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哲学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互相融合、颇具价值的研究下,既能够帮助理解儒家哲学思维,也可以从儒家哲学层面去审视传统科技教育的基本问题,从而提高教育的研究水平。本文就從儒家哲学思维与传统的科技教育这两个方面给予浅论。
关键词:儒家哲学思维;传统的科技教育
儒家哲学思维是我国文化的基石与主导,在我国的所承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产物,于现代文化的影响也比比皆是。而传统科技教育也已历经教育先驱者的积累与沉淀,通过长期的实践、调整与演变,才发展出如此这般的教育体系。我国的传统科技教育是无法背离儒家哲学思维体系的引导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高度客观的科学主义教育精神。
一、儒家哲学思维
(一)儒家思维的仁智统一
儒家哲学思维的核心价值观为仁智统一,即伦理观与认知统一。这一哲学思维是由孔子奠定的,之后孟子、朱熹、荀子、王阳明等人又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这种仁智合一的思想论的合理之处是将人性的发展与认知紧密联系起来,以知为仁的先决条件,考证道德行为的高尚理性品格。但两者的结合,同样也存有弊端,其一为忽略对自然的考究,其二为将人性销真于善。在此思想下,对价值的追求往往高于对事实的认识,一味肯定道德善举,而掩盖了求真的本质。深刻的影响了传统教育的侧重点,首要表现为轻视科技教育而重视道德教育。传说孔子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德行、言行、文修兼备,但却找不出一个科技型人才,并给予农业科技以雕虫小技、玩物丧志、舍本逐末的评价。在传统教育比重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发展,是与仁智统一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的,因此儒家思想对传统的科技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传统科技教育中,明显的附庸、目的性过重,这种倾向即是受到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实用主义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经学论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儒家学说被人们奉为至宝,将其称为思想的正统,如“四书五经”等儒家及儒家著作被纳为思想建设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对其加以解读、注释、通传,却不允许有任何非议,否则便会被斥责为异端邪说,这样的儒家文化颇有宗教之意味。正派儒学将孔孟之道视为永恒的真理,后来的人们只要遵从就好。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后来大量的传统科技教学著作都效仿其注经形式而著,比如有关于医学记载的《本草经》、《黄帝内经》、《算经十书》等,儒家经学论在传统科技教育中随处可见。
二、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科技教育的影响
(一)工具化的传统科技教育
在传统科技教育中,古代天文学的政治色彩最重,数学次之。天文研究的现实作用为制定历法,比如我国农历的历法,在农业科技为重要之本的古代中国,其农历的拟定都与当时的农业科技密切相关,是当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南。古代的政治文学的实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数学造成影响。唐代李淳风所整理编著的《算经十书》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施行的数学教科书,而其中就不乏有很多与官僚行政相关的思想内容,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技教育的工具化要求。传统科技教育的这种发展模式严重违背了自然科学原有的发展规律,桎梏了自由发展的科学精神,使本应扩宽发展的科技研究仅能服务于功利性的政治目的,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学科独立性,阻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而用道德价值观念限制了科技教育的独立研究空间。
(二)科技教育的拟经化
传统科技教育的教材编撰体系,与儒学的经注异曲同工,变通是其一大优点,既融合、批判、创新于一体,在规划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科学技术精神。这种融合,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学生带入科技之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历代著名注释家为其注解,赵爽是最早为《周髀算经》作注的,赵爽注解用语中常现“此爽之新术”、“爽或疑焉”此类注语,体现出其批判性及创新性的学术精神。正因为传统科技建材的编撰者拥有主动的变通意识,而为我国古代科技教育奠定了良好而稳定的教学基础,将基础与发展,教学与创新相融合,对当下的传统科技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我国传统科技教育者的变通精神,令传统科技教育有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使得其学科得以顺利的继承与发展。无论是教材选材抑或是注经形式都包含强烈的民族特点与民族优点。但是科技教育也因此而显现出弊端,儒家思维的特立独行和对儒家的推崇都在传统科技教育中表征明显。例如中医学说著作《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教材中,虽有强调辩证治疗,但中医学说缺乏解剖学经验,造成玄虚断症的弊病。而且此类中医著作被后人奉为圭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效仿其内容,而难有突破科技的精神,我国解剖学不发达这一医学缺陷至今都未能攻破,难免是因受儒家哲学思维的影响而造成的医学困局。
(三)哲理化的科技教育
中国人善于辩证的思维方式特点,为传统科技教育贯穿始终的学术脉络。在中国古代对于宇宙观与自然观的结论上,都充分表达出中国人善于辩证的思维方式,例如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元气学说及天人合一说,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中国传统自然科技思想侧重于平衡性与整体性的辩证精神。这造成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科学研究是进行整体观察的,缜密的辩证思维为自然哲学提供了基础与指导,从而推动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收获了巨大成果。但由于忽视了原子学说及形式逻辑思维,使得古代自然科技无法逾越其边界,无法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内容及形式。机械力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驱,其机械力学心理论就是由欧几里德几何学延伸而来的,而形式逻辑学就是欧几里德的科学思想根本。传统的逻辑学思维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既有贡献帮助,也但也存在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其辩证统一的思维,就对农学、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天文历算等方年起到了极大的助动力,这些学科也成为了封建政府所倡学的主要科技教育科目,形成自然统一科学观与辩证逻辑共存共生的科技教育局面。哲学也是知识的思维根本,哲学与科学互为融合却也边界不清,造成古代科技教育过于倾向于哲学化,这种倾向化引申出重视科学理论的科技教育方法。因而古代中医学一直处于蓬勃的发展态势,奠定了我国中医学说的医学根本与学术特点。不过借此皆可见,传统科技教育过于哲理化的选择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其无法与实证科学精神互相接纳,使得我学生在自然学及生物学方面的思想停留在思辨层面,满足于辩证思维下的科学世界观,而背离脚踏实地投入科学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如今,要令我国的传统科技教育发展的更好,必须要承认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科技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提炼出科技与哲学的核心要素,尊重辩证思维的培养方式,勇于提出儒家哲学思维的弊病。为今天的科技教育营造出更多的有益经验,在发扬传统科技教育智慧硕果的同时,加强推进实证科学精神的落实,协同为我国创造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磊.儒家“知行合一”思想对现在教育事业的价值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26).
[2]罗扶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哲学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儒家哲学思维;传统的科技教育
儒家哲学思维是我国文化的基石与主导,在我国的所承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产物,于现代文化的影响也比比皆是。而传统科技教育也已历经教育先驱者的积累与沉淀,通过长期的实践、调整与演变,才发展出如此这般的教育体系。我国的传统科技教育是无法背离儒家哲学思维体系的引导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高度客观的科学主义教育精神。
一、儒家哲学思维
(一)儒家思维的仁智统一
儒家哲学思维的核心价值观为仁智统一,即伦理观与认知统一。这一哲学思维是由孔子奠定的,之后孟子、朱熹、荀子、王阳明等人又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这种仁智合一的思想论的合理之处是将人性的发展与认知紧密联系起来,以知为仁的先决条件,考证道德行为的高尚理性品格。但两者的结合,同样也存有弊端,其一为忽略对自然的考究,其二为将人性销真于善。在此思想下,对价值的追求往往高于对事实的认识,一味肯定道德善举,而掩盖了求真的本质。深刻的影响了传统教育的侧重点,首要表现为轻视科技教育而重视道德教育。传说孔子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德行、言行、文修兼备,但却找不出一个科技型人才,并给予农业科技以雕虫小技、玩物丧志、舍本逐末的评价。在传统教育比重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发展,是与仁智统一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的,因此儒家思想对传统的科技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传统科技教育中,明显的附庸、目的性过重,这种倾向即是受到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实用主义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经学论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儒家学说被人们奉为至宝,将其称为思想的正统,如“四书五经”等儒家及儒家著作被纳为思想建设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对其加以解读、注释、通传,却不允许有任何非议,否则便会被斥责为异端邪说,这样的儒家文化颇有宗教之意味。正派儒学将孔孟之道视为永恒的真理,后来的人们只要遵从就好。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后来大量的传统科技教学著作都效仿其注经形式而著,比如有关于医学记载的《本草经》、《黄帝内经》、《算经十书》等,儒家经学论在传统科技教育中随处可见。
二、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科技教育的影响
(一)工具化的传统科技教育
在传统科技教育中,古代天文学的政治色彩最重,数学次之。天文研究的现实作用为制定历法,比如我国农历的历法,在农业科技为重要之本的古代中国,其农历的拟定都与当时的农业科技密切相关,是当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南。古代的政治文学的实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数学造成影响。唐代李淳风所整理编著的《算经十书》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施行的数学教科书,而其中就不乏有很多与官僚行政相关的思想内容,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技教育的工具化要求。传统科技教育的这种发展模式严重违背了自然科学原有的发展规律,桎梏了自由发展的科学精神,使本应扩宽发展的科技研究仅能服务于功利性的政治目的,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学科独立性,阻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而用道德价值观念限制了科技教育的独立研究空间。
(二)科技教育的拟经化
传统科技教育的教材编撰体系,与儒学的经注异曲同工,变通是其一大优点,既融合、批判、创新于一体,在规划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科学技术精神。这种融合,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学生带入科技之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历代著名注释家为其注解,赵爽是最早为《周髀算经》作注的,赵爽注解用语中常现“此爽之新术”、“爽或疑焉”此类注语,体现出其批判性及创新性的学术精神。正因为传统科技建材的编撰者拥有主动的变通意识,而为我国古代科技教育奠定了良好而稳定的教学基础,将基础与发展,教学与创新相融合,对当下的传统科技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我国传统科技教育者的变通精神,令传统科技教育有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使得其学科得以顺利的继承与发展。无论是教材选材抑或是注经形式都包含强烈的民族特点与民族优点。但是科技教育也因此而显现出弊端,儒家思维的特立独行和对儒家的推崇都在传统科技教育中表征明显。例如中医学说著作《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教材中,虽有强调辩证治疗,但中医学说缺乏解剖学经验,造成玄虚断症的弊病。而且此类中医著作被后人奉为圭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效仿其内容,而难有突破科技的精神,我国解剖学不发达这一医学缺陷至今都未能攻破,难免是因受儒家哲学思维的影响而造成的医学困局。
(三)哲理化的科技教育
中国人善于辩证的思维方式特点,为传统科技教育贯穿始终的学术脉络。在中国古代对于宇宙观与自然观的结论上,都充分表达出中国人善于辩证的思维方式,例如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元气学说及天人合一说,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中国传统自然科技思想侧重于平衡性与整体性的辩证精神。这造成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科学研究是进行整体观察的,缜密的辩证思维为自然哲学提供了基础与指导,从而推动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收获了巨大成果。但由于忽视了原子学说及形式逻辑思维,使得古代自然科技无法逾越其边界,无法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内容及形式。机械力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驱,其机械力学心理论就是由欧几里德几何学延伸而来的,而形式逻辑学就是欧几里德的科学思想根本。传统的逻辑学思维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既有贡献帮助,也但也存在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其辩证统一的思维,就对农学、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天文历算等方年起到了极大的助动力,这些学科也成为了封建政府所倡学的主要科技教育科目,形成自然统一科学观与辩证逻辑共存共生的科技教育局面。哲学也是知识的思维根本,哲学与科学互为融合却也边界不清,造成古代科技教育过于倾向于哲学化,这种倾向化引申出重视科学理论的科技教育方法。因而古代中医学一直处于蓬勃的发展态势,奠定了我国中医学说的医学根本与学术特点。不过借此皆可见,传统科技教育过于哲理化的选择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其无法与实证科学精神互相接纳,使得我学生在自然学及生物学方面的思想停留在思辨层面,满足于辩证思维下的科学世界观,而背离脚踏实地投入科学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如今,要令我国的传统科技教育发展的更好,必须要承认儒家哲学思维对传统科技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提炼出科技与哲学的核心要素,尊重辩证思维的培养方式,勇于提出儒家哲学思维的弊病。为今天的科技教育营造出更多的有益经验,在发扬传统科技教育智慧硕果的同时,加强推进实证科学精神的落实,协同为我国创造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磊.儒家“知行合一”思想对现在教育事业的价值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26).
[2]罗扶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哲学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