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含蓄、婉约、细腻这些特点联系在一起,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也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叙事技巧和拍摄手法。许多脍炙人口的影片中,都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含蓄和婉转,尤其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中国电影更是独具特点。百年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培养和适应着观众要求,又折射着文化的基本成色。
*亲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向日葵》影片《向日葵》向我们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压迫”和“反抗”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传统的“父子斗争史”。
童年的张向阳在房顶上玩游戏,用弹弓射击行人,其中一个目标正是他的父亲张庚年。他当时不知道那就是他的父亲,因为张庚年刚从下放了六年的农场回来。影片一开始就在父子之间种下了不和谐的种子,给了一个此后儿子一直跟父亲作对的暗示。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纲五常的说法,其中之一是“父为子纲”,用来界定和约束家庭成员的地位。也就是说,父为主,子为从,但是,自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生性逆反的向阳,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威式人物,怎么能乖乖就范呢?
在文革期间,张庚年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了,画家梦也被打断了,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向阳身上,希望他成为一名画家。当他发现向阳有绘画的天赋后,就强迫他每天在家画画。从这时开始,父亲就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儿子设计一条人生之路,强迫儿子在这条路上前行。他行使父亲的职责,为儿子的前途负责,可是,对天性好玩的儿子来说,必然会产生不满和反抗。
父子之间似乎总是斗争和反抗,并没有任何含蓄细腻的地方,但是在初期的父子对峙之中,有几个温暖的场景却在含蓄地昭示着父子亲情微妙的改进。唐山大地震时,父亲命令躲藏在房顶上的儿子往自己的怀里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流水潺潺,还有舒缓的钢琴背景音乐,儿子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见了,在哭声中第一次喊出了爸爸。
时光转到1987年,向阳已是个有主见的少年,小时候在斗不过父亲的情况下,向阳的逃避是不得已的,父亲把他送到美术培训班,他逃了;父亲让他跟着自己上班,他逃了。长大后的向阳面对父亲的压力时,多数时间里还是选择了逃避,不愿正面冲突。这是中国式的儿子从父亲的权威之下逃离的尝试。
还有一个逃的场面:在结冰的湖面上,父亲追赶儿子。一个拼命地逃,一个使劲地追,忽然,父亲掉进了冰窟。生死关头,向阳回身拉起了父亲。
中国父子之间的爱,并不是拥抱或说“我爱你”,而是一种另类的表达。即使成年的向阳成为画家了,父子间的矛盾也没有完全调和。父亲想要孙子,向阳夫妇想过丁克生活。在一次次冲突过程中,父与子都开始反思自己的作为。
在向阳决定要孩子之后,父亲留下了一份录音,然后出走。孩子出生后,向阳夫妇回到家,在门口看到一盆向日葵,似乎说明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延续,但父子关系趋于合理、理性,又充满含蓄、温情,这应该是现代人所愿意看到的结局。
电影《漂亮妈妈》
2001年,巩俐出演《漂亮妈妈》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孙丽英想把听力很弱的儿子送进普通学校的故事。丈夫与她离婚了,孙丽英独自承担起帮助儿子郑大学会说话、入校读书、以及养家的全部责任。
从某个角度上说,《漂亮妈妈》是一部关于“牺牲”的电影。而且这份牺牲是极其含蓄隐忍的。开出租车的丈夫很快再婚了,而她单独带着儿子生活。她豪不责怪丈夫。儿子的智力虽然不错,但学校拒收这样的儿童,还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智障学校接受教育。孙丽英为了让孩子能跟正常人一起学习,在正常环境里成长。为了教会孩子正确吐字发音,她辞去了国企的工作,用三轮车载着儿子,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地发送报纸。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无私、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它蓄于心,藏于情,很少显于形,往往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在一个中国家庭里,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而儿子对于母亲永远有愧疚之情。就像不能正常发音的郑大,他一直明白妈妈如今的境况那么窘迫,都是为了自己,因此他努力练习说话,在她送报纸的时候,他担任起护卫任务。为了追回被人拿走的报纸,他克服发音的困难,要回了妈妈的东西,母子俩也因此更加靠近了。
尽管生活困难重重,孙丽英和儿子都默默地忍耐和奋斗着。为了买助听器矫正郑大的发音,凑够对他们来说天文数字般的5000块钱,孙丽英不得不忍受屈辱,而她和儿子的亲情也在艰难中经历了考验。
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得中行则思狂狷”的句子,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看“中行”这个词──也就是不偏不倚,在情感上含而不露。其次是允许不能中行则不妨狂狷──也就是突破成规,在情感上就是爆发,把情势烘托到不能不奋而反抗斗争,从而显示合理性。影片《漂亮妈妈》中的孙丽英,虽然无可奈何是她的基本形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她都选择了隐忍,然而当这份隐忍被逼到极致时,就不能不爆发。此时的爆发是极其美丽动人的。
电影的最后,孙丽英终于如愿给孩子买了助听器,送他进了普通小学,在母子二人温馨的告别中,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默默温情,像水一样流淌了起来。
*友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咖喱辣椒》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兄弟情谊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的。什么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兄弟呢?影片《咖喱辣椒》中的主角咖喱和辣椒就是典型。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俗话说“打架亲兄弟”,这里的“亲兄弟”不止是血缘关系,更多的是亲如兄弟的情谊,可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兄弟关系是多么重要。影片中的咖哩和辣椒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工作,是换帖的兄弟,最好的朋友。咖喱相对成熟稳重,辣椒则吊儿郎当,性格上互补的他们无话不谈,配合无间,相当默契,是尖沙咀地区有名的辣手神探。
中国传统中的男性情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性命相交托,但有一个底线决不能跨越,那就是朋友妻,不可欺。在配合电视台制作特别节目的过程中,咖喱和辣椒一同喜欢上了美丽的记者罗小姐。两人都认为自己和罗小姐最配,但罗小姐似乎对稳重的咖喱更有好感,于是曾经的朋友开始彼此较劲。
在中国传统的友谊中,双方精神世界的相互关怀至关重要,而罗小姐的出现显然倾斜了这杆天秤。与其说辣椒嫉妒咖喱得到了 罗小姐的青睐,倒不如说他害怕咖喱会因为恋爱而疏远了兄弟。当然,辣椒不会告诉咖喱这一点,于是他不停地闹别扭,直到两人的友谊岌岌可危。
慢慢地,咖喱认识到了自己与罗小姐的巨大差异,也深深后悔自己为了她与咖喱闹得不可开交。于是他主动离开了罗小姐。为了查探一桩军火走私案,在共同的强敌面前,咖喱和辣椒终于弥合了友谊的罅隙,共同御敌。
中国传统的兄弟情谊是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把对方当作自己唯一的牵挂;是一种不必轰轰烈烈、但却真实可靠的寄托;是平时在你身边插科打诨,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勇敢。咖喱和辣椒在一起,那种感觉就是如沐春风的写意和舒坦快活的随心。
电影《这个夏天有异性》
虽然含蓄、婉约都是传统友谊的代名词,但与男性情谊不同的是,中国女性之间的友谊,更多着眼于生活当中最朴实的细节,就像影片《这个夏天有异性》中的琪琪和Kammy。
影片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把两人的性格交待出来。 琪琪的机智、利嘴、好打抱不平,以及她的无形中的核心地位,都通过一连串的对话表露无疑。所以,当GiGi的猫被人家截留后,她立刻两肋插刀,上门助阵,像极了女中丈夫。
Kammy则相反,一开始,是她看出GiGi的闷闷不乐,提醒琪琪做GiGi的思想工作。她细心、柔婉、内敛,与琪琪的性格有着强烈的反差,但是有反差才能有互补,这正构成了友谊的稳定基础。
电影在表现两个不同性格的女孩子面对男生世界的同时,也用不少笔墨描写了女性友情之间的冲突、释放与化解。这无疑使她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全面、深刻的揭示,因为正是这种友谊线索的连接,像DNA的链条一样,拉上了爱情的两条轨道。暑假里,琪琪、爸爸与kammy参加他为了与老同学联络感情而举办的三人篮球赛。同在队里的张力是琪琪爸爸多年的朋友,表面成熟稳重的张力竟然让Kammy看得有点心动,而琪琪则喜欢上了另外一个队的阿峰。
女孩子都是感性的,她们之间的友谊,当然没有兄弟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都在不经意间一起逛街、吃饭、看书、讨论时尚,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一起探讨爱情问题。琪琪与Kammy向恋爱成精的GiGi求教,GiGi向她们灌输了一堆理论。女孩子之间既羞涩又大胆的爱情对话,幼稚却可爱,有一种独特的婉约之美。
两人的友谊遭受考验,也完全是因为爱情。Kammy遭到了张力的拒绝,她痛不欲生。而同时,琪琪的爱情也不顺利,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总得不到阿峰的首肯,两个好友因为爱情的痛苦,破坏了友谊。也许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友谊的珍贵。这时候,影片对友情的关注超过了对爱情的关注。因为爱情有利害冲突的可能,而友情永远是互助的。此刻,琪琪想念的不是爱情中的另一方,而是自己的朋友。她一个人逛商场,感到落寞而忧伤。这时,琪琪巧遇了Kmmy。电影在这里成功地表现了女孩子在面对旧时好友的微妙心理。紧接着,两人都冲破了心理障碍,和好如初。
*爱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情人结》
从一般意义上看,中国电影有偏向教化的倾向,但绝不是死板的理性教诲。基于民族传统的延续,我们的情感抒发方式也很独特,就是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抒情。和西方崇尚直观表露感情,大胆的情爱渲染相比,中国电影更看重内敛。擅长拍摄唯美电影的导演霍建起,就在影片《情人结》中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含蓄婉转、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角侯嘉和屈然生长在同一大院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转眼他们长大为高中生,站在学校的成绩榜前,没有什么对话,只是互相注视着,安慰着,羞涩地笑着,然后又在绿荫覆盖的狭长通道里,在同一辆自行车上享受同一根冰棍。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侯嘉和屈然用郊游和闲逛打发难熬的等待。通知书来了,他们如愿以偿,双双考取了东林大学。然而侯家和屈家父辈之间的隔阂和记恨,成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道鸿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侯嘉的父亲自杀了,因为当时他正在接受调查,而负责调查的人正是屈然的父亲,候嘉的母亲自然把责任归咎在屈然父亲的身上。她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的儿子竟然和仇人的女儿相爱了。
家长的反对没有成为侯嘉和屈然的障碍,进入大学后,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然而,快乐毕竟是暂时的。每回到家里,侯嘉和屈然的爱情就遭到侯嘉母亲的强烈反对。屈然询问父亲的意见,得到的只是沉默。家长的阻隔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荆棘,横在他们面前。直到侯嘉和屈然读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选择了坚持。单纯的他们幻想用他们的爱融化两家人之间冰冷、隔阂的内心。
在中国式的爱情中,坚持是含蓄温婉而不乏力度。大学时光转瞬而过。选择了坚持,却在坚持中默默承受着爱情折磨的侯嘉,无奈中选择出国深造,一走就是7年。七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桩都深深刺痛着屈然的心。
七年后的情人节,孤独的侯嘉和屈然在街头偶然相遇。这个时候,屈然的父亲已经因为疾病而临近死亡,他找来了侯嘉,对他解释了当年的一切。原来侯嘉的父亲当年与一位年轻姑娘有染,屈然的父亲在调查的时候,鼓励那位姑娘说出实话,却没想到造成了侯嘉父亲的自杀,他怀着歉意给侯嘉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看过之后,她也终于明白了一切。
电影《情人结》没有传统爱情悲剧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着中国人的含蓄和坚定。当爱情之间的阻力终于化解,屈然终于可以和侯嘉走在一起的时候,她却笑不出来了,因为这是以父亲的死为代价的。等到彼此的时候,他们已经都过了而立之年,该高兴的时候两个人却无比平静,他们举止理智而礼貌,脸上有默默的温情,但似乎没有了当年那些爱恋的光芒。但正是在这个时刻,这份历经磨难,柔肠百结的爱情才再一次以强大的力量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电影《秋天的童话》
电影《秋天的童话》描写了一段发生在异乡的浪漫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秋天的纽约。千里迢迢来到美国投靠男友的十三妹,在机场遇见了前来接机的远房亲戚船头尺。十三妹从香港到美国,本来是想和她的男友文森特一起念书的。谁知到了纽约,男友却有了新欢。失去了依靠和爱情的十三妹,在异国的夜晚格外落寞和伤感。仗义的船头尺看不惯十三妹的消沉,开始主动帮助她适应新的生活。也因此,十三妹被船头尺送了个“茶煲”的外号,用英文的谐音代表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种莫名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暗生。也许,两人都不能确定,因为他们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船头尺无所事事,像是唐人街的小混混;十三妹是学戏剧的留学生,有着自己的憧憬。而貌似完美的爱情,又都是要讲门当户对的。某年某月某天,似乎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两个原本不可能相爱的男女,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屋檐下,擦出了爱的火花。
和其他爱情影片比较,想在《秋天的童话》中找到男女主人公手拉手的镜头都很难,就更别说进一步的动作了。较之今天的可以让男女主人公在几秒钟之间擦出火花速生爱情的电影作品,《秋天的童话》纤尘不染,纯到极点。当爱的表面形式被忽视掉后,感情深处的微妙、细腻变化才会自然地尽情地发挥。船头尺和十三妹自始至终都没有向对方说一句“我爱你”,甚至两人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吵特吵,但是两人始终相互关心,以对方的快乐为己任。
真正的爱情总要经过许多考验。电影《秋天的童话》中最动人的段落是:沉浸在爱情喜悦之中的船头尺卖掉了自己的车,凑够了八百美金给十三妹买了一条表带。他拿着送给爱人的礼物开心地跑了起来,一个三十好几的男人满脸陶醉地在街上奔跑,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但是没有人为此而感到诧异。他毫不害羞地奔跑着,身边多彩的街景不断流转,也在传达着喜悦。那一刻,人物、画面、音响都相当完美,于是,整个世界都变得浪漫而幸福。
然而几分钟之后,爱人已经远走,一切都在充满失落的秋天结束。
什么样的影片才称得上好的影片?只有那种不张扬的、沉默的、坚忍的爱情才是真正中国式的爱情。张婉婷用两个字就解决问题:含蓄。于是我们所看到的爱情表演是纯粹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曾经当过水手的船头尺说,他并不想变成一只对着茫茫大海的海鸥,只想在海边开一个小餐馆。于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那片熟悉的海滩上,在一个叫SAMPEN的餐馆前,船头尺和十三妹再度相遇。自始至终,船头尺都没有按照爱情片的惯例说一声“我爱你”,但他和十三妹都对这份爱情坚定不移——这就是《秋天的童话》最浪漫的地方。
细数下来,表现中国人含蓄婉约这种情感的电影相当多。我们从近百年中国电影的片名中可以看到许多例子。反过来,试图突破这种感觉的影片就会遭到一些非难。从改革开放初期,电影中艰难出现的接吻镜头,到对涉及情感表现的必要人体展示,再到复杂的多角情感纠葛,中国电影正在逐步改变,丰富着情感的内容和尺度,但传统的心理和习惯性的节制依然是我们重要的审美基础。
*亲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向日葵》影片《向日葵》向我们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压迫”和“反抗”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传统的“父子斗争史”。
童年的张向阳在房顶上玩游戏,用弹弓射击行人,其中一个目标正是他的父亲张庚年。他当时不知道那就是他的父亲,因为张庚年刚从下放了六年的农场回来。影片一开始就在父子之间种下了不和谐的种子,给了一个此后儿子一直跟父亲作对的暗示。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纲五常的说法,其中之一是“父为子纲”,用来界定和约束家庭成员的地位。也就是说,父为主,子为从,但是,自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生性逆反的向阳,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威式人物,怎么能乖乖就范呢?
在文革期间,张庚年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了,画家梦也被打断了,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向阳身上,希望他成为一名画家。当他发现向阳有绘画的天赋后,就强迫他每天在家画画。从这时开始,父亲就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儿子设计一条人生之路,强迫儿子在这条路上前行。他行使父亲的职责,为儿子的前途负责,可是,对天性好玩的儿子来说,必然会产生不满和反抗。
父子之间似乎总是斗争和反抗,并没有任何含蓄细腻的地方,但是在初期的父子对峙之中,有几个温暖的场景却在含蓄地昭示着父子亲情微妙的改进。唐山大地震时,父亲命令躲藏在房顶上的儿子往自己的怀里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流水潺潺,还有舒缓的钢琴背景音乐,儿子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见了,在哭声中第一次喊出了爸爸。
时光转到1987年,向阳已是个有主见的少年,小时候在斗不过父亲的情况下,向阳的逃避是不得已的,父亲把他送到美术培训班,他逃了;父亲让他跟着自己上班,他逃了。长大后的向阳面对父亲的压力时,多数时间里还是选择了逃避,不愿正面冲突。这是中国式的儿子从父亲的权威之下逃离的尝试。
还有一个逃的场面:在结冰的湖面上,父亲追赶儿子。一个拼命地逃,一个使劲地追,忽然,父亲掉进了冰窟。生死关头,向阳回身拉起了父亲。
中国父子之间的爱,并不是拥抱或说“我爱你”,而是一种另类的表达。即使成年的向阳成为画家了,父子间的矛盾也没有完全调和。父亲想要孙子,向阳夫妇想过丁克生活。在一次次冲突过程中,父与子都开始反思自己的作为。
在向阳决定要孩子之后,父亲留下了一份录音,然后出走。孩子出生后,向阳夫妇回到家,在门口看到一盆向日葵,似乎说明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延续,但父子关系趋于合理、理性,又充满含蓄、温情,这应该是现代人所愿意看到的结局。
电影《漂亮妈妈》
2001年,巩俐出演《漂亮妈妈》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孙丽英想把听力很弱的儿子送进普通学校的故事。丈夫与她离婚了,孙丽英独自承担起帮助儿子郑大学会说话、入校读书、以及养家的全部责任。
从某个角度上说,《漂亮妈妈》是一部关于“牺牲”的电影。而且这份牺牲是极其含蓄隐忍的。开出租车的丈夫很快再婚了,而她单独带着儿子生活。她豪不责怪丈夫。儿子的智力虽然不错,但学校拒收这样的儿童,还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智障学校接受教育。孙丽英为了让孩子能跟正常人一起学习,在正常环境里成长。为了教会孩子正确吐字发音,她辞去了国企的工作,用三轮车载着儿子,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地发送报纸。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无私、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它蓄于心,藏于情,很少显于形,往往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在一个中国家庭里,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而儿子对于母亲永远有愧疚之情。就像不能正常发音的郑大,他一直明白妈妈如今的境况那么窘迫,都是为了自己,因此他努力练习说话,在她送报纸的时候,他担任起护卫任务。为了追回被人拿走的报纸,他克服发音的困难,要回了妈妈的东西,母子俩也因此更加靠近了。
尽管生活困难重重,孙丽英和儿子都默默地忍耐和奋斗着。为了买助听器矫正郑大的发音,凑够对他们来说天文数字般的5000块钱,孙丽英不得不忍受屈辱,而她和儿子的亲情也在艰难中经历了考验。
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得中行则思狂狷”的句子,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看“中行”这个词──也就是不偏不倚,在情感上含而不露。其次是允许不能中行则不妨狂狷──也就是突破成规,在情感上就是爆发,把情势烘托到不能不奋而反抗斗争,从而显示合理性。影片《漂亮妈妈》中的孙丽英,虽然无可奈何是她的基本形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她都选择了隐忍,然而当这份隐忍被逼到极致时,就不能不爆发。此时的爆发是极其美丽动人的。
电影的最后,孙丽英终于如愿给孩子买了助听器,送他进了普通小学,在母子二人温馨的告别中,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默默温情,像水一样流淌了起来。
*友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咖喱辣椒》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兄弟情谊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的。什么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兄弟呢?影片《咖喱辣椒》中的主角咖喱和辣椒就是典型。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俗话说“打架亲兄弟”,这里的“亲兄弟”不止是血缘关系,更多的是亲如兄弟的情谊,可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兄弟关系是多么重要。影片中的咖哩和辣椒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工作,是换帖的兄弟,最好的朋友。咖喱相对成熟稳重,辣椒则吊儿郎当,性格上互补的他们无话不谈,配合无间,相当默契,是尖沙咀地区有名的辣手神探。
中国传统中的男性情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性命相交托,但有一个底线决不能跨越,那就是朋友妻,不可欺。在配合电视台制作特别节目的过程中,咖喱和辣椒一同喜欢上了美丽的记者罗小姐。两人都认为自己和罗小姐最配,但罗小姐似乎对稳重的咖喱更有好感,于是曾经的朋友开始彼此较劲。
在中国传统的友谊中,双方精神世界的相互关怀至关重要,而罗小姐的出现显然倾斜了这杆天秤。与其说辣椒嫉妒咖喱得到了 罗小姐的青睐,倒不如说他害怕咖喱会因为恋爱而疏远了兄弟。当然,辣椒不会告诉咖喱这一点,于是他不停地闹别扭,直到两人的友谊岌岌可危。
慢慢地,咖喱认识到了自己与罗小姐的巨大差异,也深深后悔自己为了她与咖喱闹得不可开交。于是他主动离开了罗小姐。为了查探一桩军火走私案,在共同的强敌面前,咖喱和辣椒终于弥合了友谊的罅隙,共同御敌。
中国传统的兄弟情谊是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把对方当作自己唯一的牵挂;是一种不必轰轰烈烈、但却真实可靠的寄托;是平时在你身边插科打诨,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勇敢。咖喱和辣椒在一起,那种感觉就是如沐春风的写意和舒坦快活的随心。
电影《这个夏天有异性》
虽然含蓄、婉约都是传统友谊的代名词,但与男性情谊不同的是,中国女性之间的友谊,更多着眼于生活当中最朴实的细节,就像影片《这个夏天有异性》中的琪琪和Kammy。
影片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把两人的性格交待出来。 琪琪的机智、利嘴、好打抱不平,以及她的无形中的核心地位,都通过一连串的对话表露无疑。所以,当GiGi的猫被人家截留后,她立刻两肋插刀,上门助阵,像极了女中丈夫。
Kammy则相反,一开始,是她看出GiGi的闷闷不乐,提醒琪琪做GiGi的思想工作。她细心、柔婉、内敛,与琪琪的性格有着强烈的反差,但是有反差才能有互补,这正构成了友谊的稳定基础。
电影在表现两个不同性格的女孩子面对男生世界的同时,也用不少笔墨描写了女性友情之间的冲突、释放与化解。这无疑使她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全面、深刻的揭示,因为正是这种友谊线索的连接,像DNA的链条一样,拉上了爱情的两条轨道。暑假里,琪琪、爸爸与kammy参加他为了与老同学联络感情而举办的三人篮球赛。同在队里的张力是琪琪爸爸多年的朋友,表面成熟稳重的张力竟然让Kammy看得有点心动,而琪琪则喜欢上了另外一个队的阿峰。
女孩子都是感性的,她们之间的友谊,当然没有兄弟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都在不经意间一起逛街、吃饭、看书、讨论时尚,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一起探讨爱情问题。琪琪与Kammy向恋爱成精的GiGi求教,GiGi向她们灌输了一堆理论。女孩子之间既羞涩又大胆的爱情对话,幼稚却可爱,有一种独特的婉约之美。
两人的友谊遭受考验,也完全是因为爱情。Kammy遭到了张力的拒绝,她痛不欲生。而同时,琪琪的爱情也不顺利,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总得不到阿峰的首肯,两个好友因为爱情的痛苦,破坏了友谊。也许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友谊的珍贵。这时候,影片对友情的关注超过了对爱情的关注。因为爱情有利害冲突的可能,而友情永远是互助的。此刻,琪琪想念的不是爱情中的另一方,而是自己的朋友。她一个人逛商场,感到落寞而忧伤。这时,琪琪巧遇了Kmmy。电影在这里成功地表现了女孩子在面对旧时好友的微妙心理。紧接着,两人都冲破了心理障碍,和好如初。
*爱情中的含蓄婉约*
电影《情人结》
从一般意义上看,中国电影有偏向教化的倾向,但绝不是死板的理性教诲。基于民族传统的延续,我们的情感抒发方式也很独特,就是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抒情。和西方崇尚直观表露感情,大胆的情爱渲染相比,中国电影更看重内敛。擅长拍摄唯美电影的导演霍建起,就在影片《情人结》中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含蓄婉转、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角侯嘉和屈然生长在同一大院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转眼他们长大为高中生,站在学校的成绩榜前,没有什么对话,只是互相注视着,安慰着,羞涩地笑着,然后又在绿荫覆盖的狭长通道里,在同一辆自行车上享受同一根冰棍。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侯嘉和屈然用郊游和闲逛打发难熬的等待。通知书来了,他们如愿以偿,双双考取了东林大学。然而侯家和屈家父辈之间的隔阂和记恨,成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道鸿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侯嘉的父亲自杀了,因为当时他正在接受调查,而负责调查的人正是屈然的父亲,候嘉的母亲自然把责任归咎在屈然父亲的身上。她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的儿子竟然和仇人的女儿相爱了。
家长的反对没有成为侯嘉和屈然的障碍,进入大学后,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然而,快乐毕竟是暂时的。每回到家里,侯嘉和屈然的爱情就遭到侯嘉母亲的强烈反对。屈然询问父亲的意见,得到的只是沉默。家长的阻隔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荆棘,横在他们面前。直到侯嘉和屈然读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选择了坚持。单纯的他们幻想用他们的爱融化两家人之间冰冷、隔阂的内心。
在中国式的爱情中,坚持是含蓄温婉而不乏力度。大学时光转瞬而过。选择了坚持,却在坚持中默默承受着爱情折磨的侯嘉,无奈中选择出国深造,一走就是7年。七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桩都深深刺痛着屈然的心。
七年后的情人节,孤独的侯嘉和屈然在街头偶然相遇。这个时候,屈然的父亲已经因为疾病而临近死亡,他找来了侯嘉,对他解释了当年的一切。原来侯嘉的父亲当年与一位年轻姑娘有染,屈然的父亲在调查的时候,鼓励那位姑娘说出实话,却没想到造成了侯嘉父亲的自杀,他怀着歉意给侯嘉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看过之后,她也终于明白了一切。
电影《情人结》没有传统爱情悲剧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着中国人的含蓄和坚定。当爱情之间的阻力终于化解,屈然终于可以和侯嘉走在一起的时候,她却笑不出来了,因为这是以父亲的死为代价的。等到彼此的时候,他们已经都过了而立之年,该高兴的时候两个人却无比平静,他们举止理智而礼貌,脸上有默默的温情,但似乎没有了当年那些爱恋的光芒。但正是在这个时刻,这份历经磨难,柔肠百结的爱情才再一次以强大的力量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电影《秋天的童话》
电影《秋天的童话》描写了一段发生在异乡的浪漫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秋天的纽约。千里迢迢来到美国投靠男友的十三妹,在机场遇见了前来接机的远房亲戚船头尺。十三妹从香港到美国,本来是想和她的男友文森特一起念书的。谁知到了纽约,男友却有了新欢。失去了依靠和爱情的十三妹,在异国的夜晚格外落寞和伤感。仗义的船头尺看不惯十三妹的消沉,开始主动帮助她适应新的生活。也因此,十三妹被船头尺送了个“茶煲”的外号,用英文的谐音代表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种莫名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暗生。也许,两人都不能确定,因为他们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船头尺无所事事,像是唐人街的小混混;十三妹是学戏剧的留学生,有着自己的憧憬。而貌似完美的爱情,又都是要讲门当户对的。某年某月某天,似乎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两个原本不可能相爱的男女,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屋檐下,擦出了爱的火花。
和其他爱情影片比较,想在《秋天的童话》中找到男女主人公手拉手的镜头都很难,就更别说进一步的动作了。较之今天的可以让男女主人公在几秒钟之间擦出火花速生爱情的电影作品,《秋天的童话》纤尘不染,纯到极点。当爱的表面形式被忽视掉后,感情深处的微妙、细腻变化才会自然地尽情地发挥。船头尺和十三妹自始至终都没有向对方说一句“我爱你”,甚至两人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吵特吵,但是两人始终相互关心,以对方的快乐为己任。
真正的爱情总要经过许多考验。电影《秋天的童话》中最动人的段落是:沉浸在爱情喜悦之中的船头尺卖掉了自己的车,凑够了八百美金给十三妹买了一条表带。他拿着送给爱人的礼物开心地跑了起来,一个三十好几的男人满脸陶醉地在街上奔跑,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但是没有人为此而感到诧异。他毫不害羞地奔跑着,身边多彩的街景不断流转,也在传达着喜悦。那一刻,人物、画面、音响都相当完美,于是,整个世界都变得浪漫而幸福。
然而几分钟之后,爱人已经远走,一切都在充满失落的秋天结束。
什么样的影片才称得上好的影片?只有那种不张扬的、沉默的、坚忍的爱情才是真正中国式的爱情。张婉婷用两个字就解决问题:含蓄。于是我们所看到的爱情表演是纯粹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曾经当过水手的船头尺说,他并不想变成一只对着茫茫大海的海鸥,只想在海边开一个小餐馆。于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那片熟悉的海滩上,在一个叫SAMPEN的餐馆前,船头尺和十三妹再度相遇。自始至终,船头尺都没有按照爱情片的惯例说一声“我爱你”,但他和十三妹都对这份爱情坚定不移——这就是《秋天的童话》最浪漫的地方。
细数下来,表现中国人含蓄婉约这种情感的电影相当多。我们从近百年中国电影的片名中可以看到许多例子。反过来,试图突破这种感觉的影片就会遭到一些非难。从改革开放初期,电影中艰难出现的接吻镜头,到对涉及情感表现的必要人体展示,再到复杂的多角情感纠葛,中国电影正在逐步改变,丰富着情感的内容和尺度,但传统的心理和习惯性的节制依然是我们重要的审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