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如果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体验,即使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更不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有意识地找到分数。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4个橘子或8块糖,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所以,我又启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还能用分数表示?举出生活中的分数。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数。学生在根据不同的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时,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了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主动地或自动化地在生活中找到分数、运用分数时,说明学生切实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分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数感
数学思维是建立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儿童形成数感极为重要的方法。如教学“9加4”时,在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之后,重点请学生用“从4根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的操作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十”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计算方法。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丰富数感。
三、重视估算,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学生估算的方法都掌握得很好。但是为什么估算以及如何巧妙的使用估算是一个薄弱地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让学生在了解估算的意义后培养估算的习惯,而不至于让学生机械的理解为只要见到大约两字就是要估算。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凭借对问题的直觉,触发创新思维的按钮,探究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策略。有这样一道题:桃城中心小学有1500人打算去看电影,选择哪个电影院合适?光明影院有36排座位,每排可坐38人;汇泽影院楼上楼下共102排,每排可坐38人;工人文化宫有62排座位,每排可坐45人。一般的学生都会先算出每个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再比较,得出选择工人文化宫合适。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很多就会选择估算的方法来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包括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就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比如,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六(1)班38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计算过38÷6=6……2,学生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6和余2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7条船才可以,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通过分析,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5条船上各乘6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4人;或3条船上各乘6人,另外4条船上各乘5人;或4条船上各乘6人,2条船上各乘5人,另外1条船上乘4人等多种方案。学生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能通过老师的传授培养的。需要老师提供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主动的去感知、体验从而建立数感。
【参考文献】
[1]赵云峰.“数感”培养的策略.2004(01)
[2]李俊梅.浅谈培养数感的方法.2005(05)
[3]任万库.培养“数感”意识的一点思考.2004(04)
[4]胡夏娟.如何在“测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2005(03)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如果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体验,即使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更不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有意识地找到分数。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4个橘子或8块糖,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所以,我又启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还能用分数表示?举出生活中的分数。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数。学生在根据不同的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时,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了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主动地或自动化地在生活中找到分数、运用分数时,说明学生切实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分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数感
数学思维是建立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儿童形成数感极为重要的方法。如教学“9加4”时,在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之后,重点请学生用“从4根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的操作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十”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计算方法。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丰富数感。
三、重视估算,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学生估算的方法都掌握得很好。但是为什么估算以及如何巧妙的使用估算是一个薄弱地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让学生在了解估算的意义后培养估算的习惯,而不至于让学生机械的理解为只要见到大约两字就是要估算。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凭借对问题的直觉,触发创新思维的按钮,探究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策略。有这样一道题:桃城中心小学有1500人打算去看电影,选择哪个电影院合适?光明影院有36排座位,每排可坐38人;汇泽影院楼上楼下共102排,每排可坐38人;工人文化宫有62排座位,每排可坐45人。一般的学生都会先算出每个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再比较,得出选择工人文化宫合适。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很多就会选择估算的方法来比较。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包括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就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比如,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六(1)班38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计算过38÷6=6……2,学生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6和余2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7条船才可以,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通过分析,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5条船上各乘6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4人;或3条船上各乘6人,另外4条船上各乘5人;或4条船上各乘6人,2条船上各乘5人,另外1条船上乘4人等多种方案。学生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能通过老师的传授培养的。需要老师提供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主动的去感知、体验从而建立数感。
【参考文献】
[1]赵云峰.“数感”培养的策略.2004(01)
[2]李俊梅.浅谈培养数感的方法.2005(05)
[3]任万库.培养“数感”意识的一点思考.2004(04)
[4]胡夏娟.如何在“测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2005(03)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