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稳定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也为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坚持和完善特殊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设为主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残疾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结构化多元评价体系
我们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学段的学生构建了结构化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价值及意义。
一是德育教育系列化。我们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强化养成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而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点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学生。我们结合实际,经过反复研讨,对德育工作进行了大胆创新,构建了“421+”德育模式:“4”即一学年召开四次家长会、一个月举行四次国旗下讲话、一个月举行四次主题班会、一个月举行四次住校生周六日活动竞赛;“2”即一学年举行两次运动会、一学年举行两次文艺活动、一个月举行两次班级对抗赛;“1”即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指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233138”发展模式,即一声问好、两个轻声、三个整齐、三管住、一弯腰、三做到,针对低年级及智康班学生,要求他们人人掌握八个会。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倡导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是生涯规划前瞻化。我们根据学生特点,依据其残疾类型、程度的不同,与家长一道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学前教育以“回归普校”为主、培智教育以“生活自理”兼顾掌握一定技能为主、聋教育以“升学”为主、盲教育以“生存技能”为主。通过“生涯规划”,让残疾儿童及其家长从小就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有所了解,并针对各自特长进行深入探究,使其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抓住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教学目标分层化。残疾学生生源情况复杂,个体差异大,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学情监测,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构建ABCD结构化、差异化教学体系。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基础和思维潜能,提前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把学生分成ABCD四类,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逐步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齐头并进。
四是教材整合传导化。我们组织各学段各科教师精研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大纲,结合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学段压力传导机制,通过教材整合协调各学段教学内容、进度,实现不同学段纵向紧密衔接、不同学科横向相互配合,让高考压力从高中、初中、小学层层传导,确保各学段教学内容科学、教学目标明确,让每一个孩子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2019年,学校21名学生参加高考,13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本科录取率达到62%,7名学生被专科学校录取,高中升学率达到95.2%。两年来,学校高考本科录取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升学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取得了近60年办学史上的最好成绩。
二、坚持以学生康复需求为核心,构建“348”康复体系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对象呈现出障碍程度重、类型复杂等特点,对其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改善其障碍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通过积极探索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以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最终让学生回归主流、融入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348”康复体系:“3”是指三种康复形式(集体课+个训课+家庭康复);“4”是指四类康复对象(视障儿童、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8”是指八大康复板块(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生活自理、运动、社会交往)。
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康复基地建设、康复师资培养、康复教材编写、个别化康复计划的制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康复教育体系。一是建设康复基地。学校建设了感统训练室、心理咨询室、个训室、多感官训练室、言语训练室等,配置了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康复器械。二是加强康复师资培养。特殊学生的教育康复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康复培训,逐步提高了师资队伍素养。三是重视康复教材的编写。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康复教材,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自编了《肢体障碍儿童康复知识手册》《自闭症儿童康复知识手册》《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知识手册》《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康复知识手册》,这些目前都在内部试用阶段。四是个别化康复计划的制定。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康复的需求,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形成了“咨询寅建档寅评估寅制定康复目标寅制定个别化训练内容寅训练寅评鉴寅再训练”等一整套个性化服务流程,使康复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康复的效果明显提高,近三年已有24名学生顺利回归普校就讀。
三、坚持以学生成长就业为导向,构建“三化一制”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我们注重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和能力,为他们打开一条成才就业的通道,使其成为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根据学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特点,围绕大同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我们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发展模式方面来开辟职教新途径,构建了“三化一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三化”即“专业化、区域化、生活化”。专业化是指学校自主研发大同本土旅游景点的职教内容,形成设计寅制作寅装裱的完整体系和链条。區域化是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体现大同地域特色,更加注重成套、成体系的作品展示。生活化是指针对培智班学生,从其身心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和评估上,学校都是从学生的现在及未来生活需要出发设定的,设置银行、医院、快餐店等与生活情景紧密相连的模拟场所或音视频图文,为学生适应社会提供更贴切的教学内容。“一制”即走班制。打破班级局限,按照“兴趣与自愿相结合、自主与引导相结合、现实与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职业课程,实行“选课走班”。从2002年至今,已有94名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了70%,真正为学生的就业谋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坚持以学生适应生活为宗旨,构建立体式生活教育体系
我们承担着从幼儿、小学、初中到高中不同学段残疾学生的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之能够自立、适应社会是学校生活教育核心所在。我们按照“重自理、低起点、小步子、多反复”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生活教育活动。一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针对培智生、幼儿及小学生,我们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劳动技能”“绘画与手工”等课程,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自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能够自理。二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初高中的学生,我们主要培养其与人沟通、抗压能力、感恩等能力,掌握洗涮、买菜烧饭、乘公交车等日常生活技能,使之能不依赖老师和家人。三是开展生活技能展示活动,检测学生生活技能掌握情况。比如择菜、包饺子、烘焙糕点、制作水果拼盘、折叠衣服等。
五、坚持以“打通教育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根本,构建“送教上门”教学康复体系
“送教上门”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我们深入推进“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准扶贫、送教上门教育理念,构建了“5643”送教教学康复体系。即五个统一:统一注册国家学籍、统一编排班级、统一配备指导教师、统一制定工作方案、统一建立康复档案;内容上做到“六送”:送指导、送服务、送温暖、送学具、送技能、送政策;过程中做到“四保证”:师资保证、经费保证、服务保证、质量保证;形式上做到“三指导”:上门指导、电话指导、在线指导。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送教上门指导手册》,对送教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日志及送教对象教育康复进度、课时设计方案都作了规定。目前,共有42名重度残疾学生接受我们的送教上门康复服务。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坚持和完善特殊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设,仍需要我们特教人深入思考,科学谋划,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形成机制,构建体系,激活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动力,焕发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系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