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小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而进行的一种微写作训练。这种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壁垒,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得读与写的结合相得益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虽然也注重读写结合,无奈为了让位于读和说的训练,对于随文练笔只是蜻蜓点水,以期形式到就行,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依托教材,找寻教材中读与写的契合点,行走于阅读和写作这个不断互递的过程中。
一、在仿写中开掘源头活水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与依托。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都是文质兼美并有着鲜明的特点,无论是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细节描写、抒情联想、修辞运用还是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读写结合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与渗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当然,每个年段仿写的要求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低年级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培养其遣词造句的能力;中年级则须在段落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是适当的结构方式构段,训练其段感,锤炼其语言;高年级应该注重篇章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整体意识,培养其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在理解处催开万树梨花
所谓理解性小练笔就是在学生阅读、理解、内化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文本、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的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理解性的小练笔是基于文本内容基础上的,学生对其所学习内容的咀嚼、内化、吸收后再将自己深刻的领悟用语言甚至高于文本的内涵表述出来,其语用的目标更明确,语文特有的工具性功能更明显。这样的练笔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助于学生理解力、思维力、表达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注重化“我”入文,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所表达的内涵。语文课堂上若能多一些理解性的小练笔,将利于学生深层次、多元地理解文本,理解后的练笔能够更深刻、更丰满。如何在理解處设计练笔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文本的重点、难点处,或文本中一些关键的词句,或文中一些内涵深刻的空白处寻找落脚点设计着力。
三、在想象中任凭鱼跃鸟飞
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却与文本的中心内容紧密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抑或是文本中的空白处,在教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将脑中锻造的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想象性练笔鼓励并倡导学生再度调动贮积的记忆表象,融进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课文而又不同于课文的意念形象。文本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而又高度概括的词语或句子一带而过,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给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这些与中心内容紧密相关的词语、句子或空白点,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通过练笔,既可“还原”课文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又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了“练点”进行随文练笔,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能成就学生们阅读的精彩。“手边之石,亦可攻玉”,我们应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养分,不失时机地落实语用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随文练笔虽然只是笔尖的滑动,但留驻的更是课堂的无限精彩。
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依托教材,找寻教材中读与写的契合点,行走于阅读和写作这个不断互递的过程中。
一、在仿写中开掘源头活水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与依托。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都是文质兼美并有着鲜明的特点,无论是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细节描写、抒情联想、修辞运用还是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读写结合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与渗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当然,每个年段仿写的要求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低年级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培养其遣词造句的能力;中年级则须在段落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是适当的结构方式构段,训练其段感,锤炼其语言;高年级应该注重篇章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整体意识,培养其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在理解处催开万树梨花
所谓理解性小练笔就是在学生阅读、理解、内化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文本、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的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理解性的小练笔是基于文本内容基础上的,学生对其所学习内容的咀嚼、内化、吸收后再将自己深刻的领悟用语言甚至高于文本的内涵表述出来,其语用的目标更明确,语文特有的工具性功能更明显。这样的练笔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助于学生理解力、思维力、表达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注重化“我”入文,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所表达的内涵。语文课堂上若能多一些理解性的小练笔,将利于学生深层次、多元地理解文本,理解后的练笔能够更深刻、更丰满。如何在理解處设计练笔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文本的重点、难点处,或文本中一些关键的词句,或文中一些内涵深刻的空白处寻找落脚点设计着力。
三、在想象中任凭鱼跃鸟飞
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却与文本的中心内容紧密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抑或是文本中的空白处,在教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将脑中锻造的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想象性练笔鼓励并倡导学生再度调动贮积的记忆表象,融进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课文而又不同于课文的意念形象。文本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而又高度概括的词语或句子一带而过,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给随文练笔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这些与中心内容紧密相关的词语、句子或空白点,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通过练笔,既可“还原”课文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又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了“练点”进行随文练笔,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能成就学生们阅读的精彩。“手边之石,亦可攻玉”,我们应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养分,不失时机地落实语用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随文练笔虽然只是笔尖的滑动,但留驻的更是课堂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