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而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上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产生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般而言,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到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倾听、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思维得到发展。
二、现阶段科学课的现状
1.学生没有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很多教师在上科学课时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特别是在实验室上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想法或猜想,或者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都没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摸器材,甚至有的边玩边说。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导致探究结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2.探究活动没有效果
在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小组探究阶段,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室里场面热热闹闹,好像学生人人都在主动参与,都在激烈地探究着新的知识。但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很多学生只是在玩而已,你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他们肯定说不出什么东西。如我在上《磁力的大小》这一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拿到器材后,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其实,只要走进学生的实验中间,就会发现学生都在按着自己的想法来操作,根本不按照教师的布置来做实验,也没有做实验记录。这样做的实验,在汇报时也是毫无结果的。
3.探究过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实验过程中,有时候又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还有的学生把桌上的器材当做玩具在玩,更有甚者会把桌上的器材分了,你拿一个,我拿一个,实验都做不了。而有时候,有些组虽然做了实验,但是却是小组长自己一个人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客而已。
三、有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善于倾听,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说明了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师们都明白,学会倾听,养成倾听习惯有多重要,可有些教师并不掌握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技巧。科学课堂中也经常听到教师说这样一句话:“接下来,我们要小组交流汇报了,请大家注意倾听。”而学生还是继续摆弄手中的材料或组内成员之间仍在交谈,根本不关注发言者。所以,科学课堂贵在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如教师可以用“你们听懂了吗”“谁听懂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对于他们的方法你们有什么想法”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这些话听起来是那样平常,然而背后体现的却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视。如果遇到打断同学发言的情况,教师还应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先听完他是怎么说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倾听和努力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不断反思和补充。如“你讲的我还不是很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吗”“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2.深入钻研教材,充实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1)深入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设计好教学方案。
设计好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设计好了教学方案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设计教学方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法,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找出难点,对难点要有突破的措施,变难为易。要注意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不是“教教材”,应把教材看做是“活”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教材与学生经验的连接点,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见解、发现,要心中有底,要有应对方案。
(2)为探究活动准备好材料并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
科学课需要充分的实验材料,但这不是唯一的,还要做好实验准备。这里所说的实验准备主要是指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准备。实验准备是科学课特有的一项任务。在课堂上,准备哪些仪器才能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斟酌好,有时教师还要预先做一次实验,以便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应有的失败。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竞赛课中上《磁力的大小》一课,由于课前准备仓促,没有做过实验,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回形针。结果,在课堂上为了研究磁力的大小跟磁铁的数量有关这项实验时,很多个小组的学生把回形针都用完了,且回形针也连接到地面了,导致了实验的不成功。如果教师课前做过这个实验,就会发现回形针重量太轻,改成小铁片就好了。
3.给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有效的教学课堂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该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让学生作为主人能在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空间里想自己所想,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自由展示,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即使异想天开,不符合我们成人的想法,也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的办法,“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手,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构建新知。
4.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通过这些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多彩的自然,实地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变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生植物》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水葫芦的认识,我带领学生到校外的池塘去观察,认识水葫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了水葫芦,也认识到了水葫芦这种植物对环境的破坏(一个个池塘被水葫芦覆盖,下面一丁点活着的鱼都没有)。这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产生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般而言,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到科学课教学中,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倾听、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思维得到发展。
二、现阶段科学课的现状
1.学生没有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很多教师在上科学课时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特别是在实验室上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想法或猜想,或者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都没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摸器材,甚至有的边玩边说。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导致探究结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2.探究活动没有效果
在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小组探究阶段,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室里场面热热闹闹,好像学生人人都在主动参与,都在激烈地探究着新的知识。但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很多学生只是在玩而已,你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他们肯定说不出什么东西。如我在上《磁力的大小》这一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拿到器材后,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其实,只要走进学生的实验中间,就会发现学生都在按着自己的想法来操作,根本不按照教师的布置来做实验,也没有做实验记录。这样做的实验,在汇报时也是毫无结果的。
3.探究过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实验过程中,有时候又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还有的学生把桌上的器材当做玩具在玩,更有甚者会把桌上的器材分了,你拿一个,我拿一个,实验都做不了。而有时候,有些组虽然做了实验,但是却是小组长自己一个人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客而已。
三、有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善于倾听,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说明了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师们都明白,学会倾听,养成倾听习惯有多重要,可有些教师并不掌握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技巧。科学课堂中也经常听到教师说这样一句话:“接下来,我们要小组交流汇报了,请大家注意倾听。”而学生还是继续摆弄手中的材料或组内成员之间仍在交谈,根本不关注发言者。所以,科学课堂贵在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如教师可以用“你们听懂了吗”“谁听懂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对于他们的方法你们有什么想法”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这些话听起来是那样平常,然而背后体现的却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视。如果遇到打断同学发言的情况,教师还应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先听完他是怎么说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倾听和努力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不断反思和补充。如“你讲的我还不是很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吗”“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2.深入钻研教材,充实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1)深入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设计好教学方案。
设计好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设计好了教学方案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设计教学方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法,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找出难点,对难点要有突破的措施,变难为易。要注意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不是“教教材”,应把教材看做是“活”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教材与学生经验的连接点,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见解、发现,要心中有底,要有应对方案。
(2)为探究活动准备好材料并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
科学课需要充分的实验材料,但这不是唯一的,还要做好实验准备。这里所说的实验准备主要是指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准备。实验准备是科学课特有的一项任务。在课堂上,准备哪些仪器才能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斟酌好,有时教师还要预先做一次实验,以便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应有的失败。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竞赛课中上《磁力的大小》一课,由于课前准备仓促,没有做过实验,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回形针。结果,在课堂上为了研究磁力的大小跟磁铁的数量有关这项实验时,很多个小组的学生把回形针都用完了,且回形针也连接到地面了,导致了实验的不成功。如果教师课前做过这个实验,就会发现回形针重量太轻,改成小铁片就好了。
3.给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有效的教学课堂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该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让学生作为主人能在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空间里想自己所想,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自由展示,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即使异想天开,不符合我们成人的想法,也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的办法,“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手,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构建新知。
4.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通过这些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多彩的自然,实地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变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生植物》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水葫芦的认识,我带领学生到校外的池塘去观察,认识水葫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了水葫芦,也认识到了水葫芦这种植物对环境的破坏(一个个池塘被水葫芦覆盖,下面一丁点活着的鱼都没有)。这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