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荀子语)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读中把握形象美
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讲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无声的感染。如《背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首尾部分,深切感受父亲失业、丧母、家境惨淡、谋生艰难、晚境凄凉的人生以及对儿子的关爱;品味父亲送子过程中的四句简短的话语,来感受父亲深厚的爱子之情。阅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读中体会情感美
美读的目的不是单纯把文本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重要的事以文本的思想去感染听众,是听众的精神世界受到陶冶、震撼,获得情感,获得情感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在朗读中,体会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做人、治学的哲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而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三、读中品味意境美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通过美读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四、读中感受语言美
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
五、读中体味思想美
作者用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来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背影》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亲情;《热爱生命》中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追求,无不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通过对作品思想美的体味,获得人生的启迪和顿悟,学生会自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读中领略艺术美
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征和深层的心理特征,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在朗读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艺术美,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学)
一、读中把握形象美
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讲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无声的感染。如《背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首尾部分,深切感受父亲失业、丧母、家境惨淡、谋生艰难、晚境凄凉的人生以及对儿子的关爱;品味父亲送子过程中的四句简短的话语,来感受父亲深厚的爱子之情。阅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读中体会情感美
美读的目的不是单纯把文本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重要的事以文本的思想去感染听众,是听众的精神世界受到陶冶、震撼,获得情感,获得情感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在朗读中,体会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做人、治学的哲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而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三、读中品味意境美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通过美读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四、读中感受语言美
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
五、读中体味思想美
作者用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来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背影》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亲情;《热爱生命》中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追求,无不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通过对作品思想美的体味,获得人生的启迪和顿悟,学生会自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读中领略艺术美
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征和深层的心理特征,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在朗读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艺术美,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