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子和一个老兵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友情
  从三教洞下来,我们继续往里走。很快便到了河谷的最里面,一路寻找,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能指明彭泽读书处的准确位置。也曾经询问了当地的朋友,人们都说不清楚。或许是年代久远了,或许是人们所知不多。
  哪里才是这位名臣的读书之地,他留下的足迹在何处呢?
  在彭泽众多友人中,冯禧是比较重要的一位。冯禧,字景福,是明中期靖虏卫人,少年时期就很出名,后来他跟随陈孟佐学习,曾经游学于甘州、凤翔等地,在靖虏卫深孚众望。
  有人说,冯禧是彭泽在法泉寺读书时的同窗好友。也有人说,他在法泉寺读书时两人并不认识,而是成化年间在西安参加考试时认识的。后来,彭泽再次路过靖虏卫时,患病病倒在半路上,冯禧听闻后,赶去救助,四处求医治病,前后照顾了一个多月,彭泽的病才彻底好。可以说,冯禧对彭泽有救命之恩。
  寻找无果,我们找到了寺里的一位管理人员,他告诉我们,彭泽读书处在最里面。我们顺路直行,来到了谷底。这里的地势呈弧形。几座洞窟依次分布,法泉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北魏石窟就在此地,外面是木质结构的大殿,大殿中央则是一个方形洞口,里面为一个中心塔柱形制的洞窟,众多小佛像依次分布在洞窟四面。
  显然,这里并不是彭泽读书处。彭泽读书之处在北魏石窟的斜对面。穿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农家院落,人们说这里就是彭泽曾经读书的地方了。小院极其幽静,这里很少有人来,的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数百年前,一代名臣曾在这里留下他的足迹。
  据说,彭泽在这里读书时曾将蜡烛放到了黑鬼头上,从而使人们认为这个读书人今后肯定不同寻常。不论彭泽几次来此读书,但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有《东山八景》、《仙堤赋》等,如他的《独步桥》诗:“溪声入户杂书声,独木为桥岁月更;直是深山人不到,风清月白自家行。”
  除了同冯禧有往来,他还与当地士人多有往来。后来,他还给靖虏卫房家写过几块墓志,有些墓志是2011年10月才从当地出土的。可见彭泽和当地人士有着极其深厚的交往。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一代名臣在此地读书并非妄言。
  天下名山僧占多,是因为僧人们选择兴建寺院的地方,大都是山间风光优美、环境优雅之地,既能寄情与山水,也能读书诵经。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在寺院中读书,比如范仲淹就粥充饥,在寺院中苦读。唐文宗时的宰相王播,少时贫穷,曾在扬州一寄食读书,和尚们经常在饭后敲钟,以至于王播吃不上饭。后来,他官至宰相,再来到这个寺院,以前写在墙壁上的字全部用碧纱保护起来了。他于是写道:“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是典故“碧纱笼”的来历。
  可见,在寺院中读书,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磨砺。无论如何,有此静心苦读三年,也为彭泽成为一代名臣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学在其发轫阶段,以“他者”眼光对异民族文化的关注、命名、书写和评价是普遍的现象,而在今天,这一现象已经并在继续改观。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又在本土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起来的基层和乡土知识分子,开始以自我主体身份写地方、写文化、写民族、写历史,重新发现“大传统”所忽略的“小传统”及其价值,弥补专业人类学家田野作业的不足。他们长期生活在本土文化的“田野”,不再是只为专业人类学家提供资料的讲述者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場竞争,文化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2年,甘肃省提出把兰州打造成“中国西部戏曲之都”的构想。永靖县古称“西羌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唐蕃古道的要冲。永靖傩文化特征明显,研究价值较高,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特征。其中的傩戏古拙质朴,剧目众多,戏剧因素明显,观赏性极强,
期刊
[摘要]危素是元末至正年间重要的政治家,也是元末最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坎坷曲折、忍辱负重,然而却留给后人不光鲜的印象。笔者试图结合危素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系统考察危素的社会思想,研究危素“和谐家庭,和谐宗族”宗族建设的社会基层控制思想,以期为今天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应有的借鉴。  [关键词]危素;社会思想;宗族建设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英译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考古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位于山东的春秋古墓遗址因相继出土大量文物而进入公众视野。面对文物资源的稀缺性及贵重性,加强出土文物保护便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试探究如何更为有效地保护古墓出土文物。  [关键词]春秋古墓;出土文物;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101
期刊
今日见到程兄弟,头发少了,人稳重了,上进心依旧不减。  来到几年前的兰州大学,春天刚起步,招摇过市的势头蓄势待发。  路很长,不笔直,来来往往着一些朴素的学生,这是兰大最大的特点,这个学校永远不浮躁,风度翩翩。  程兄弟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深造,办学,成家,人生的几个关键的集结点,风风火火地进行着,百年老校默默地见证着。  校舍变化不大,办公室和其他培训学校一样,墙壁上挂满了所谓的成绩,每个榜上有
期刊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水平是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对其进行全面把握。目前学术界对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也有一些论述,但是总体来说,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东乡族、保安族妇女为例,对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经济参与;职业结构;社会性别角色  [中图
期刊
[摘要]受甘肃省文物局委托,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甘肃全省博物馆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三级或三级以上)保存现状,全面、深入了解甘肃省馆藏丝织类文物的基本保存状况,特别是馆藏一、二级和三级等重要出土文物的腐蚀损失程度与保存环境状况及博物馆所在地空气环境状况综合评估,最终得出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报告,为“十二五”期间甘肃全省馆藏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着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绝世的才情,这和她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生存状态形成了巨大反差,非常态的人生体验给了她热烈、纯真、敏锐的诗情,也让她因为多疑、刻薄、嫉妒而不被人理解。无论是诗人林黛玉,还是少女林黛玉,她的诗歌、眼泪都是因为她对理想和爱的执著追求,对世俗的坚决抗争。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情情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
期刊
靖远城郊,两山相夹处,一水蜿蜒而来,这里便是明代陇上名臣彭泽曾经的读书之地。  彭泽是兰州人,曾经官至兵部尚书,虽文武兼备,但仕宦生涯却起伏跌宕,为当时人们瞩目的一代名臣。彭泽是兰州人,为何到靖远城郊读书呢?这背后,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山中古寺  出靖远城外往西北而行,大约15公里的地方,一个很不起眼的岔路口,拐进去,往前走三四公里,一座八角高塔耸立山顶,转过塔往前,钟鼓楼耸峙,山门矗立。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