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树立以德育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观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我校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弘扬高尚师德,力塑教师形象”师德教育专项主题活动这一契机,组织各层人员系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教育改革内容、新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再结合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来进行学习。要求教师作好读书笔记,并写好学习心得和自我剖析材料,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加强和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爱岗敬业,爱生乐教,转变教师观念,确立办学目标,实施“以德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策略,以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为追求目标。
二、逐步完善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检查评比制度
学校坚持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规范》,并做到常抓不懈。每学期初德育组都要拟定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活动的计划,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规范》和《守则》。学习的同时,学校注重根据《规范》和《守则》的要求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让文明礼仪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树立和谐的校风。
三、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升降旗活动。
为了使学生亲身体验升降旗的自豪感受,学校德育组依据每月文明班级的评比实行升降旗轮流制,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个文明班级负责升降旗活动,升旗手、护旗手、队员由当月获得流动红旗班级的学生担当,每次升降旗仪式都庄严隆重,反映了校园气息、社会气息、时代气息,学生在参与升降旗活动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需要,还开展主题升降旗活动,由学校领导、优秀教师、三好学生进行国旗下的主题讲话,有时还请上级领导、校外辅导员、革命英雄进行国旗下的教育讲话,如:迎接“教师节”、“国庆节”、“儿童节”、“植树节”、纪念“九·一八”开展主题升降旗活动。
(二)及时召开主题班队会。
《老师,您听我说》、《我能行》、《祖国,您好》、《远离网吧》等系列班队会,展示学生的特长,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体验、感悟、深化中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升华。
(三)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文明人,一个有社会觉悟的时代人的重要途径。我校从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等活动主题入手,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时间号召学生进行“我看家乡新面貌”的“创新素质实践行”的体验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对比观察家乡的新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德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祭扫,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弘扬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现代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校每学期举办几次大型的集体活动比赛,如校园集体舞比赛、手抄报比赛、班级文化建设比赛、演讲比赛、乒乓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这些比赛,学生喜闻乐见,在比赛准备、进行过程中都融入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集体观念,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四、狠抓养成训练,教育学生约束自我
小学德育的中心工作是养成教育,而提高养成教育的重点是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的训练。因此,学校从“细”、“小”、“严”、“实”入手,狠抓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定了校园环境六个“无”,即:地上无纸屑、墙壁无脏痕、室内无垃圾、窗台无灰尘、桌面无涂刻,桌斗无烂纸;在学生中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不”,即:不大声喧哗、不说污言秽语、不追逐狂打、不争吵争斗。全校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中,学校要求统一着装,要求上下楼梯靠右行,要求主动向老师和来宾问好……
在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校还实施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项工程。第一,语言工程,谈吐文明,语言要美,不说脏话;第二,行为工程,要求学生做好事,不做有损他人和集体的事,行为要美;第三,自我教育监督工程,就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把行为规范训练变为自觉行为,还要求学生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去监督别人;第四,转差帮教工程,建立帮教小组,帮助后进生转化。几项工程的实施,帮助学生规范了语言,规范了行为,使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
五、发挥“三位一体”整体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体系,我们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尽力使三者形成一体,为德育工作插上“双翼”。每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平时要求教师不定时家访,与家长座谈、交流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品位,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另外,我们还积极与社区联系,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如召集全校学生及家长分年级上街捡垃圾,清理社区小广告;利用3.12植树节组织各中队对城区小树进行认养挂牌活动;还请了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为了加强学校的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还经常请来联防队加强巡视,让学生能平平安安上学,健健康康成长,高高兴兴回家。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扎实工作,学校校风校貌有极大的改变。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深入研究,不断采用新的方法,才能将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树立以德育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观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我校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弘扬高尚师德,力塑教师形象”师德教育专项主题活动这一契机,组织各层人员系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教育改革内容、新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再结合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来进行学习。要求教师作好读书笔记,并写好学习心得和自我剖析材料,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加强和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爱岗敬业,爱生乐教,转变教师观念,确立办学目标,实施“以德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策略,以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为追求目标。
二、逐步完善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检查评比制度
学校坚持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规范》,并做到常抓不懈。每学期初德育组都要拟定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活动的计划,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规范》和《守则》。学习的同时,学校注重根据《规范》和《守则》的要求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让文明礼仪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树立和谐的校风。
三、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升降旗活动。
为了使学生亲身体验升降旗的自豪感受,学校德育组依据每月文明班级的评比实行升降旗轮流制,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个文明班级负责升降旗活动,升旗手、护旗手、队员由当月获得流动红旗班级的学生担当,每次升降旗仪式都庄严隆重,反映了校园气息、社会气息、时代气息,学生在参与升降旗活动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需要,还开展主题升降旗活动,由学校领导、优秀教师、三好学生进行国旗下的主题讲话,有时还请上级领导、校外辅导员、革命英雄进行国旗下的教育讲话,如:迎接“教师节”、“国庆节”、“儿童节”、“植树节”、纪念“九·一八”开展主题升降旗活动。
(二)及时召开主题班队会。
《老师,您听我说》、《我能行》、《祖国,您好》、《远离网吧》等系列班队会,展示学生的特长,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体验、感悟、深化中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升华。
(三)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文明人,一个有社会觉悟的时代人的重要途径。我校从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等活动主题入手,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时间号召学生进行“我看家乡新面貌”的“创新素质实践行”的体验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对比观察家乡的新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德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祭扫,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弘扬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现代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校每学期举办几次大型的集体活动比赛,如校园集体舞比赛、手抄报比赛、班级文化建设比赛、演讲比赛、乒乓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这些比赛,学生喜闻乐见,在比赛准备、进行过程中都融入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集体观念,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四、狠抓养成训练,教育学生约束自我
小学德育的中心工作是养成教育,而提高养成教育的重点是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的训练。因此,学校从“细”、“小”、“严”、“实”入手,狠抓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定了校园环境六个“无”,即:地上无纸屑、墙壁无脏痕、室内无垃圾、窗台无灰尘、桌面无涂刻,桌斗无烂纸;在学生中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不”,即:不大声喧哗、不说污言秽语、不追逐狂打、不争吵争斗。全校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中,学校要求统一着装,要求上下楼梯靠右行,要求主动向老师和来宾问好……
在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校还实施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项工程。第一,语言工程,谈吐文明,语言要美,不说脏话;第二,行为工程,要求学生做好事,不做有损他人和集体的事,行为要美;第三,自我教育监督工程,就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把行为规范训练变为自觉行为,还要求学生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去监督别人;第四,转差帮教工程,建立帮教小组,帮助后进生转化。几项工程的实施,帮助学生规范了语言,规范了行为,使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
五、发挥“三位一体”整体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体系,我们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尽力使三者形成一体,为德育工作插上“双翼”。每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平时要求教师不定时家访,与家长座谈、交流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品位,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另外,我们还积极与社区联系,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如召集全校学生及家长分年级上街捡垃圾,清理社区小广告;利用3.12植树节组织各中队对城区小树进行认养挂牌活动;还请了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为了加强学校的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还经常请来联防队加强巡视,让学生能平平安安上学,健健康康成长,高高兴兴回家。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扎实工作,学校校风校貌有极大的改变。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深入研究,不断采用新的方法,才能将德育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