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荀子语)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读中把握形象美
  
  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讲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无声的感染。如《背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首尾部分,深切感受父亲失业、丧母、家境惨淡、谋生艰难、晚境凄凉的人生以及对儿子的关爱;品味父亲送子过程中的四句简短的话语,来感受父亲深厚的爱子之情。阅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读中体会情感美
  
  美读的目的不是单纯把文本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重要的事以文本的思想去感染听众,是听众的精神世界受到陶冶、震撼,获得情感,获得情感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在朗读中,体会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做人、治学的哲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而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三、读中品味意境美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通过美读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四、读中感受语言美
  
  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
  
  五、读中体味思想美
  
  作者用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来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背影》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亲情;《热爱生命》中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追求,无不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通过对作品思想美的体味,获得人生的启迪和顿悟,学生会自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读中领略艺术美
  
  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征和深层的心理特征,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在朗读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艺术美,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为三大块,以愉快教育为中心,阐述了愉快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者用各种正确的手段,营造主动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主地以最佳状态学习,愉快教育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时期。文章重点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愉快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乐教 因材施教 创设情境 乐中学 素质教育 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诸子百家就提
期刊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初一班主任要求他班上的一位同学放弃参加学校篮球队训练,一心一意搞学习。那位成绩尚好(全年级排前十一名),十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非常伤心。为此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发生争执,结果不欢而散。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鼓励学生在打好篮球的同时加强学习。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需要教师、家长改变成才观    现在中专、职高不分工,大部分教师、家
期刊
强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有差异发展。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内化的过程,而伴随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活动,将是操作——表达——抽象——概括,那么,怎样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呢?    一、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    
期刊
几千年前,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和无能为力。而是不亡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有为而为之,是应出自事物之自然,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化而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其工作重点之一。什么是学生地归属感呢?培养学生地归属感有何作用呢?怎样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本文逐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集体 归属感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应细致入微,把班级的组织管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应晓之以理,
期刊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是不是不管学生怎样表达,如何表现,教师都应予以激励和赏识呢?我认为,激励有“尺”,赏识有“度”,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的思想。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了“成功教育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赏识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健康成长”的理念便趋于流行。这一先进教育理念使教师们乃至家长们帮助了许多后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 “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
期刊
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本文仅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它改变了枯燥的学习方式,注重交互性,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会拼音不会写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引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多媒体技术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
期刊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育观念将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启迪。新理念要求老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变要求学生“齐步走”为因材施教,起到“服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教师要坚决纠正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管教式”的教育作风,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操作、独立思考。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有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