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力学研究是以测试仪器为研究的外部表征,同时以运动技术动作为核心,综合运用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及力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并根据影响人体运动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寻求人体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及训练手段的有效性,为提高运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物力学 运动训练 康复训练 应用研究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
康复性体能训练通过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能够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伤后功能的恢复,已在临床骨科疾病康复和运动员伤后恢复方面发展迅速。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期,为了使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2012年7月中國体育代表团在英国设立赛前训练营, 为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场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运动生物力学手段进行康复训练被首次列入赛前训练营的医务工作, 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队参加奥运会的一次新的尝试。通过对游泳、拳击、重剑等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动作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也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进行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生物力学测试手段主要推行运用新科研仪器和新材料使其朝着更加准确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运动生物力学中“多机同步”主要采用先进的科研仪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遥测肌电仪,采用“多机同步”的测试方法,运用专门的分析软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分别对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肉力学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探索技术动作的内在一般规律,寻求在康复训练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生物力学中的“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在康复训练中的新应用。
二、康复性体能训练理念
在竞技体育中,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一个较新的训练理念。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都可被认为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主要是因为运动员长期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对专项运动的适应性的变化。例如, 游泳运动员长期划水而造成肩关节前后部肌肉力量和张力不平衡, 从而造成关节不稳或与关节位置偏离, 进而使关节变得容易受伤或使原有的损伤加重, 而由此引发的运动技术变形更加重本身的劳损。此外, 伤痛又造成肌肉不能正常发力而导致肌力变弱, 造成运动员的体能下降, 并由此进入一个体能下降,伤痛加重的恶性循环。虽然积极的休息可以暂时解除伤痛, 但绝大多数运动员需要边练边治疗以保持其自身的运动机能水平。另外, 单纯采用医疗手段治疗伤痛部位而不去解决肩关节前后部肌肉力量和张力不平衡的问题, 并不能最终排除伤病, 运动员可能会因伤病的反复而影响正常训练。
三、生物力学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Spain(1985)提出康复性体能训练是预防损伤的重要部分,通过管理急性损伤、针对性体能训练和防止不必要功能退化,帮助运动员以应对损伤和提高机能。此后,康复性体能训练在临床骨科疾病的康复和运动员的伤后恢复方面发展迅速。Ditmyer(2002)运用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法对骨科手术进行术前干预,发现有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Jennifer(2005)在排球项目中运用康复性体能训练显著降低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Pearce(2006)认为,青年运动员应重视错误运动技能的校正,并通过康复性体能训练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进而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伤后功能的恢复。
陈方灿(2006)将康复性体能训练概念引入国内,并在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内帮助优秀运动员尽快地康复或恢复机能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金晓平(2009)通过对德国运动康复体系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发现其在运动康复领域内存在的优势, 找出对中国运动康复发展的启示, 并为中国运动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陶小平(2007)对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实证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技能康复性体能练习、防病康复性体能练习、功能康复性体能练习、神经康复性体能练习、肌群康复性体能练习、平衡和关节康复性体能练习以及拉伸康复性体能练习,力求通过全面的研究,帮助运动员恢复健康、治疗伤病、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促进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非最佳状态的运动员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相关资料发现,目前运用的生物力学的“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对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是空白。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如袁鹏(2011)将生物力学与康复体能训练相结合进行研究,文章以马拉松运动员的康复体能训练为例,介绍常见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如何介入康复体能训练的各个过程,怎样保障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此研究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软件对运动员的动作技术以及肩、躯干、髋、膝和踝关节等进行了动力学和肌电力学的测试和诊断,为以后运动员的康复性体能训练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但是此研究缺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同时文章只是针对体能恢复进行的研究,研究范围偏窄。因此,运用生物力学中“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从中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关评价体系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建晨,崔佳宾,黄志红,隋新梅推铅球技术整体动作的速度节奏[J].体育科学,1993,3(13).
[2]Ditmyer, Marcia M.(2002)Prehabilitation in Preparation for Orthopaedic Surgery.Orthopaedic Nursing. J.Sports Med.
[3]陈方灿.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
[4]金晓平.学习先进经验 谋求科学发展——德国运动康复体系优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5]陶小平.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的研究和实证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7,(4).
[6]袁 鹏.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马拉松项目康复体能训练保障个案研究[J].体育科研,2011,(5).
作者简介:陈盼盼(1988-),女,山东滨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生物力学 运动训练 康复训练 应用研究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
康复性体能训练通过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能够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伤后功能的恢复,已在临床骨科疾病康复和运动员伤后恢复方面发展迅速。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期,为了使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2012年7月中國体育代表团在英国设立赛前训练营, 为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场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运动生物力学手段进行康复训练被首次列入赛前训练营的医务工作, 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队参加奥运会的一次新的尝试。通过对游泳、拳击、重剑等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动作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也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进行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生物力学测试手段主要推行运用新科研仪器和新材料使其朝着更加准确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运动生物力学中“多机同步”主要采用先进的科研仪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遥测肌电仪,采用“多机同步”的测试方法,运用专门的分析软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分别对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肉力学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探索技术动作的内在一般规律,寻求在康复训练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生物力学中的“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在康复训练中的新应用。
二、康复性体能训练理念
在竞技体育中,康复性体能训练是一个较新的训练理念。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都可被认为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主要是因为运动员长期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对专项运动的适应性的变化。例如, 游泳运动员长期划水而造成肩关节前后部肌肉力量和张力不平衡, 从而造成关节不稳或与关节位置偏离, 进而使关节变得容易受伤或使原有的损伤加重, 而由此引发的运动技术变形更加重本身的劳损。此外, 伤痛又造成肌肉不能正常发力而导致肌力变弱, 造成运动员的体能下降, 并由此进入一个体能下降,伤痛加重的恶性循环。虽然积极的休息可以暂时解除伤痛, 但绝大多数运动员需要边练边治疗以保持其自身的运动机能水平。另外, 单纯采用医疗手段治疗伤痛部位而不去解决肩关节前后部肌肉力量和张力不平衡的问题, 并不能最终排除伤病, 运动员可能会因伤病的反复而影响正常训练。
三、生物力学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Spain(1985)提出康复性体能训练是预防损伤的重要部分,通过管理急性损伤、针对性体能训练和防止不必要功能退化,帮助运动员以应对损伤和提高机能。此后,康复性体能训练在临床骨科疾病的康复和运动员的伤后恢复方面发展迅速。Ditmyer(2002)运用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法对骨科手术进行术前干预,发现有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Jennifer(2005)在排球项目中运用康复性体能训练显著降低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Pearce(2006)认为,青年运动员应重视错误运动技能的校正,并通过康复性体能训练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进而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伤后功能的恢复。
陈方灿(2006)将康复性体能训练概念引入国内,并在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内帮助优秀运动员尽快地康复或恢复机能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金晓平(2009)通过对德国运动康复体系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发现其在运动康复领域内存在的优势, 找出对中国运动康复发展的启示, 并为中国运动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陶小平(2007)对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实证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技能康复性体能练习、防病康复性体能练习、功能康复性体能练习、神经康复性体能练习、肌群康复性体能练习、平衡和关节康复性体能练习以及拉伸康复性体能练习,力求通过全面的研究,帮助运动员恢复健康、治疗伤病、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促进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非最佳状态的运动员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相关资料发现,目前运用的生物力学的“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对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是空白。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如袁鹏(2011)将生物力学与康复体能训练相结合进行研究,文章以马拉松运动员的康复体能训练为例,介绍常见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如何介入康复体能训练的各个过程,怎样保障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此研究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软件对运动员的动作技术以及肩、躯干、髋、膝和踝关节等进行了动力学和肌电力学的测试和诊断,为以后运动员的康复性体能训练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但是此研究缺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同时文章只是针对体能恢复进行的研究,研究范围偏窄。因此,运用生物力学中“多机同步”的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从中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关评价体系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建晨,崔佳宾,黄志红,隋新梅推铅球技术整体动作的速度节奏[J].体育科学,1993,3(13).
[2]Ditmyer, Marcia M.(2002)Prehabilitation in Preparation for Orthopaedic Surgery.Orthopaedic Nursing. J.Sports Med.
[3]陈方灿.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
[4]金晓平.学习先进经验 谋求科学发展——德国运动康复体系优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5]陶小平.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的研究和实证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7,(4).
[6]袁 鹏.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马拉松项目康复体能训练保障个案研究[J].体育科研,2011,(5).
作者简介:陈盼盼(1988-),女,山东滨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