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文化差异看“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现实,“中国元素”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的产物。因为中外在语言、思维、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广告的文化价值和尺度上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跨国企业在广告传播中有效了解“中国元素”,并结合受众心理,制定广告策略,减少传播阻碍。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跨国企业;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5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各大跨国企业瞄准的“蛋糕”,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前景,国际品牌纷纷来华设厂,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作为跨国企业重要的营销手段,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为了成功的吸引受众,提高产品购买力,于是不断突破地域、国家与文化界限,融入大量的中国元素。再此过程中,广告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本文是结合中外广告案例,从中外文化差异入手对“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浅析。
  一、广告与跨文化传播
  法国著名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这样描绘广告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说:“我们每天呼吸的是氮气、氧气和广告。”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应该说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人们在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被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所认同。他们在广告中向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传递商业信息、推销产品和提供服务,期间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其实,这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活动。
  由于各国在语言、思维、价值、风俗、法律、审美等方面存在差异,现存很多广告并没有突破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导致一些传播对象不被认同,甚至影响了国家间的感情。如果不懂或忽视这些在信息文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播要素,广告传播的可能性便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显然,在跨文化语境中对于广告传播来说,知道做什么与知道不做什么同样重要。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实都影响着交流传播系统。人们在接受信息,并对其产生相应反应时,其本质都来源于文化的本身。所以说,跨国企业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中,必须对中国元素进行一定的了解,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的文化情结,因势利导,迎合这一文化心理,避免中国元素的文化禁忌,减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与冲突。
  二、中国元素
  什么是中国元素?哪些能够代表中国元素?是巍峨的长城,还是汹涌的黄河?是宏伟的敦煌壁画,还是壮观的乐山大佛?是喜庆的龙凤呈祥,还是浓烈的中国红?是莫测的中国功夫,还是婉约的青花瓷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还是这些极具代表的表征符号?其实“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始于中国广告界,但一直以来,对“中国元素”和中国元素广告学概念的界定,不同领域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广告界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梅高董事长高峻认为,中国元素是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是语言也是图腾,是符号也是能让人感知的信心。它可以帮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承担起中国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广告人朱海良则认为“所谓中国元素,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东西。除了具象的之外,比如龙,旗袍、长城、书法等图像化或符号化的东西,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中国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如果来自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元素,那么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的东西也应该是中国元素。”
  在我看来,其实中国元素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根植在所有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中国元素的盛行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强势,而文化又是靠政治、经济、生活方式来支撑的。
  三、中外文化差异:“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分析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中国元素”悄然而起,瑞士手表Swatch的京剧脸谱手表、法国珠宝Cartier的“祝福中国”系列吊坠、一些饮食行业也打着“中国元素”的牌而胜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成功树立了企业品牌和传递了本国文化。但其中有获利也有失利,一些国外品牌滥用、误用中国元素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2003年的丰田车广告、2004年的立邦漆广告、2004年的耐克广告,它们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使得企业形象和口碑严重下降,影响恶劣。同为跨国企业,为何又如此大的反差?
  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对象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导致受众在接受程度和接受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这个广告好,必然就会有人觉得不好。而且,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着一些禁忌。广告传播者在制作广告前,应该先了解清楚中国的文化禁忌,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触碰这些禁忌。以下,我试图从语言符号、思维方式和法律差异这三个比较典型的方面,对比中外的文化差异,对“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分析。
  1.语言符号
  可以说,语言系统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交流系统。民族之间要想交流、交融,语言是首先要突破的障碍。语言符号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民族不同呈现的语言面貌也不同,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独特之处,有很多语言不能仅仅通过字面的意思去翻译,语言翻译并非符号对应式的转换,而是要求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等的前提下,对当地语言中的习惯用语有充分的了解后,再对语言进行的重组。例如法国人头马在中国的广告算是一个很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欧美,人头马的广告是“an inspiered and independent spirit”(干邑艺术,似火柔情),这句广告词比较符合欧美的风情与文化,但换到中国,却并不贴合华人的情感。于是人头马白兰地抓住了国人趋福避祸的心理,用一句“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语,打动了国人的心,也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2.思维方式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重视事物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习惯从整体中考察事物和现象,而西方人重视事物的独立性,喜欢从个别中去考察事物和现象。思维上的差异同样表现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上,使得中国文化传播常出现“意在言外”的特点,用深沉的语句来表达特殊的心理,这在西方人看来是颇具“神秘感”的。如,中国银行的形象片“竹林篇”“麦田篇”“高山篇”、“河流篇”,精致的画面融合中国的古朴语句,表现出博大、宽广的胸怀。这对西方人那种直线式思维是晦涩难懂的,他们不能理解这些中国元素与银行有什么必然关系。在西方人的广告中“中国元素”可能就是红色,是灯笼,是功夫,是京剧等,简单而直接。
  3.法律差异
  我国广告法中明确规定,广告不能触犯国家的法律和相关规定。耐克的“恐惧斗室”的被禁,就是依据《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和第七条“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不得含有宣扬民族分裂、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我们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广告选取的背景是中国式建筑,广告中出现的老者、飞天、龙等元素都属于中国元素,但是在广告中却都被来自美国的主角所击败。虽然后来耐克公司声明称该广告是宣扬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其中运用的各种元素都是一种比喻形式。但因为这三个镜头触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违背了法律规定,被国家强制停播。而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个注重竞争的民族,在他们国家,广告中的攻击性是被允许的,但在中国,一个广告能否播出必须以遵守中国的法律为前提。
  四、总结
  以上,笔者结合中外典型广告案例对“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浅析。总结出了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元素在广告的能否有效使用与语言、思维、价值、风俗、法律、审美等很多方面有关。这就要求跨国企业在广告传播中必须进行充分分析与了解,使用受众喜欢的语言,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遵守中国本土的法律法规,结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制定出适合的广告策略,减少广告在传播过程中的阻碍。
  【参考文献】
  [1]廖宁,韩红星.图腾文化对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广告营销,2012(6).
  [2]李卉,王佳.探求国际品牌广告中的本土化因子[J].营销导师,2005(23).
  【作者简介】张路路(1988- ):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
其他文献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是其声乐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训练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本文较为详尽地归纳了作曲家为男声中低声部所写的音乐会咏叹调,并从音乐结构等方面简略地涉及了其中几首较为常用的作品,为教学和演唱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咏叹调曲式结构;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
期刊
【摘要】言语行为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是衡量言语行为有效性和合法性的三个方面,而撒谎、欺骗和自欺欺人成为了违反上述三个有效性条件的极端表达。语料研究表明,“陪酒女郎”试图掩饰自己工作内容和性质,其言语行为自始至终都在虚假言语行为的范围内进行,“金钱至上”和“破碎的家庭”形影相随,导致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已经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了,国家在法制层面加以规范这些娱乐场所,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言语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误会,领导的妻子错把来取文件的小郑当成了家政服务,把家政服务当成了丈夫单位同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又充满障碍和误解。那他们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呐?  【关键词】我不知道啊;没事儿;那我跟你说是一样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6-2.5  人物:嫂子 小郑 家政人员  道具:水杯 文件 拖鞋 水果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与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结合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发展实践,考虑到构建该学科体系应连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6-2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小品”一词有很多含义,无论是在佛经、美术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和戏剧形式里,小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表达方式。时过境迁,小品发展到了当代,受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推动作用,“小品”一词在更多时候被人们理解成一种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形式,特别是东北小品,更是以短小精悍、观赏性强、动作夸张、反映现实生活等特点得到了电视机前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并且逐渐主导了我国小品创作的宏观走向和表演方式,“赵家班”几
期刊
【摘要】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结合动画传播的特点,分析动画传播的时代特征。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微薄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动画;传播;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8-2  一、市场化的浸润  I·罗戈夫用三个部分来理解视觉文化竞技场之场域:“首先,有些图像生
期刊
【摘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关键是利用画面及其辅助手段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常言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那么作为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者又如何把“想到的”通过镜头或其他电视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呢?本文主要研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电视文艺;画面;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4-2  我国电视始创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
期刊
【摘要】在秦皇岛旅游强劲发展的背景下,观鸟旅游成为重要旅游项目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观鸟旅游翻译人才的短缺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观鸟旅游翻译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从人才培养定位,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观鸟旅游与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提出该旅游项目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秦皇岛;观鸟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项目】秦皇岛市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基于秦皇岛观鸟旅游发展的翻译
期刊
【摘要】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期,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社会的公民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不仅是学校适应新的教育思想,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公民的必然要求。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精心“施工”,必将有助于高校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和育人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公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翻译的素材纷繁复杂,而在众多素材中,对中国当代儿童诗歌翻译的研究却很少,而儿童诗歌是中国文学中十分独特的一部分。对中国儿童诗歌的翻译研究有利于对外推广中国的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儿童诗歌的翻译经常会用到动词“ing”形式来表现其曼妙的动作,生动的形象以及独特的音律。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重儿童诗歌翻译的受众群体——儿童,从而实现翻译的对等。  【关键词】中国当代儿童诗;动词“ing”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