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知微察幽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宝玉挨打》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模块四小说单元的课文。必修模块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从“读、赏”过渡到“析”,进行研究性阅读。
  必修模块四的小说单元,区别于模块三的微型小说单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丰富的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学会鉴赏,并尝试研究性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分析作品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切入角度
  
  《宝玉挨打》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节选,文中涉及的人物较多,小说背景较复杂,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调动的手段很丰富。因此,教学本课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情节与人物关系中找到小说的思路,并尝试建立中心人物的关系结构图,化繁为简;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进一步在事件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将主观感受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掌握背景:初步感知
  1.课前准备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
  (2)阅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推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不同“红学”评点,了解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和人物。
  (3)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有关《红楼梦》的情节、人物的小评论。
  2.课堂呈现
  (1)总结作者与作品的背景,如讲述“曹寅—曹雪芹”的家族史。
  (2)画出作品中四大家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
  (方法与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至少写出一个姓氏的关系图。使他们在把握作品情节与分析人物性格时思路更清晰。)
  
  二、化繁为简:故事情节的分析
  1.“潜流暗滚”:宝玉挨打前有什么神情变化?贾政打宝玉前有什么神情变化?引发宝玉挨打的主要是哪些事件?
  (方法与目的:学生分组讨论,以事件为中心画出情节发展结构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复杂的情节。)
  
  2.以人物关系图为基点,进行性格分析
  (1)社交中的宝玉(第一组人物关系)
  ①贾雨村是谁?宝玉会见他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
  (“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他懒于和士大夫接谈。)
  ②金钏儿是谁?宝玉闻她自尽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心中早又五内摧伤”。毫无贵贱之分。)
  ③琪官是谁?他的社会地位如何?宝玉对索要琪官之事有何态度变化?为什么?
  (“唬了一跳”,忙遮掩;“轰去魂魄”,道实情;曾与之红汗巾子。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结成倾心之交。)
  社交中的宝玉:不愿走昏暗污浊的仕途经济道路,鄙弃封建礼教,追求平等、自由。
  (2)家庭中的宝玉(第二组人物关系)
  对比三位长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差异(出发点、方法):
  ①贾政爱得无情
  ②王夫人爱得无理
  ③贾母爱得发昏
  家庭中的宝玉:遭毒打仍不思悔改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3.以性格分析为基点,深入理解作品主旨
  对比宝玉与贾政的性格,谈谈宝玉挨打为什么是当然之事。
  
  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宝玉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所以挨打。
  宝玉挨打的实质: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尝试把学生从复杂的情节与人物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学会建立关系图示的分析方法。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在学生熟知作品的主要情节与人物后,引导学生以宝玉为中心建立人物关系结构图,全面把握情节发展,学习“感受—揣摩—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点”的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宝玉善良、易动情与性情乖张叛逆的性格特点,最终理解宝玉挨打的实质。因此,以学生为出发点,化繁为简,选准教学切入点,知微察幽,是教学长篇小说(节选)的关键。
其他文献
近年高考语文卷之广义课程因素渐次追加性引入的事实告诉我们,语文狭义课程之外的功夫的修炼,已经非常紧要。以北京卷为例,在零散信息采集、语料选择、设题意向、答案组织、评卷标准等多方面,都特别注意触及甚或深入生活的、文史的、哲理的、审美的广义语文界面,引入了大量的具有补充教材功能的广义教科书概念的信息,其取材之丰饶、意趣之丰富、人文精神之丰沛都是前所未有的。探讨这种渐次推进的命题改革的意图,对于我们更新
上《沙之书》一课,我先让学生落实字词,熟悉文本,概述内容,指出文中所涉及的虚构性内容,然后再读课文,发现疑问,教师总结:  沙之书代表着什么,到底有怎样的隐喻义?写它有什么用?  “他进我家门的时候,就决心把书卖掉”,“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哪一层”,“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为什么拥有书的人却竭力想摆脱这本沙之书?  文中为什么许多次出现《圣经》,这与沙之书之间有什么联系,沙之书在小说中是否有深层含
用典是古代诗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明确指出用典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注释,是阅读理解作品的重要辅助手段。典故注释主要包括典源出处、典故含义、书证。高中语文课本由于注释篇幅有限,有时也是为了降低难度,注释时多将必要的字词解释、文中用典的含义列于首要地位,必要时注明典源出处,给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意、文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教材观的“示范性”,也就是把教材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根据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使之适合学生需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做法,将语文教学活动转换为师生共同开发、运用教材
一、艰辛成长,努力求学  1958年,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有父母、奶奶、六个兄弟姐妹,童年生活十分清苦。  1.父亲的教导  小时候虽然生活贫穷,但回忆起那段时光还是觉得很快乐,这主要归功于我的父亲。父亲非常重视教育,他闲暇时常常给我猜字谜,讲故事,还教我写毛笔字。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在我们十里八村算是既有名望又有发言权的一个人,乡亲们都叫他“小诸葛”。他说话风趣幽默,可教育孩子一向严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历来为人称道。其结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尤其耐人寻味。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旬,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又如《增订唐诗摘抄》:“‘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了。”再如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
本刊讯 2016年4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施火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台湾台北国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李玉贵等出席并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近1100名校长、教师、名师工作室
《你是你的船长》作为演讲词被选入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这是语文教材的首见篇目,是我们开发的一篇新课文,其语文教育价值在于高尚价值观与巧妙演讲艺术的完美统一。    一、高尚的价值观    《你是你的船长》的意义首先在于文章所表现的崇高的价值观,那就是公平和正义。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
主持人的话  《孩子王》是“电影文学中的教师”课程中为数不多的一部直接以教师为主题的电影。抛开这部电影本身所蕴含的极其宝贵的文化反思性,我们也赞叹电影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教师“老杆”丰富而充满张力的内心世界。透过镜头,我们得以看见作为教师的“老杆”的自我追问。这种追问,超越时代,是一种关于教师存在的根本性追问。在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中,尤其值得注意。  ——张华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教师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1.异曲同工的主题    两篇文章透析了不同时空国界的小人物的“抠门”行为,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不同的是《陈》文对陈奂生有贬亦有褒,《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