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具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的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衡量这一标准,在我认为无非是一句话:教师能否有效的教,学生能否有效的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譬如:学习关于0的乘法时,这样一个教学情景让我深有体会:王母娘娘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蟠桃为自己贺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桃子,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仙女们连忙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学生们被这有趣的故事吸引了。紧接着我又设计了问题和练习:1.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a.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b.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2.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练习:0·2= 2·0= 5·0= 5+0=5-0=4.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情景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把握合作时机,保证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准确、迅速地完成一个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组织学生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结果有的同学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围不成三角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学生结合实际操作结果发现:凡是围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两根短棒搭在一起,不够搭第三边,或是正好和第三边重合。因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能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我又问:“为什么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结合操作结果发现并得到推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学习中扩大交流,获得思想的碰撞,自己得出结论。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性造成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处理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只要能把握准确时机,便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三、有效的运用教学评价语言
  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次数学课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特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观察。发现有的小组认真、有序、有效,而有的小组却在趁机讲话。当小组合作基本结束时,我不忙着交流合作成果。而是对学生的合作情况做了这样的评价:“从第三小组同学身上老师看到了一个个研究家的身影,你们的合作学习认真·有效值得我们每一个小组成员,包括老师的学习。”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但对第三小组起到了鼓励的作用,还对其他的小组的成员委婉的提出了要求。
  四、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题不在多,而贵在精。为了提高练习题的有效性,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练习中,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让他们在自己“吃好”的情况下,帮助学困生“吃饱”。
  五、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每课时结束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找出本节课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自身特点转变教育观念,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其他文献
1.情境式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数学学习应是学生从现实的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的过程。学生既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
期刊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育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先手拿桃子画片向学生讲故事:有一天,孙悟空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了6个有红又大的仙桃,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回到花果山,将6个仙桃给了最小的三只猴子,并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三个人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吧!”孙悟空的话音刚落,大
期刊
一节中课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练习设计要利用教材、拓展教材  在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弄清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教师要设计练习时,教学中的是重、难点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潜心钻研的课题。记得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激趣方法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是与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如果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有效教学的条件之一是要求教师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艺术性
期刊
一、引预自探——引导预习,自主探究  (一)问题情境探究一些探究题并没有谈及概念、含义、计算方法,但是它却渗透了上述概念和规则于具体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关概念和事例的表象,初步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些活动安排在课外(也可以由教师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空,避免课堂时间紧所造成的形式化探究。探究问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操作的兴趣,而且
期刊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即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读自悟,并通过“读中悟”、“读中思”、“读中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变“学会”为“会学”。  但学生的读,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如果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读文就会毫无味道,而流于形式。因此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主探究一
期刊
一、硬件设备不完善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学生在其他时间很难接触到计算机,上课时势必会造成大家“抢”计算机的局面,即影响了课堂纪律,学生在学习方面又很难去自己动手操作,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会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学习兴趣,打消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对这项技能的掌握不熟。而教师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维护秩序和计算机分配当中去,留给讲课的时间特别少,影响了讲课的效果。 
期刊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通过老师去关心学生,激发艺术兴趣,指导学生艺术生活;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唤醒学生艺术生活的未来。他们同时应该具备广博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开拓未来艺术教育的新天地,从而获得学生尊敬和爱戴。  因此,农村学校教师要真心实意、真抓实干、脚踏实的搞好艺术教育,农村学校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艺
期刊
一、有效导入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效探究  1.提问有效  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语言有效  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