出一系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成果转化数量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每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2个,大大提高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三)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为周边煤矿培训出煤矿开采各类技能人才万余人,成为区域内煤矿开采人才培养中心基地。每年为各大煤矿输送的毕业生不少于300人,90%毕业生成为煤矿开采的骨干力量。学校科研团队为煤矿研发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不少于3项,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重大贡献,有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促进一流学院的建设
   通过对一流煤矿开采专业的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为其他专业建设树立榜样,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资源共享,其他专业也可建成一流专业,从而促进整个学院向一流学院建设。
   四、总结
   建设一流专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等各项保障落實到位,需要各位教育同仁的不懈努力。当然,在建设过程中还会经历各种失败和不足,我们将不断改进,力争早日建成“煤矿开采技术”一流专业,为煤炭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强,王旭峰.地方高职院校国内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及路径探析:以德州职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14).
   [2]代新雷.“互联网+”环境下汽车电子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9(2).
  编辑 常超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任务驱动”策略的含义、课型结构、教学实践、教学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其在中职语文学科融合口语实践活动课中的有效运用。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语文与专业结合;口语训练实践活动;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94-02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
期刊
[摘 要]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取代传统汽油车行业已成必然,因此社会急需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中职类技工教育在培养新能源汽车修理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五年制中职”汽车修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已经过时,急需调整改善。从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设计制定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该课程的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已经如火如荼开展很多年,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没有落实与推广,近一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在中职学校的推广。国家现在大力推动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成精细高端型发展模式,需要大量的中低端技能人才支撑,原有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更贴近企业的用人需求,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打造技能人才,得到很多企業的青睐,但是,由于中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化2.0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专注于信息化双语教材Fundamentals of Modern Finance(双语)的编写研究,探讨教材编写解决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最后提出以信息化为手段,帮助重难点教学,以金融化为前提,把握教材核心内涵和以国际化为目标,提升教材总水准的编写反思。  [关 键 词] 信息化;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
期刊
[摘 要] 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是话剧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话剧艺术中的一项重要创作,它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美术设计的呈现,对演出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范益松工作室话剧作品《我的灵魂永不下跪》的服装设计创作为例,探讨话剧舞台服饰创作的教学实践相关内容。服装专业教师围绕剧目,在创作、设计、制作、演出应用与保障、协调沟通等多方面将实践融入教学,使教学的项目实际化并提升自身创作能力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选取同一个学院前后4年的4个专业部分班级共计601人作为教学对象。分是否针对性引入德育案例两种情况,进行教学实施。在针对性引入德育案例后,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到提高、缺勤率下降,表明德育对学生的精神塑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德育能规范学生职业行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德育;机械制图;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当前形势下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幼儿园教师的数学素养对学前儿童数学启蒙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职院校,发挥高职院校的指导作用,与幼儿园“园校合作共研”,通过共同开展的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研究:数学素养再提升,踏实做好常态课;探索活动游戏化,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教学改革的深度践行离不开行业专家的深度参与,这是由目前的教学现状决定的。而行业专家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中参与的方式及深度是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推进的保证。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在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内涵建设相对滞后。以高职院校现代流行器乐演奏课程为例,从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途径及作用上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结合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及人才需求,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根据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同建立BIM实训基地,实现师资共享;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1+X;BIM;校企合作;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医学院校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意义重大。从所任教的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中提出应从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三个方面加强建设,达成思想政治工作最大公约数。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