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是必要的,立德树品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探讨和研究“德育”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品德学科教学中德育教学的特点,在品德教学中如何立德以达到树人的目标。要善于找准《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 立德 小学生 培养
一、以美养人,美德教育。
(1)美德植根,深根蒂固。
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言行也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儿童在道德萌芽时期,就得到感染。父母、夫妻关系融洽,儿童与人交往和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告诉我们,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就是儿童的一面镜子,是儿童模仿的第一对象,是道德启蒙老师。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拓宽学生感知层面,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2)品德育人,深入骨髓。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具体而细致,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也极具权威性。而正处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要想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就需要教师无私的爱。教师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爱让学生懂得“爱”,从而自爱,自重,尊重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引导学生自爱、自尊是接受品德教育的前提。
二、以和润人,潜移默化。
(1)渗透和平教育,树立服务意识。
儿童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环境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我校充分发挥各种实践活动的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到客运站打扫卫生,擦洗悦来大街隔离带,到敬老院做好事。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一课,我们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家乡的实际,回乡的所见所闻,知道一些风土人情,懂得一些文化信仰,明白一些道理观念。对于难以接受的风俗,耸人听闻的怪事,学会尊重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唤醒他们的服务意识。
(2)珍视自然环境,珍视宝贵生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赋予我们生存的一切,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要学会适应自然环境,保护地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所以,要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认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可怕的自然灾害》,我用话题切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把收集的大量自然环境的图片、资料展示,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布置学生自己或小组,收集生活的社区的居住自然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资源,适应环境的意识,形成关爱自然,感激自然的情感。
三、以德育人,立德树品。
(1)爱生如子,勇于付出。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
我们小学生日常活动就从学会自理开始。自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尝试、不懈坚持。学会自己收拾书包,学会洗杯子、洗饭盒,学会打扫卫生……学校对大家来说,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红领巾自己系;吃早餐、午餐自己拿;学习文具,自己买;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每周打扫课室卫生;学习时间自己安排;按时睡觉。日常活动从饮食、睡眠、学习、思维、为人、处事、礼仪等方方面面做起。“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笨手笨脚,做得很慢很慢,也可能会被同学笑话,但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身边做起,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做,让这些常规小事成为生活习惯,做好了这些小事,自理能力自然就逐渐提高了。
(2)重视传统节日,感受仪式意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节日,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培养亲情的资源。我们把节日分为5个教育系列,爱国教育主题系列、感恩主题教育系列、传统主题教育系列、健康主题教育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例如春节,亲人欢聚一堂,互相说祝福的话;母亲节,制作爱心卡,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父亲节,给爸爸捶捶背、洗洗脚等;中秋节,全家团聚……这些节日活动,能培养浓浓的亲情,更能够学会感恩。
品德教学是情感投资,非智力因素感染迁移,情感交流是品德教育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关键词】 立德 小学生 培养
一、以美养人,美德教育。
(1)美德植根,深根蒂固。
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言行也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儿童在道德萌芽时期,就得到感染。父母、夫妻关系融洽,儿童与人交往和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告诉我们,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就是儿童的一面镜子,是儿童模仿的第一对象,是道德启蒙老师。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拓宽学生感知层面,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2)品德育人,深入骨髓。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具体而细致,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也极具权威性。而正处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要想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就需要教师无私的爱。教师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爱让学生懂得“爱”,从而自爱,自重,尊重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引导学生自爱、自尊是接受品德教育的前提。
二、以和润人,潜移默化。
(1)渗透和平教育,树立服务意识。
儿童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环境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我校充分发挥各种实践活动的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到客运站打扫卫生,擦洗悦来大街隔离带,到敬老院做好事。如我们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一课,我们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家乡的实际,回乡的所见所闻,知道一些风土人情,懂得一些文化信仰,明白一些道理观念。对于难以接受的风俗,耸人听闻的怪事,学会尊重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唤醒他们的服务意识。
(2)珍视自然环境,珍视宝贵生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赋予我们生存的一切,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要学会适应自然环境,保护地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所以,要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认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可怕的自然灾害》,我用话题切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把收集的大量自然环境的图片、资料展示,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布置学生自己或小组,收集生活的社区的居住自然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资源,适应环境的意识,形成关爱自然,感激自然的情感。
三、以德育人,立德树品。
(1)爱生如子,勇于付出。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
我们小学生日常活动就从学会自理开始。自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尝试、不懈坚持。学会自己收拾书包,学会洗杯子、洗饭盒,学会打扫卫生……学校对大家来说,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红领巾自己系;吃早餐、午餐自己拿;学习文具,自己买;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每周打扫课室卫生;学习时间自己安排;按时睡觉。日常活动从饮食、睡眠、学习、思维、为人、处事、礼仪等方方面面做起。“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笨手笨脚,做得很慢很慢,也可能会被同学笑话,但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身边做起,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做,让这些常规小事成为生活习惯,做好了这些小事,自理能力自然就逐渐提高了。
(2)重视传统节日,感受仪式意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节日,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培养亲情的资源。我们把节日分为5个教育系列,爱国教育主题系列、感恩主题教育系列、传统主题教育系列、健康主题教育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例如春节,亲人欢聚一堂,互相说祝福的话;母亲节,制作爱心卡,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父亲节,给爸爸捶捶背、洗洗脚等;中秋节,全家团聚……这些节日活动,能培养浓浓的亲情,更能够学会感恩。
品德教学是情感投资,非智力因素感染迁移,情感交流是品德教育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