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娱乐离不开大众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要地分析。
  
  受众对于参赛选手至关重要
  
  受众的“熟悉度”。受众的“熟悉度”,指参加节目的民星或明星。受众是否识别他们,对他们了解多少,了解以后是否还渴望继续认知、继续参与到节目中去。
  “新声带”的选手大多是从海选就开始一步步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其熟悉度在开始虽然没有以“名声大振”为代表的明星选秀节目的明星的熟悉度高,但是受众对明星的熟悉只是他们表面的光环,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民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这种主动地深入地了解,往往对受众的影响更大。而明星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很多信息都没有也不愿意公布于众,受众对其的熟悉度基本上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没有深入。
  只有被受众所认知、熟悉的选手,才能真正吸引受众去关注。从“新声带”节目本身来看,海选、80强、30强、10强赛等赛制的划分,也就是让受众能够更好地对参赛选手有所了解。
  受众的“心理满足”。中国内地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个人价值观念的提升,人们崇尚自我表达与展示,渴望他人的认可与注视。当平民变成偶像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用个性来主导舞台也就赢得了无数的粉丝。“新声带”中每个参赛选手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郭娱孜的可爱、沈琦的豁达、臧苗苗的坦率、刘庆辉的率真……受众能从舞台上的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的期待,有了暂时性的、替代性的满足。
  此外,目前的选秀节目很多集中在才艺秀的层面,且以歌唱、舞蹈为主。而以“新声带”为代表的民星选秀节目则正好相反,看着一个个与自己相似的普通人,一步步地迈向明星的道路,受众从他们的成功过程中通过感同身受,也可以获得自身的快感。
  
  受众对节目内容的要求不容忽视
  
  真实性。选秀节目中,虽然“秀”是一项重要因素,但也必须保证真实。在提倡返璞归真的现代社会,观众早已看惯了电视上那些包装精致的演艺秀,转而更容易关注真实生活和形似真实生活的“真实电视”。原生态娱乐节目刻意强调的不包装、真实再现,就暗合了受众的这种心理需求。观众们抱着微妙的收视心理来欣赏节目,他们一方面认为屏幕上的选手就是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就是自己本身,没有距离感,很容易在一种幻想的心理参与、假想比较中。得到诸如“这种水平的人都去了,那我也可以去”、“我去了肯定比他唱得好”式的快感和满足:另一方面又容易以局外人的心态看热闹,于是花样百出的海选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好的调剂品。
  综观“新声带”的几年历程,一直都非常重视活动的“真实性”,透明的玻璃房舞台设置、后期的“原生态”节目剪辑等,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真实感受。
  连续性。选秀节目应该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环扣一环地充满了悬念,直到剧终胜者浮现的那一刻。而不应该像单本剧,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都对下一个环节不会构成影响。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节目的紧凑感,提升受众的忠实度。
  在这方面。“新声带”除了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晋级赛制来吸引观众连续收看,也充分利用频道的连续性推广活动,为获胜选手提供更多的展现自己的舞台。另外,利用频道的大型情感栏目剧《故事聚乐部》,让“新声带”的获胜选手参演短剧,将其逐渐推向电视剧市场,从而不仅扩大了“新声带”本来的宣传面,而且对下一年的选秀活动来说,也是收视率增长的一大因素。
  娱乐性。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的内在属性,也是电视媒体在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的竞争中保持常胜的一大法宝。各种调查数据表明,娱乐性节目仍然是电视观众的主要收看节目,在电视播出时间里也占据着主要时段。电视播出的信息性和说教性节目都含有大量的娱乐成分在内,甚至新闻也开始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常常以轻松愉悦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趋势下,选秀节目的内容更应当在娱乐、轻松上下工夫。“新声带”一年一年地办下来,轻松的东西越来越多,煽情、沉重的东西越来越少,极尽娱乐化之本能。通过在节目中设置一些富有刺激性、戏剧性以及人情味的情节,让观众从中获取瞬间的情感宣泄,从而获得即时的愉悦。
  
  选秀节目的创新取决于受众
  
  选秀节目要力避“同质化”。电视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受众都是“喜新厌旧”的,对电视节目不停地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中国电视界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
  所谓同质化,是指在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出现并红火之后,立刻以星星之火在全国各电视台展开燎原之势,类似节目越办越多,最终导致这一类节目的劣质化、同质化。
  选秀节目要创新,首先面对的就是当前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我们要加强对节目受众以及节目地区的市场环境的研究,重视提高节目的内容品质,关注受众和文化环境因素。电视剧频道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新声带”以来,就一直立足于中原大地,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使“新声带”成为具有鲜明本土化特色的节目形态,并且每年的赛制都有不一样的亮点,从而不断地给受众以新鲜感,“新声带”也因此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选秀节目应立足于“全民狂欢”。俄罗斯哲学家巴赫金将拉伯雷的小说创作与西欧中世纪的狂欢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了狂欢化的理论。狂欢节是在公共场所举行的节日宴会,充满了喧嚣,追求着感官愉悦和满足。在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的狂欢节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大众媒介却能构建出这一狂欢。
  现实生活中,你有可能是一个在公司里不苟言笑的白领,你也有可能是学校里规规矩矩的学生,但是狂欢为你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一个放纵自身的机会,可以在比赛现场呼喊,也可以在网络上打口水战,在匿名的状态下,你可以充分地享受狂欢。同时,狂欢下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也满足了大众的窥视欲望。部分选手的跑调、失态、过度紧张、失败后被迫站在PK台上等,这些都给受众一种异乎寻常的心理刺激,在狂欢中获得快感。
  因此,要让受众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选秀节目中去,真正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娱乐,“新声带”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以及手机媒体的互动,使得节目的受众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
  选秀节目要改变“传受机制”。观众在欣赏电视节目时,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随着“自娱自乐”类型的选秀节目的诞生,节目中一部分观众由单纯的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生产者,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当中并扮演重要角色,因而在文化经济理论上“生产”和“消费”的概念外延被大大拓宽。于是,在选秀节目中。受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节目的主导者,即受众主导着整个节目的进程及其后续影响,传受机制理所当然地也要有所改变。如果一味坚持以传者为中心的认识,那么,这样的选秀节目肯定不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新声带”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与受众进行互动,让受众完全参加到节目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受众意识到自己拥有话语权的时候,
  自然就被牢牢地吸引进节目中去。在场内,现场的气氛主要通过与场内观众的互动调动起来,这样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就大大提高了。同时,场外的观众可以借网络、手机、电话参与到节目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节目最终的比赛结果。
  综上所述,受众在电视选秀节目中确实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重视受众因素的作用也是“新声带”五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大法宝。“新声带”通过展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真实情感,使河南的受众真正感受到电视剧频道的可亲可近,进而把电视剧频道看作是情感共鸣和宣泄的一个窗口,从而有效提升了电视剧频道的公众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编校 郑 艳
其他文献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式,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与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更是一种考验。  这个考验主要源于报纸版面的制约。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这就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广告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方向的细分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依托所处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广告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然后重点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中,如何依托设计艺术专业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广告业务技能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广告教育 定住特色 培养模式    自上个世纪80年
期刊
一本名为《(走进读图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的书,让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职业、钟爱摄影艺术的青年记者读后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国内当代摄影大家、知名记者的访谈,读者详尽了解了我国新闻纪实摄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数码时代到来后摄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包含了新闻摄影理论和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讲述了中国纪实摄影中坚力量的成长经历和从业过程。这些摄影名家数十年如一日对摄影的痴迷
期刊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
期刊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
期刊
也许是近几年社会对当下的明星们极度不满,于是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举办浩浩荡荡的选秀节目,什么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第一次心动、我型我SHOW……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充斥于观众眼前,而每天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紧跟其后。在“选秀”、“PK”等词汇的大量频繁出现中,“粉丝”算是最高频率的词汇,而粉丝的行动也确实逐渐抢过了明星们的风头,与此同时,媒体和社会也给了粉丝们以足够的关注。    一、粉丝的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3000名演职人员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人民大会堂为之沸腾。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44年前,科学家们虽然共同见证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却未能相聚庆祝。  2008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再次
期刊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有味道的消息报道了,2009年1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的一篇报道《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一下子抓住了我。复读一遍,品之思之,深感这是一篇耐读的好报道。  说它好,好就好在这是一篇新闻价值很高的独家新闻。首次披露了2008年河南省总人口,并推测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总人口明年下半年将达到1亿,此为“独”。说它新闻价值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去年广东媒体争相报道广
期刊
近日觅得顾随的女儿、河北大学教授顾之京新著《女儿眼中的父亲:顾随大师》一书,兴味盎然地读完,一种崇敬感不由自主地从心中升腾而起。  顾随(1897年-1960年),本名顾宝随,字羡季,号苦水,又号驼庵,自1929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多所大学治学授业,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多个领域均取得杰出成就。他是诗词大家、文艺理论家、小说家、书法家,还是中国最后一位杂剧作家,他身上可谓集中呈现
期刊
当记者29年来,写了大量的人物通讯,有机电部和省市号召学习的勇斗歹徒牺牲的一拖东关分厂厂长杨振北,有从事山区改土治水工作30多年、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的汝阳县十八盘乡水利站站长铁峰,有我国炼油催化裂化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俊武,有被中组部和省市树为典型的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等等。其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杨岳的采访特别值得回味。  反映省人大代表、“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