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牢记记者的职责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y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记者29年来,写了大量的人物通讯,有机电部和省市号召学习的勇斗歹徒牺牲的一拖东关分厂厂长杨振北,有从事山区改土治水工作30多年、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的汝阳县十八盘乡水利站站长铁峰,有我国炼油催化裂化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俊武,有被中组部和省市树为典型的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等等。其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杨岳的采访特别值得回味。
  反映省人大代表、“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的通讯《情暖冷水沟》,是我2003年7月4日发表在《洛阳日报》一版上辟栏的长篇通讯,全文7800字,刊发时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随后,中共洛阳市委作出向杨岳同志学习的决定;8月10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通讯《小康路上领路人》;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也纷纷跟进,派记者来采访杨岳。多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党组织、公务员、商人乃至普通工人、农民,纷纷到冷水沟参观、学习。
  我们最先采写的典型人物杨岳之所以能引起省市领导部门的重视,受到上级媒体的关注,成为省、市的先进典型,并且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认为是与我的采访人物报道的指导思想和立足点密不可分的。
  我写人物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把人物写生动,而是写出来的人物真实不真实,能不能经得起先进人物周围群众的检验,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特别是涉及先进人物清正廉洁方面时,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你今天说这个人如何如何廉洁,保不准明天这个人就会因为不廉洁而被双规了,那岂不是自打嘴巴?有些人物通讯写得洋洋洒洒,读起来生动感人,但很多人、特别是对先进人物知根知底的熟人读后却大撇其嘴——“瞎吹”!记者个人名声不佳事小,损害报纸声誉事大。
  2003年6月下旬我带着一个文字记者、一个摄影记者到冷水沟采访杨岳前,已从有关材料上大致了解了杨岳的情况。说实话,若想偷懒,找当事人聊聊,依照手头掌握的材料写篇几千字的通讯根本不成问题,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到栾川县城后就直奔目的地,当即就投入工作。为了“认识”杨岳、感受杨岳、正确地把握杨岳,我们抛开材料,投入了连续4天的采访。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不相信基层提供的材料,而是我采访有个习惯:不是经过自己采访得来的素材不用;不是自己耳闻目睹的材料不用;不是当事人亲自介绍的材料不用;未经证实的材料不用。
  通过采访,我们收集到了杨岳大量的先进事迹,还有一些关于杨岳同志拒收汽车、现金、黄金首饰的事例。尽管收集到的材料不少,但当时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与他一起工作的村干部介绍的情况真实吗?他自己亲口说的会不会言过其实?他拒收汽车、现金、黄金首饰会不会是为了“作秀”,而在“作秀”的背后另有受贿?县、乡、村安排的采访者都说杨岳好,那些没有被安排接受采访的村民是不是也认同杨岳?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这一系列疑问得不到回答,这个材料不敢写;如果不能证明杨岳同志真的是一个深受绝大多数村民喜爱的好“村官”,我也不能写;如果有群众反映杨岳并不清正廉洁,即使杨岳这个人物我们不写不行,但有关他廉洁方面的内容我绝不会涉及!
  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我在公路上采访了谢老汉,在村头和一位妇女闲聊起杨岳,得出的结果都是对他的褒奖。通过随机采访,我对杨岳有了几分好感,但还是不太放心。
  在采访安排上,我提出要到村里找一些群众聊聊。县和镇里的同志听后让村干部安排,并要给我们带路。我当即说,各位都比较忙,不劳各位,我们想随便找些群众聊聊,再说了,有你们跟着,说话不方便。说白了,我是想甩开他们,收集一些杨岳的缺点、错误、意见,以便把握一个真实的杨岳。
  摆脱了陪同,我与另外一个记者进了村。我们俩在街上转,见谁家的大门开着就进去拉家常;见地边有人干活就上前采访,了解他们对杨岳的看法,问得最多的是对杨岳有什么意见,他干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有没有为自己捞好处,有没有吃“黑钱”。
  冷水沟是一个大村,村民居住在一条沟里,很分散,从沟口到沟里有好几里地。我们走东家串西家,访问了很多农户,听的大都是杨岳这个人如何把村带富了,什么时间帮谁家谁家解决了啥难事,这个人如何公道、没私心,很豪爽……
  最令我们“失望”的是,原本认为一定能听到反面意见的一个“重点户”,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户的主人是前任村委会主任,杨岳上任他下台,对杨岳意见比较大。后来,因为一些个人问题发生矛盾,见面都不搭理杨岳。我们不想让县、乡、村人陪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想从这个“重点户”口中听到一些别处听不到的情况。我们通过向路人打听后假装无意识地随便摸到了这一家,不巧的是“当事人”做生意不在家,我们只好与他老伴“随便”聊了起来。我们的话题也涉及她当家的过去当过村干部一事,但她始终没有揭发出杨岳有什么问题,反而从头到尾夸杨岳。
  经此明察暗访后,我的心里才算塌实了,我被杨岳征服了,所以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可以说我是带着一种敬佩之情,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篇长篇通讯的写作。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读者特别是生活在先进人物周围的群众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采写先进人物时,一定要深入、深入、再深入,求实、求实、再求实。成绩是成绩,缺点是缺点,千万不能为了追求生动,为了树立先进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不下大力气去搞清楚事实真相,仅凭熟人介绍、领导介绍或道听途说,就往稿子里边塞。作为一个党报记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写出来的报道才能对先进人物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编校 张红玲
其他文献
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印度许多电视台对恐怖袭击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本文拟以孟买袭击事件为例谈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的伦理抉择问题。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抉择    自从电视台能现场直播以来。电视直播权利便成为媒体自由的一部分被确定下来。但是媒体自由是伴随着责任的,自由和责任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同时媒体自由也是有
期刊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式,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与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更是一种考验。  这个考验主要源于报纸版面的制约。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这就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广告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方向的细分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依托所处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广告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然后重点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中,如何依托设计艺术专业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广告业务技能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广告教育 定住特色 培养模式    自上个世纪80年
期刊
一本名为《(走进读图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的书,让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职业、钟爱摄影艺术的青年记者读后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国内当代摄影大家、知名记者的访谈,读者详尽了解了我国新闻纪实摄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数码时代到来后摄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包含了新闻摄影理论和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讲述了中国纪实摄影中坚力量的成长经历和从业过程。这些摄影名家数十年如一日对摄影的痴迷
期刊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
期刊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
期刊
也许是近几年社会对当下的明星们极度不满,于是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举办浩浩荡荡的选秀节目,什么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第一次心动、我型我SHOW……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充斥于观众眼前,而每天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紧跟其后。在“选秀”、“PK”等词汇的大量频繁出现中,“粉丝”算是最高频率的词汇,而粉丝的行动也确实逐渐抢过了明星们的风头,与此同时,媒体和社会也给了粉丝们以足够的关注。    一、粉丝的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3000名演职人员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人民大会堂为之沸腾。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44年前,科学家们虽然共同见证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却未能相聚庆祝。  2008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再次
期刊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有味道的消息报道了,2009年1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的一篇报道《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一下子抓住了我。复读一遍,品之思之,深感这是一篇耐读的好报道。  说它好,好就好在这是一篇新闻价值很高的独家新闻。首次披露了2008年河南省总人口,并推测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总人口明年下半年将达到1亿,此为“独”。说它新闻价值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去年广东媒体争相报道广
期刊
近日觅得顾随的女儿、河北大学教授顾之京新著《女儿眼中的父亲:顾随大师》一书,兴味盎然地读完,一种崇敬感不由自主地从心中升腾而起。  顾随(1897年-1960年),本名顾宝随,字羡季,号苦水,又号驼庵,自1929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多所大学治学授业,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多个领域均取得杰出成就。他是诗词大家、文艺理论家、小说家、书法家,还是中国最后一位杂剧作家,他身上可谓集中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