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得以应用,在高校校园里,特种设备对科研、教学不可或缺。因此,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管理校园里的特种设备对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针对当前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围绕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以及师生安全。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平安校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14-02
特种设备[1]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娱乐设施等。随着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特种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科研中,特种设备需求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稍有疏忽,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引发的事故危险性大、涉及人员广、社会影响大。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人生安全的前提,也是稳定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4]。
一、高校特种设备易发场所及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灭菌锅、工程训练中心使用的大型冲压机械、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中国计量学院就实验室管理专门印发了《中国计量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但电梯(28部)、锅炉(6部)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总的来说,容易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有以下几个:
(一)实验室。由于教育事业发展,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实验大楼、实验室,用于科研实验的特种设备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比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由于管理不到位,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楼。由于新建的教学楼,无论从建筑面积还是从层高,较以前都大大增加,因此特种设备,主要是电梯的数量、使用频率、人员流量也随之大大增多,如果管理办法或管理力度还停留在以前的程度上,那么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相对增多。
(三)基建施工现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教学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常年处在不断施工修建、扩建当中,动用大量起重设备及其他施工设备,而对施工设备、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的漏洞,引发事故。
(四)工程训练中心。很多理工科学校多有自己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的校级实践教学基地。中心有数控车床、数控铁床、线切割、加工中心、激光雕刻机及电子贴片、线路版雕刻等机械和电子先进制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
从特种设备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场所来看,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冲压机械,车床、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的电加热设备以及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高温压力管道烫伤,气瓶爆炸火灾等表现形式[3-4]。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故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两个对象。前者包含人(人因)、机(机器)、环(环境)、管(管理)四要素;而后者则由人、物(设备安全性)、能量(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四要素构成。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较育,从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到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牢牢把握安全监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
(二)健全特种设备的管理档案
建立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为今后特种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运行和今后改造,提供有效的参考。管理档案建立包括以下几方面:
1、特种设备的原始记录档案。原始记录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的购置审批表、购置合同、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表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表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使用单位、安装地点等。
2、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的安装记录、工程验收报告、定期检查记录、年检报告、日常使用情况记录、出现故障记录和事故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3、特种设备的更新改造档案。有些特种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为满足使用需要,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更新后的特种设备由于参数、性能发生了变化,一定要及时重新建立原始档案,更改相关数据和记录,并在接受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的验收后方可使用。
(三)建立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的规定[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预案是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必要的补救措施,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预案中要明确规定组织机构,成员组成,各成员的职责、任务、联系方式以及应急的目的和原则等。其中,成员的职责必须详细,明确步骤措施、方法、预期日标,同时,预案的制定必须根据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易懂、易记、易操作,在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反应,处理事故。
(四)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对特种设备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单位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对特种设备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将特种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业化、深入化,真正使管理工作落在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其次,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近些年才加强整治的,多数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对特种设备的机械原理、结构、性能和相关知识掌握不多,对特种设备只能做到简单操作和解决一些小故障,对其存在的潜在危险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容易留下隐患。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队伍建设,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直接联系,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有效地运行,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Z].2003.
[2]汾志林,赵庆双,管志远.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1-174.
[3]杨振林.特种设备事故致因理论探析[J].工程机械,2008,3(39):58-61.
[4]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49号令(2009).
[5]周建国.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经验[J].矿山机械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平安校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14-02
特种设备[1]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娱乐设施等。随着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特种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科研中,特种设备需求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稍有疏忽,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引发的事故危险性大、涉及人员广、社会影响大。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人生安全的前提,也是稳定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4]。
一、高校特种设备易发场所及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灭菌锅、工程训练中心使用的大型冲压机械、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中国计量学院就实验室管理专门印发了《中国计量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但电梯(28部)、锅炉(6部)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总的来说,容易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有以下几个:
(一)实验室。由于教育事业发展,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实验大楼、实验室,用于科研实验的特种设备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比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由于管理不到位,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楼。由于新建的教学楼,无论从建筑面积还是从层高,较以前都大大增加,因此特种设备,主要是电梯的数量、使用频率、人员流量也随之大大增多,如果管理办法或管理力度还停留在以前的程度上,那么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相对增多。
(三)基建施工现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教学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常年处在不断施工修建、扩建当中,动用大量起重设备及其他施工设备,而对施工设备、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的漏洞,引发事故。
(四)工程训练中心。很多理工科学校多有自己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的校级实践教学基地。中心有数控车床、数控铁床、线切割、加工中心、激光雕刻机及电子贴片、线路版雕刻等机械和电子先进制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
从特种设备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场所来看,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冲压机械,车床、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的电加热设备以及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高温压力管道烫伤,气瓶爆炸火灾等表现形式[3-4]。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故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两个对象。前者包含人(人因)、机(机器)、环(环境)、管(管理)四要素;而后者则由人、物(设备安全性)、能量(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四要素构成。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较育,从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到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牢牢把握安全监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
(二)健全特种设备的管理档案
建立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为今后特种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运行和今后改造,提供有效的参考。管理档案建立包括以下几方面:
1、特种设备的原始记录档案。原始记录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的购置审批表、购置合同、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表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表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使用单位、安装地点等。
2、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的安装记录、工程验收报告、定期检查记录、年检报告、日常使用情况记录、出现故障记录和事故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3、特种设备的更新改造档案。有些特种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为满足使用需要,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更新后的特种设备由于参数、性能发生了变化,一定要及时重新建立原始档案,更改相关数据和记录,并在接受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的验收后方可使用。
(三)建立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的规定[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预案是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必要的补救措施,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预案中要明确规定组织机构,成员组成,各成员的职责、任务、联系方式以及应急的目的和原则等。其中,成员的职责必须详细,明确步骤措施、方法、预期日标,同时,预案的制定必须根据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易懂、易记、易操作,在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反应,处理事故。
(四)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对特种设备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单位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对特种设备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将特种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业化、深入化,真正使管理工作落在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其次,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近些年才加强整治的,多数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对特种设备的机械原理、结构、性能和相关知识掌握不多,对特种设备只能做到简单操作和解决一些小故障,对其存在的潜在危险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容易留下隐患。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队伍建设,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直接联系,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有效地运行,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Z].2003.
[2]汾志林,赵庆双,管志远.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1-174.
[3]杨振林.特种设备事故致因理论探析[J].工程机械,2008,3(39):58-61.
[4]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49号令(2009).
[5]周建国.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经验[J].矿山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